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面臨著人口增多,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糧食越來越依賴進口的問題。所以農業產業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必然趨向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
使用機器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征,對于利用資源、抗御自然災害、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集約經營、增加單產與總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以及對于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縮小工農差別,都有著重大的作用。
為了達到以上效果和應用于油料作物的生產上,本申請設計一種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自動一體化的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國家對農業生產提出的新要求和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包括搭載車,位于搭載車上的種植機構和施肥機構,以及與種植機構連接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種植機構包括若干個挖坑鏟,位于挖坑鏟后方的回土推板,與挖坑鏟連接的下挖推桿,以及種子播種機;所述施肥機構包括肥料罐,與施肥罐連接的施肥壓力泵,以及與施肥壓力泵連接且固定在下挖推桿上的施肥探頭;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液壓機和電磁閥,與電磁閥連接的若干個液壓缸,液壓缸與種植機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挖坑鏟中部和頂部都設有鉸接孔,橫向的液壓缸一端與頂部的鉸接孔連接,另一端鉸接在搭載車上,下挖推桿通過轉軸與中部的鉸接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回土推板和下挖推桿的端部分別與液壓缸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肥料罐設有攪拌電機、施肥出口電磁閥和稱重盤,攪拌電機位于肥料罐上方,施肥出口電磁閥位于肥料罐的肥料出口處,稱重盤位于施肥出口電磁閥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稱重盤與支架連接,稱重盤與支架連接處設有壓力感應器,壓力感應器與控制模塊連接;稱重盤與施肥壓力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電機上設有攪拌螺旋槳,攪拌螺旋槳延伸到肥料罐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施肥壓力泵通過可伸縮的軟管與施肥探頭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種子播種機設有伸縮播種管和種子料斗,伸縮播種管一端固定到下挖推桿上,另一端與種子料斗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種子料斗側邊設有振動電機,種子料斗內部設有螺旋種子引導槽,螺旋種子引導槽延伸到種子料斗的出口處。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播種管上設有計數電磁閥和計數器,計數電磁閥與種子料斗的出口連接,計數器位于計數電磁閥下方;計數器由發光極和光敏元件組成。發射遠紅外光波,接收極的光敏元件能自動感應發光極發射來的光波的強弱。當有物料通過時,光波被物料遮擋,接收極能接收到的光波減弱,當物料完全通過后,接收極能接收到達光波恢復原狀,根據光波的通斷情況而判別物料通過的數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設計簡單科學,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實現了不僅僅實現了機械自動化,還達到播種和施肥一體化的效果。提高了生產率和生產水平的同時加速農業機械自動化和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實施例示意圖;
圖2為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的種植機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的種植機構側面示意圖;
圖4為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的種子播種機的計數原理示意圖
附圖中:1-搭載車;2-種植機構;3-施肥機構;4-動力機構;21-挖坑鏟;211-鉸接孔;22-回土推板;23-下挖推桿;231-轉軸;24-種子播種機;25-伸縮播種管;251-計數電磁閥;252-計數器;26-種子料斗;261-螺旋種子引導槽;27-振動電機;31-施肥罐;32-施肥壓力泵;33-施肥探頭;34-攪拌電機;341-攪拌螺旋槳;35-施肥出口電磁閥;36-稱重盤;37-壓力感應器;41-液壓機;42-液壓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以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油料作物種植施肥裝置,搭載車1,位于搭載車1上的種植機構2和施肥機構3,以及與種植機構2連接動力機構4,種植機構2包括若干個挖坑鏟21,位于挖坑鏟21后方的回土推板22,與挖坑鏟21連接的下挖推桿23,以及種子播種機24;施肥機構3包括肥料罐31,與施肥罐31連接的施肥壓力泵32,以及與施肥壓力泵32連接且固定在下挖推桿23上的施肥探頭33;動力機構4包括液壓機41和電磁閥,與電磁閥連接的若干個液壓缸42,液壓缸42與種植機構2連接。
挖坑鏟21中部和頂部都設有鉸接孔211,橫向的液壓缸42一端與頂部的鉸接孔連接,另一端鉸接在搭載車1上,下挖推桿23通過轉軸231與中部的鉸接孔211連接。
回土推板22和下挖推桿23的端部分別與液壓缸42固定連接。
肥料罐31設有攪拌電機34、施肥出口電磁閥35和稱重盤36,攪拌電機34位于肥料罐31上方,施肥出口電磁閥35位于肥料罐31的肥料出口處,位于施肥出口電磁閥35下方。
稱重盤36與支架連接,稱重盤36與支架連接處設有壓力感應器37,壓力感應器37與控制模塊連接;稱重盤36與施肥壓力泵32連接。
攪拌電機34上設有攪拌螺旋槳341,攪拌螺旋槳341延伸到肥料罐31底部。
施肥壓力泵32通過可伸縮的軟管與施肥探頭33連接。
種子播種機24設有伸縮播種管25和種子料斗26,伸縮播種管25一端固定到下挖推桿23上,另一端與種子料斗26連接。種子料斗26側邊設有振動電機27,種子料斗26內部設有螺旋種子引導槽261,螺旋種子引導槽261延伸到種子料斗26的出口處。
伸縮播種管25上設有計數電磁閥251和計數器252,計數電磁閥251與種子料斗26的出口連接,計數器252位于計數電磁閥251下方;計數器252由發光極和光敏元件組成。發射遠紅外光波,接收極的光敏元件能自動感應發光極發射來的光波的強弱。當有物料通過時,光波被物料遮擋,接收極能接收到的光波減弱,當物料完全通過后,接收極能接收到達光波恢復原狀,根據光波的通斷情況而判別物料通過的數量,然后控制計數電磁閥251的開關,實現種子播種。
進一步對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描述:
工作時,下挖推桿23上方的液壓推桿往下推動,下挖推桿23帶動挖坑鏟21和施肥探頭33下移;肥料罐31的攪拌電機34攪動施肥出口電磁閥35打開,稱重盤36的壓力感應器37計算肥料重量后,下流到施肥壓力泵32,泵送到下移的尖頭施肥探頭33上,這樣子泵送杜絕了下移中泥巴堵塞施肥探頭33,施肥完畢,由于施肥探頭33下一深度比挖坑鏟21不會影響種子發芽。橫向的液壓缸42向前推動挖坑鏟21挖土,種子播種機24下方種子完成播種。橫向的液壓缸42向后收縮,下挖推桿23上方的液壓推桿向上拉回,搭載車1向前移動,回土推板22把挖起來土回填。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