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綠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懸桁式陽臺植生腔體結構。
背景技術:
林立的高樓大廈,磚、混凝土、鋼筋、玻璃等主要建筑材料的呈現,讓城市缺乏質量和個性。綠色建筑,特別是城市居住建筑的綠色技術改造,對于豐富建筑造型,賦予建筑綠色生命有積極意義。
對于居住在建筑戶內單元的用戶來說,如何實現足不出戶就能有自己的一片景觀。這里需要解決長懸挑陽臺上景觀建造的技術難題,具體涉及種植槽的形式、種植槽基體和營養基體的選擇、生物植物的多樣性和地區適用性、種植槽和植物的荷重平衡和相互作用、外掛裝飾和防水構造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桁式陽臺植生腔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懸桁式陽臺植生腔體結構,包括植物槽,植物槽內裝有供植株生長的植物生長基體,所述的植物槽布置在陽臺遠離建筑外墻端的樓板上,樓板懸挑端端部設有防止植物槽墜落的裝飾花架,樓板下表面設有由陽臺的自由端延伸到室內的后張預應力板,后張預應力板與建筑外墻相交處設有平衡梁,平衡梁與后張預應力板為一個整體,且平衡梁卡在建筑外墻室內側的的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生長基體由無紡濾片和立體纖維合成,通過植物槽底部的焊接網片包裹植株根部的土塊從而保證植株的營養供應。
進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槽截面為矩形,截面寬為600mm~900mm,高度為900~1050mm,側壁采用防水混凝土澆筑或者預制成型,鋪貼瀝青防水層,植物槽距建筑外墻不超過3m。
進一步地,所述的后張預應力板采用后張法施工,后張預應力板厚度不小于150mm。
進一步地,所述的平衡梁截面為矩形,截面尺寸為800mm×500mm,平衡梁采用鋼筋混凝土梁。
進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外墻為鋼筋混凝土墻,墻體厚度不低于150mm,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35。
進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槽與裝飾花架之間還設有通風裝飾墻體;通風裝飾墻體采用透空磚砌筑,便于植株的呼吸與光合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的樓板與后張預應力板之間還設有起到防水和防裂作用的防水膜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適合建筑戶內單元懸桁式陽臺的景觀設計與施工,豐富了城市生態體系,提升了建筑綠色水平,具有很好的社會、環境與生態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建筑外墻,2、后張預應力板,3、平衡梁,4、防水膜層,5、樓板,6、植物槽,7、植物生長基體,8、植株,9、通風裝飾墻體,10、裝飾花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懸桁式陽臺植生腔體結構,包括植物槽6,植物槽6內裝有供植株8生長的植物生長基體7,所述的植物槽6布置在陽臺遠離建筑外墻1端的樓板5上,樓板5懸挑端端部設有防止植物槽6墜落的裝飾花架10,樓板5下表面設有由陽臺的自由端延伸到室內的后張預應力板2,后張預應力板2與建筑外墻1相交處設有平衡梁3,平衡梁3與后張預應力板2為一個整體,且平衡梁3卡在建筑外墻1室內側的的凹槽內。本實用新型采用后張預應力板2和平衡梁3對植物槽6以及其關聯構件的載荷進行平衡。
所述的植物生長基體7由無紡濾片和立體纖維合成,通過植物槽6底部的焊接網片包裹植株8根部的土塊從而保證植株8的營養供應。
所述的植物槽6截面為矩形,截面寬為600mm~900mm,高度為900~1050mm,側壁采用防水混凝土澆筑或者預制成型,鋪貼瀝青防水層,植物槽6設置的越遠,建筑外墻1的受承受的載荷越大,為了保證建筑外墻1的結構穩定性,植物槽6距建筑外墻1不超過3m。
所述的后張預應力板2采用后張法施工,后張預應力板2厚度不小于150mm。
所述的平衡梁3截面為矩形,截面尺寸為800mm×500mm,平衡梁3采用鋼筋混凝土梁。
所述的建筑外墻1為鋼筋混凝土墻,墻體厚度不低于150mm,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35。
所述的植物槽6與裝飾花架10之間還設有通風裝飾墻體9;通風裝飾墻體9采用透空磚砌筑,便于植株的呼吸與光合作用。良好的通風壞境以及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植株8進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所述的樓板5與后張預應力板2之間還設有起到防水和防裂作用的防水膜層4。
在建筑建設時,在每層樓的樓板5的下表面設有一塊后張預應力板2,后張預應力板2從陽臺自由端的端部延伸到室內,建筑外墻1室內側與后張預應力板2相交處設有一個凹槽,凹槽上設有一個平衡梁3將后張預應力板2截成兩段;在樓板5與后張預應力板2之間設置一層1.2mm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作為防水膜層4用于防水和防裂;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一個大小適當的植物槽6,在植物槽6內放置供植物生長的植物生長基體7,而為了防止植物槽6墜落則在陽臺的自由端的樓板5的側面加裝一個裝飾花架10,裝飾花架10與植物槽6之間設置一個通風裝飾墻體9,通風裝飾墻體9便于植株8的進行光合作用,用戶根據個人的喜好采用與建筑立面和外墻色彩匹配且適宜當地區域生存環境成年的植株8。本實用新型不僅使用戶對居住環境的進行了改善且豐富了城市生態體系,提升了建筑綠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