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業科研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試驗小區的小型施肥器具。
背景技術:
在農業科研實踐中,試驗小區施肥量的精準控制是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對試驗小區施固體肥料時,大部分都是用雙手施肥,帶來的問題一是施入的肥料是不定量的,二是會對雙手造成危害,三是施入作物的基部需要彎腰操作,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目前公知大田固體施肥器具主要包括肥桶、簡單的流量控制閥以及施肥管等構成。使用時將施肥管下部的出肥口放至農作物枝杈莖葉下,壓下手柄化肥會從施肥管內流出。施肥管手柄下部為硬質管,作物枝杈莖葉較柔軟可移性強,施肥管在單手操作下可在農作物枝杈莖葉間輕松移動。但是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如施肥管太長,肥料流出的速度較慢,肥桶與施肥管的連接容易松動脫落問題,對試驗小區來說突出的問題是不能夠定量施肥。因此,亟待開發適用于試驗小區的小型施肥器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小型施肥器,該施肥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能實現精準且均勻地施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施肥器包括施肥器體、提手、施肥拉手、流量拉手、壓縮彈簧、拉線、拉線掛耳、合頁、下料蓋、隔板槽、隔板孔、滑片、磁鐵。所述施肥器體上部為矩形柱體,下部為矩形錐體,頂部兩側對稱設有提手。所述提手下方一側為施肥拉手,另一側為流量拉手,在提手與施肥拉手和流量拉手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所述施肥拉手和流量拉手的末端分別連接有接線,在施肥器體的錐體中部外側以及錐體與柱體連接處的外側設有多個拉線掛耳。所述施肥拉手一側的矩形錐體的中下部三角形為開口狀的下料蓋,由合頁將活動的下料蓋與施肥器體連接。矩形錐體內部設有隔板槽和滑片,所述隔板槽斜向設計將施肥器體分為上下兩腔室,流量拉手一側位高,施肥拉手一側位低,施肥拉手一側的隔板槽在合頁上方與矩形錐體連接,隔板槽中下部的中央設有隔板孔,所述滑片縱向設置在隔板槽內,可在隔板槽縱向滑動,滑片的頂端與流量拉手的拉線連接,滑片的低端與施肥拉手的拉線連接。在施肥器體的矩形錐體近頂端設有磁鐵。
進一步地,在流量拉手一側的施肥器體外壁上設有流量控制桿。
進一步地,在施肥器體頂端中央對稱的兩側設有吊帶及吊帶耳。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施肥器主要是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流量控制機構,另一部分是施肥控制機構。流量控制機構主要由提手、流量拉手、壓縮彈簧、隔板槽、滑片和流量控制桿構成。常態下,由于滑片低端與施肥拉手的拉線連接,在施肥拉線的作用下,滑片運動至隔板槽的中下部將隔板孔封住。調控施肥流量是通過流量控制桿控制流量提手的高度實現的,流量由小到大依次從下至上壓下流量控制桿。流量大小調節完成后,手握提手和流量拉手,彈簧被壓縮,拉線產生向上拉力,固定在滑片頂端的拉線將滑片斜向向上拉起,施肥器上腔室的化肥從隔板孔流到下腔室。
施肥控制機構主要由提手、施肥拉手、壓縮彈簧、合頁、下料蓋、磁鐵構成。靜止時,磁鐵吸引下料蓋與矩形錐體合攏為封閉下腔室,手握流量拉手時,施肥器上腔室的化肥流入封閉的下腔室;施肥時,手握提手和施肥拉手,彈簧被壓縮,拉線產生向上拉力,固定在下料蓋上接線作用于下料蓋,當接線拉力大于磁鐵吸引力以及自身的重力時,下料蓋被拉開,施肥器下腔室的化肥流下,同時,拉線的另一端頭固定在滑片底端,將滑片拉到隔板槽最底端,將隔板孔封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流量控制機構,具備了調節每次施肥量的功能,達到定量施肥的效果。(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施肥控制機構,實現了放松拉手時由磁鐵吸引下料蓋與矩形錐體合攏為封閉下腔室、提升拉線時下料蓋打開施肥并將隔板孔封住堵住化肥的下流,起到循環作業的效果。(3)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吊帶肩負來緩解手提的勞動強度,可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料蓋開放及加大施肥流量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流量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施肥器體,2、提手,3、施肥拉手,4、流量拉手,5、壓縮彈簧,6、拉線,7、拉線掛耳,8、合頁,9、下料蓋,10、隔板槽,11、隔板孔,12、隔板滑片,13、磁鐵,14、流量控制桿,15、吊帶及吊帶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施肥器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施肥器體1,二是流量控制機構,三是施肥控制機構。所述流量控制機構主要由提手2、流量拉手4、壓縮彈簧5、拉線6、拉線掛耳7、隔板槽10、滑片12和流量控制桿14構成。所述施肥控制機構主要由提手2、施肥拉手3、壓縮彈簧5、拉線6、拉線掛耳7、合頁8、下料蓋9、磁鐵13構成。所述施肥器體1上部為矩形柱體,下部為矩形錐體,頂部兩側對稱設有提手2,作為操作手柄。所述提手2下方一側為施肥拉手3,另一側為流量拉手4,在提手2與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之間設有壓縮彈簧5,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每次操作結束后自動回位。所述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的末端分別連接有接線6,在施肥器體1的錐體中部外側以及錐體與柱體連接處的外側設有多個拉線掛耳7。所述施肥拉手3一側的矩形錐體的中下部三角形為開口狀的下料蓋9,由合頁8將活動的下料蓋9與施肥器體1連接。所述隔板槽10斜向設計將施肥器體1分為上下兩腔室,流量拉手4一側位高,施肥拉手3一側位低,施肥拉手3一側的隔板槽10在合頁8上方與矩形錐體連接,隔板槽10中下部的中央設有隔板孔11,所述滑片12縱向設置在隔板槽10內,可在隔板槽10縱向滑動,滑片12的頂端與流量拉手4的拉線6連接,滑片12的低端與施肥拉手3的拉線6連接。在施肥器體1的矩形錐體近頂端設有磁鐵13。在流量拉手4一側的施肥器體1外壁上設有流量控制桿14。在施肥器體1頂端中央對稱的兩側設有吊帶及吊帶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