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排種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排種器的種類多種多樣,現有的排種器包括槽輪式、釘輪式、匙式、葉輪式、離心式、氣吸式和指夾式等,盡管排種器的種類繁多,但對于排種器的總體要求均有一個相似點,即:播量要穩定、排種均勻、不損傷種子、通用性好、播量調節范圍大、調整方便可靠等。但目前的排種器都無法同時完全滿足上述要求,例如,外槽輪式排種器盡管穩定性好,但是有脈動現象,還會損傷種子,降低種子利用率;內槽輪式排種器雖然基本不損傷種子,也沒有脈動現象,均勻性也較好,但是傳動機構復雜,穩定性差。又如氣吸式排種器,它通用性好,對種子尺寸和形狀要求不嚴,不需對種子進行嚴格分級,能夠提高播種速度,但是回轉的排種盤與不動的真空室配合,氣密要求高,機構復雜,容易磨損,并且傷種嚴重,風機耗能也較大。另外,現有的排種器拆卸比較麻煩,不能靈活改變排種器用以適應不同的場合。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排種器,該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制作、安裝方便,并且排種穩定、均勻,播種量可以控制,種子損傷率較低,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播種實踐中。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排種器,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排種箱、移動板塊、推桿槽、推桿機構、凸輪機構、彈簧和電機,所述排種箱底部開設有出種口;所述移動板塊滑動安裝在排種箱底部,并覆蓋所述出種口,所述移動板塊上開設有排種口;所述推桿槽設置在移動板塊的下方;所述推桿機構包括推桿和滾輪,所述推桿滑動安裝在推桿槽中,并通過連接件連接移動板塊;所述推桿一端延伸出推桿槽外,并通過所述滾輪與凸輪機構中凸輪的凸輪面滾動連接;所述凸輪機構連接電機;所述彈簧兩端分別連接推桿槽和推桿;其與所述凸輪機構共同驅動推桿在推桿槽內往復運動,所述推桿帶動移動板塊相對排種箱底部往復移動,在所述移動板塊往復移動過程中,所述出種口被移動板塊覆合或者與排種口連通。
進一步地,一種排種器還包括排種管,所述排種管連接在移動板塊的底部上,并且所述排種管與排種口連通;或者所述排種管安裝在機架上,并且所述排種管通過排種口與出種口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排種管與移動板塊為可拆卸連接或者所述排種管與機架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種管與移動板塊連接的一端或者排種管靠近移動板塊的一端呈傾斜的漏斗形結構,另一端呈細長管狀結構。
進一步地,一種排種器還包括傳動機構,所述凸輪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電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傳動機構為鏈傳動機構和帶傳動機構的一種。
進一步地,一種排種器還包括調速器,所述調速器與電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種箱呈漏斗型結構,其上開設有進種口,所述進種口開設在排種箱的上部。
進一步地,所述出種口的尺寸大小大于排種口的尺寸大小,所述排種口的尺寸大小比種子的尺寸大小大1-2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與移動板塊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呈矩形支架結構,其上設有排種箱支架、推桿槽支架和電機支架。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排種器是通過電機提供動力,驅動凸輪運作后在凸輪和彈簧的作用下帶動推桿在推桿槽中做往復滑動而實現移動板塊的移動,并使得移動板塊形成往復移動,其中,移動板塊的移動過程中,排種口與出種口出現連通,即凸輪每旋轉一周,出種口和排種口連通一次,其相互連通時種子經過排種管排出。另外,所述排種管一端做成傾斜的漏斗形,另一端做成細長管狀,即排種管做成傾斜的漏斗形的一端設有傾斜角,能夠方便種子過度,減輕種子損傷,還可以防止卡種,再者,利用本實用新型行走時的振動,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卡種的幾率。此排種方式對種子產生的壓力小,種子排出過程依靠自由下落,不會對其形成擠壓,從而可以降低種子的損傷率,與傳統的排種器相比,本實用新型排種均勻,種子損傷率低,通用性好,且成本較低。
2、本實用新型所添加的電機主要給凸輪機構提供動力,利用電機的轉動使得凸輪機構運作,最終使得移動板塊進行移動,實現種子的間隔排種。
3、本實用新型所添加的調速器用于調節電機的頻率,從而可以調節排種的周期,進而控制排種間距,使得排種均勻,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改變電機頻率來改變凸輪旋轉頻率,即可以靈活的改變排種器的工作狀態。
4、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移動板塊與連接件直接為可拆卸連接,即可以輕松將移動板塊取出,再根據種子的尺寸大小選擇合適的排種口,對移動板塊進行更換,所以本實用新型能夠改變排種口的直徑,從而可以用于不同種類種子的排種;同理,本實用新型的排種管與移動板塊之間或者排種管與機架之間亦為可拆卸連接,通過更換移動板塊也可以相應的更換排種管,實現種子的順利排出。
5、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實用性好,能夠準確控制播種間距、排種數量,能夠達到不重播、漏播以提高種子的利用率,并且也減少了種子得損傷率,從而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播種作業的效率,使得農業機械化進程得到快速的發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排種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排種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排種器中彈簧處于原始長度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圖中:1、機架;11、排種箱支架;12、推桿槽支架;13、電機支架;14、排種管支架;2、排種箱;21、進種口;3、移動板塊;31、排種口;4、排種管;5、推桿槽;6、電機;7、凸輪機構;71、凸輪;72、凸輪軸;73、軸承;8、推桿機構;81、推桿;82、滾輪;9、連接桿;10、彈簧;20、傳動機構。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一種排種器,包括一機架1和安裝在所述機架1上的一排種箱2、一移動板塊3、一排種管4、一推桿槽5、一推桿機構8、一凸輪機構7、一彈簧10和一電機6。所述排種器中,排種箱2的底部開設有出種口,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排種箱2呈漏斗型結構,其上開設有進種口21,所述進種口21開設在排種箱2的上部,出種口開設在排種箱2的底部,便于種子排出出種口;所述排種箱2的內平面呈漏斗狀且平整光滑,有利于減少種子所受到的壓力,并且也有利于種子順利掉落出出種口外。
所述移動板塊3滑動安裝在排種箱2底部,并覆蓋所述出種口,所述移動板塊3上還開設有排種口31;進一步地,所述出種口的尺寸大小大于排種口31的尺寸大小,所述排種口31的尺寸大小比種子的尺寸大小大1-2毫米,此設置能夠提高種子排出出種口再排出排種口31的的概率。所述排種管4連接在移動板塊3的底部上,并且排種口31與出種口連通;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排種管4安裝在機架1上,所述排種管4與機架1通過排種管支架14連接,并且排種管4能夠通過排種口31與出種口連通。所述排種管4與移動板塊3連接的一端或者排種口31靠近移動板塊3的一端呈傾斜的漏斗形結構,另一端呈細長管狀結構,此設置能夠方便種子從排種口31落出到排種管4中,能夠減輕種子損傷,還可以防止卡種。優選的,所述排種管4與移動板塊3為可拆卸連接或者所述排種管4與機架1為可拆卸連接,方便更換所述排種管4。
所述推桿槽5設置在移動板塊3的下方;所述推桿機構8包括推桿81和滾輪82,所述推桿81滑動安裝在推桿槽5中,推桿81通過連接桿9與移動板塊3連接,優選的,所述連接桿9與移動板塊3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即可以輕松將移動板塊3從排種器中取出,再根據種子的尺寸大小選擇合適的排種口31,再對移動板塊3進行更換。推桿81的一端延伸出推桿槽5外通過滾輪82與凸輪機構7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凸輪機構7包括凸輪71、凸輪軸72和軸承73,所凸輪機構7中的軸承73與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凸輪軸72穿過軸承73及凸輪71的軸心孔,并且所述凸輪軸72與軸承73旋轉連接,與凸輪71固定連接,從而得到一完整的凸輪機構7。所述滾輪82與凸輪71的凸輪面滾動連接,從而實現將推桿81與凸輪機構7連接起來。
請參閱圖3,所述彈簧10兩端分別連接推桿槽5和推桿81;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簧10套接在延伸出推桿槽5部分的處于推桿槽5和滾輪82之間的推桿81上,并且彈簧10的兩端分別與推桿槽5和推桿81連接。
所述凸輪機構7連接電機6,即所述凸輪軸72的一端與電機6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6帶動凸輪機構7運作。一種排種器還包括傳動機構20和調速器,所述傳動機構20為鏈傳動機構和帶傳動機構中的一種;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凸輪軸72的一端通過鏈傳動機構與電機6輸出端傳動連接,電機6帶動鏈傳動機構轉動后,鏈傳動機構即帶動凸輪軸72轉動;所述調速器與電機6連接,所述調速器用于調節電機6的頻率,從而可以調節排種的周期,進而控制排種間距,使得排種均勻。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機6帶動凸輪機構7運作時,當凸輪71尖端面相對的面與滾輪82抵接時,此時,彈簧10為原始長度,無壓縮量與伸長量;當凸輪71尖端面與滾輪82抵接時,彈簧10具有壓縮量;即,凸輪71每旋轉一周,彈簧10進行壓縮一次,推桿81即做一次往復運動,推桿81即帶動移動板塊3進行一次往復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中,電機6驅動凸輪機構7運作,最終能夠帶動移動板塊3做往復移動,即,移動板塊3的移動方向為排種口31沿直線遠離出種口移動的方向和排種口31沿直線靠近出種口移動的方向,使得移動板塊3形成往復移動。需要說明的是,當移動板塊3移動至排種口31不與出種口連通時,移動板塊3的平面能夠擋住出種口,防止種子從出種口中掉落;當移動板塊3移動至排種口31與出種口連通時,種子將從出種口掉落至排種口31處,以達到排種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以電機6作為動力,電機6的轉動驅動凸輪軸72轉動,從而使得凸輪71轉動,此時,彈簧10與所述凸輪機構7共同驅動推桿81在推桿槽5內往復運動,所述推桿81帶動移動板塊3相對排種箱2底部往復移動,在所述移動板塊3往復移動過程中,所述出種口被移動板塊3覆合或者與排種口31連通,在排種口31和出種口連通時,排種箱2里的固定數量的種子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排種管4中,經排種管4引導實現排種。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排種器,所述機架1呈矩形支架結構,其上設有排種箱支架11、推桿槽支架12和電機支架1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排種箱支架11設置在機架1頂部,推桿槽支架12設置在機架1中部,電機支架13設置在機架1底部;并且,所述排種箱支架11由兩支撐桿構成,兩根所述支撐桿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機架1的頂部,所述排種箱支架11用于支撐排種箱2;所述推桿槽支架12由四支撐桿構成,四根所述支撐桿圍繞所述機架1設置,并將機架1在豎直方向上的相鄰支架進行連接,所述推桿槽支架12所在面與排種箱支架11所在面平行;所述電機支架13由兩支撐桿構成,兩根所述支撐桿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機架1的底部,所述電機支架13用于支撐電機6。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制作、操作簡便、實用性好、利于推廣,適用于農業播種機械領域。通過對凸輪機構7及電機6的設置,并結合物理知識及科技知識,制成了排種穩定、均勻,播種量可以控制,種子損傷率較低的排種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移動板塊3和連接桿9之間能夠進行拆卸,即,通過更換移動板塊3能改變排種口31的直徑,從而可以用于不同種類種子的排種;所述排種管4亦可根據移動板塊3的拆卸進行拆卸更換。所述調速器能夠通過改變電機6頻率來改變凸輪71旋轉頻率,即可以靈活的改變排種器的工作狀態,本實用新型能夠準確控制播種間距、排種數量,能夠達到不重播、漏播以提高種子的利用率,并且也減少了種子得損傷率,從而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播種作業的效率,使得農業機械化進程得到快速的發展。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實用新型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