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1、大豆作為全球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其產量與品質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和滿足工業需求具有關鍵意義。在大豆種植領域,不斷探索高效的種植技術一直是研究重點。
2、傳統的大豆種植方式,如窄壟種植,在長期實踐中暴露出諸多局限性。窄壟種植下,植株間距相對較小,導致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不佳。這不僅影響了大豆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限制了植株的生長發育,還使得田間濕度相對較高,為病蟲害的滋生和傳播創造了有利環境,增加了病蟲害防治的難度和成本。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對大豆產量和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消費者對于高品質大豆的需求不斷增長,傳統種植技術難以滿足這一市場需求。而且,為追求產量而過度依賴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對土壤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結等問題,進一步影響了大豆的可持續生產。
3、在這樣的背景下,寬臺大壟種植技術逐漸受到關注。寬臺大壟種植能夠擴大植株間的距離,顯著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進植株生長健壯。然而,現有的寬臺大壟種植技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種子處理方式不夠科學,未能充分發揮種子的潛力;施肥方案缺乏精準性,不能根據大豆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精確供應養分,導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田間管理措施也不夠完善,對于病蟲害的綜合防控能力有待加強。
4、因此,研發一套更為完善的大豆寬臺大壟種植方案,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實現大豆種植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能夠有效提升作物品質和產量。
2、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選地與整地、種子包衣處理、播種、施肥、田間管理和收獲;
5、所述田間管理包括查苗補苗、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6、所述種子包衣處理采用的種衣劑中含有甲基硫菌靈和吡蟲啉。
7、優選的,所述整地時,秋收后將前茬作物殘茬粉碎至4~10厘米長度并均勻鋪撒在地表。
8、優選的,所述整地時,深翻深度為22~32厘米,深翻后晾曬時間為5~12天;旋耕深度為12~22厘米,整地后起壟的規格為120~140厘米寬臺大壟,壟高18~26厘米。
9、優選的,所述種衣劑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10、甲基硫菌靈15~25份、吡蟲啉12~18份、海藻酸8~12份、黃原膠4~6份、成膜劑6~10份、微量元素4~6份和水180~220份。
11、優選的,所述種子包衣處理中,種子與種衣劑的比例為100:6~8。
12、優選的,所述播種的深度為3.5~4.5厘米,種植密度為110或130厘米大壟,壟上種植3~4行,公頃保苗27~38萬株,行距配置為窄行18~22厘米,寬行35~45厘米。
13、優選的,所述施肥包括:基肥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300~1700公斤,基肥時同時每畝施入磷酸二銨12~16公斤、硫酸鉀4~6公斤,采用分層施肥,施肥深度為種下3~11厘米,分層施肥比例可為3/5與2/5、1/2與1/2、2/3與1/3等多種組合;在大豆初花期追肥。
14、優選的,所述中耕除草包括,大豆生育期內進行2~4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在大豆子葉展開、對生單葉出現時,深度12~22厘米;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15厘米時,深度8~16厘米;第三次中耕在大豆封壟前,深度4~10厘米。
15、優選的,所述高產栽培方法還包括化學除草:大豆播后苗前,每畝用90%乙草胺180~220毫升加70%嗪草酮40~60克,兌水25~45公斤進行土壤封閉處理;
16、所述化學除草時,苗后雜草2~4葉期,每畝用10.8%高效蓋草能25~45毫升加48%苯達松80~160毫升,兌水25~45公斤莖葉噴霧。
17、優選的,所述病蟲害防治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
18、根腐病通過種子包衣和土壤處理預防,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灌根;
19、灰斑病發病初期,每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120克,兌水30~40公斤噴霧;
20、霜霉病發病初期,每畝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90克,兌水3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1、蚜蟲防治在田間有蚜株率達40%~60%,百株蚜量達1200~1800頭時,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18克,對水30公斤噴霧;
22、大豆食心蟲防治在成蟲羽化盛期,每畝用80%敵敵畏乳油80~120毫升制成毒棍,每隔4~5壟,每隔5米插一根熏蒸;
23、蠐螬防治在播種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5%~0.25%拌種,田間發現幼蟲危害時,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24、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25、本發明采用特定的大豆寬臺大壟種植方案,在技術效果和優點上表現顯著。通過獨特的選地整地方式,為大豆生長創造良好土壤環境,確保根系發育。種子處理環節自制種衣劑,針對性強,有效預防病蟲害,促進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寬臺大壟結合精準的播種參數設定,優化植株空間分布,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施肥方案科學合理,滿足大豆各生長階段營養需求。田間管理措施全面,保障植株健康生長。通過本發明種植得到的大豆在各生長階段株高、莖粗、葉片數量等生長指標表現優異,單株莢數、每莢粒數、百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優勢明顯,最終實現產量大幅提升,同時蛋白質含量增加,顯著提高了大豆品質,具有良好的經濟與推廣價值。
1.一種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時,秋收后將前茬作物殘茬粉碎至4~10厘米長度并均勻鋪撒在地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時,深翻深度為22~32厘米,深翻后晾曬時間為5~12天;旋耕深度為12~22厘米,整地后起壟的規格為110或130厘米寬臺大壟,壟高18~2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衣劑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子包衣處理中,種子與種衣劑的比例為100:6~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的深度為3~5厘米,種植密度為110或130厘米大壟,壟上種植2~4行,公頃保苗27~38萬株,行距配置為窄行18~22厘米,寬行35~45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包括:基肥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300~1700公斤,基肥時同時每畝施入磷酸二銨12~16公斤、硫酸鉀4~6公斤,采用分層施肥,施肥深度為種下3~11厘米,分層施肥比例可為3/5與2/5、1/2與1/2、2/3與1/3等多種組合;在大豆初花期追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耕除草包括,大豆生育期內進行2~4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在大豆子葉展開、對生單葉出現時,深度12~22厘米;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15厘米時,深度8~16厘米;第三次中耕在大豆封壟前,深度4~10厘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產栽培方法還包括化學除草:大豆播后苗前,每畝用90%乙草胺180~220毫升加70%嗪草酮40~60克,兌水25~45公斤進行土壤封閉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大豆寬臺大壟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蟲害防治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