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保活,特別涉及一種中華絨螯蟹的保活方法。
背景技術:
1、中華絨螯蟹,又名大閘蟹,起源于黃海沿岸河流,它是亞洲地區最主要的水產養殖種類之一。在中國,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淡水甲殼動物產業。此外,蟹肉是礦物質的極好來源,尤其是鈣,鐵,鋅,鉀和磷。在亞洲市場,中華絨螯蟹大多以為活產品方式出售。蟹死亡后體內的蛋白質自溶和多酚氧化導致肉質品質下降。
2、振動、溫度變化、缺氧、擁擠等易引發螃蟹應激,導致死亡或品質下降。應對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調節生理機能,減輕應激反應,提升運輸存活率和品質。目前,我國蟹類等鮮活水產品的保活方式主要采用低溫、麻醉等手段降低水產品的新陳代謝,來減少水產品的耗氧量和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從而提高水產品存活率。常用抗應激化學藥品主要包括丁香酚和m-222等,但實際操作受水產品種類、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成活率不穩定,成本大。
3、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了“一種大閘蟹的保活運輸方法”,其申請公布號為cn105123585a,該發明麻醉?:(1)?麻醉:在大閘蟹暫養池中加入運輸保活劑,每升水中加入40mg?的運輸保活劑,將大閘蟹放入暫養池,進行麻醉,麻醉時間為?8min?;(2)?捆扎?:用棉繩一圈一圈把腿和鉗子繞起來,將大閘蟹捆好?;(3)?裝載?:在?6℃時裝運?;(4)?運輸途中管理?:在運輸途中,每隔?1?小時用干凈水對大閘蟹進行噴灑,始終保持大閘蟹濕潤,運輸時間?72?小時。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麻醉步驟需用水作為介質,水溫、溶解氧、水質等因素多變,難以控制。此外水的體積和重量占比過大,導致成本高、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華絨螯蟹的保活方法,無需使用化學藥品,低成本,長時間對中華絨螯蟹進行保活。
2、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中華絨螯蟹的保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1)暫養:將捕撈后鮮活的中華絨螯蟹的螯足用繩子或者皮筋捆綁后,置于清水中停食暫養,并連續曝氣;
5、(2)梯度降溫:將暫養后的中華絨螯蟹置于22~25℃的培養箱中,以2~4℃/h的降溫速率將培養箱降溫至6~9℃,使得蟹進入休眠狀態;
6、(3)包裝:先在有孔包裝箱底部鋪滿吸滿水的海綿,然后在海棉上放置休眠狀態的中華絨螯蟹,封閉包裝箱;
7、(4)運輸:將包裝箱進行保活運輸。
8、本發明研究發現,對中華絨螯蟹采用特定的梯度降溫的方法,能有效緩解蟹的應激反應,避免蟹因溫度差異過大而產生斷足甚至死亡的現象。無需使用化學藥品,低成本,能持續保活較長時間。
9、休眠狀態時中華絨螯蟹呼吸細弱,基本不爬行,足部緩慢運動,反應遲鈍。
10、步驟(1)中,所述暫養的清水溫度24~26℃。
11、步驟(1)中,所述暫養時間為12~24h。
12、步驟(4)中,保活運輸的溫度控制為7~9℃。
13、步驟(4)中,保活運輸的時間為10~15d。
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5、將活蟹的螯足捆綁起來是為了避免蟹之間相互碰撞夾傷,造成死亡或斷足,同時也便于后續的人工操作;暫養的目的是為了將蟹體內的排泄物排凈,避免后續保活運輸中排泄物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降低蟹的存活率。
16、對蟹采用梯度降溫,能有效緩解蟹的應激反應,避免蟹因溫度差異過大而產生斷足甚至死亡的現象。
17、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能大大提高蟹存活率和存活時間,實現長距離、長時間保活運輸,經濟效益顯著。
1.一種中華絨螯蟹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暫養的清水溫度24~2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暫養時間為12~24h。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保活運輸的溫度控制為7~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保活運輸的時間為10~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