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藥殺菌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1、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是一類低毒、廣譜、高效、內吸性殺菌劑,幾乎對所有真菌(卵菌綱、藻菌綱、子囊菌綱和半知菌綱)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銹病、網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式(i)化合物是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研發(f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cas登錄號:2454319-63-0,具體化學結構如下:
2、
3、防治植物病害的最為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化學防治,但長期使用單一藥劑,極易導致病害的抗藥性大大提升,從而導致施藥量大大增加,進而對環(huán)境造成更嚴重的污染。而將兩種沒有交叉抗性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可以大大延緩病害抗藥性的提升,擴大殺菌譜,提高藥效,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進而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本發(fā)明通過將式(i)化合物與溴菌腈、咪鮮胺進行混配,驚奇的發(fā)現(xiàn),該組合物有顯著的增效作用,能顯著提高治療、保護的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擴大防治譜,降低防治成本,對作物安全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以上情況,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殺菌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該組合物或其制劑能夠增強藥效、減少用藥量,同時可延長持效期和延緩抗藥性發(fā)展。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殺菌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所述的活性成分a為式(i)所示化合物,化學結構式:活性成分b為溴菌腈、咪鮮胺中的任一種;
3、進一步的,所述的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1:35~34:1或上述數(shù)值之間的任意值;
4、進一步的,所述的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1:32~28:1;
5、當活性成分b為溴菌腈,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溴菌腈的質量比為1:28~28:1;
6、進一步的,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溴菌腈的質量比為1:28~14:1,
7、再進一步的,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溴菌腈的質量比為1:28、1:14、1:5、2:5、5:1、14:1;
8、當活性成分b為咪鮮胺,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咪鮮胺的質量比為1:32~26:1;
9、進一步的,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咪鮮胺的質量比為1:32~13:1;
10、再進一步的,所述的式(i)化合物與咪鮮胺的質量比為1:32、1:13、1:6、2:3、6:1、13:1;
11、進一步地,以所述殺菌組合物的總重量為100wt%計,所述的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在殺菌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為0.5~90wt%;
12、進一步地,以所述殺菌組合物的總重量為100wt%計,所述的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在殺菌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為1~80wt%;
13、進一步地,所述的殺菌組合物除了包含活性成分外還包含農業(yè)上允許的輔助成分,所述的輔助成分選自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增稠劑、崩解劑、防凍劑、消泡劑、溶劑、防腐劑、穩(wěn)定劑、增效劑、粘結劑或載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14、進一步地,潤濕劑選自烷基苯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木質素磺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鈉、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鈉、α烯烴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脂肪醇乙氧基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蠶沙、皂角粉、無患子粉、sopa、凈洗劑、乳化劑2000系列和濕潤滲透劑f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15、進一步地,分散劑選自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萘磺酸鹽、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磷酸酯、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縮合物硫酸鹽、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聚羧酸鹽類、聚丙烯酸類、磷酸鹽類、eo-po嵌段共聚物和eo-po接枝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16、進一步地,乳化劑選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共聚物、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醚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17、進一步地,增稠劑選自黃原膠、有機膨潤土、阿拉伯樹膠、海藻酸鈉、硅酸鎂鋁、羧甲基纖維素和白炭黑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18、進一步地,崩解劑選自硫酸鈉、硫酸銨、氯化鋁、氯化鈉、氯化銨、膨潤土、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尿素、碳酸鈉、碳酸氫鈉、檸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19、進一步地,防凍劑選自醇類、醇醚類、氯代烴類和無機鹽類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20、進一步地,消泡劑選自c10-c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8-c10脂肪醇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21、進一步地,溶劑選自苯、甲苯、二甲苯、均四甲苯、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二甲基亞砜、二甲基甲酰胺、環(huán)己酮、碳酸亞烴酯、柴油、溶劑油、植物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棕櫚油等)、植物油衍生物和水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22、進一步地,防腐劑選自丙酸、丙酸鈉鹽、山梨酸、山梨酸鈉鹽、山梨酸鉀鹽、苯甲酸、苯甲酸鈉鹽、對羥基苯甲酸鈉鹽、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卡松和1,2-苯并異噻唑啉3-酮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23、進一步地,穩(wěn)定劑選自磷酸氫二鈉、草酸、丁二酸、己二酸、硼砂、2,6-二叔丁基對甲基苯酚、油酸三乙醇胺、環(huán)氧化植物油、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脫石和淀粉中的一種或多種;和/或
24、進一步地,增效劑選自增效磷、增效醚;和/或
25、進一步地,載體選自銨鹽、磨碎的天然礦物、磨碎的人造礦物、硅酸鹽、樹脂、蠟、固體肥料、水、有機溶劑、礦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油衍生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26、進一步地,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選自固體制劑和/或液體制劑和/或種子處理制劑;
27、所述的固體制劑包括粉劑、顆粒劑、球劑、片劑、條劑、可濕性粉劑、油分散粉劑、乳粉劑、水分散粒劑、乳粒劑、水分散片劑、可溶粉劑、可溶片劑或可溶粒劑;
28、所述的液體制劑包括可溶液劑、可溶膠劑、油劑、展膜油劑、乳油、乳膠、可分散液劑、膏劑、水乳劑、油乳劑、微乳劑、脂劑、懸浮劑、微囊懸浮劑、油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懸乳劑、微囊懸浮-懸浮劑、微囊懸浮-水乳劑或微囊懸浮-懸乳劑;
29、進一步地,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可以制備成農藥上可以接受的制劑劑型,所述的制劑劑型為微乳劑、水乳劑、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可溶液劑、乳油、懸乳劑、微囊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可濕性粉劑、顆粒劑、種子處理懸浮劑、種子處理干粉劑;
30、進一步地,所述的制劑劑型為微乳劑、乳油、懸浮劑、水乳劑、水分散粒劑、可濕性粉劑、種子處理懸浮劑。
31、本發(fā)明還公開了如上所述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應用;
32、進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病害為由布氏白粉菌屬(blumiria)、白粉菌屬(erysiphe)、赤霉屬(gibberella)、核盤菌屬(sclerotinia)、葡萄核盤菌屬(botryotinia)、柄銹菌屬(puccinia)、腥黑粉菌屬(tilletia)、膠銹菌屬(gymnosporzngium)、層銹菌屬(phakopsora)、黑粉菌屬(ustilago)、核菌屬(rhizoctonia)、輪枝孢屬(verticillium)、鏈格孢屬(alternaria)、梨孢屬(pyriculara)、葡萄孢屬(botrytis)、尾孢屬(cercospora)、鐮孢屬(fusarium)、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絲核菌屬(rhizoctonia)、小核菌屬(sclerotium)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33、進一步地,所述植物病害為炭疽菌屬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34、進一步地,所述的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真菌包括希金斯刺盤孢[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葫蘆科刺盤孢[colletotrichum?orbiculare]、豆刺盤孢[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辣椒刺盤孢[colletotrichum?capsici]、膠孢炭疽[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35、進一步地,所述的炭疽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為黃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orbiculare]。
36、其中黃瓜炭疽病可發(fā)生在黃瓜的幼苗期和成株期,會對黃瓜植株及其產量造成影響,進而給種植戶帶來經濟損失。
37、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1)本發(fā)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殺菌活性高,在一定質量比例下對靶標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
39、2)本發(fā)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能夠顯著提高作物的品質和質量;
40、3)本發(fā)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安全高效,對作物、非靶標生物、有益生物和天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