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了一種農作物種植方法,尤其涉及了一種水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向著高產、穩產的方向發展,但是現有技術的水稻培育方法存在培育時間長的問題,在水稻培育過程中,人們通常只在苗秧移栽到稻田時才會噴灑生長素,或者忽略了生長素的濃度對種子出苗、分蘗、孕穗以及灌漿時期的重要性,然后在后期過量的增加肥料量來提高水稻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肥料的浪費,培育成本高,而且傳統的水稻培育方法中使用的生長素很難與多種元素復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藥性的效果,例如生長素與除草劑或者殺蟲劑的復配效果,降低了水稻的品質。
[0003]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特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培育時間短、浪費少的水稻的培育方法。
[0005]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I畝適宜的土壤作為水稻培育的苗床,在苗床上耕作出培育層,將鉀肥、磷肥、過磷酸鈣溶液與培育層充分混合進行預處理;
b:選擇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將擇好的種子進行曬種,采用胺鮮酯溶液浸種進行催芽處理;
c:將發芽的種子播撒到培育層,再將預先調制的胺鮮酯溶液噴灑到培育層,然后澆注大量的水直至培育層松軟;
d:播種后進行蓋土,然后施加肥料、除草劑和殺蟲劑;
e:搭建拱架大棚創造適宜條件加快出苗速度,待出苗完成后進行移栽,移栽前噴灑乙磷鋁溶液進行防病,還要施加尿素增加苗根的含氮量;
f:將苗秧淺插在稻田里,合理稀植,移栽完成后,將胺鮮酯溶液、鉀肥、磷肥、尿素和除草劑一并施入到稻田里,同時施加多效唑;
g:半個月后經常觀察苗秧的分蘗情況,適當施加胺鮮酯溶液、鉀肥、磷肥和尿素;h:水稻的分蘗期完成后,待幼穗開始分化時,施加胺鮮酯溶液、鉀肥、磷肥和尿素;i:20天之后經常觀察水稻的抽穗開花情況,待水稻齊穗開花后,施加胺鮮酯溶液、尿素、殺蟲劑和過磷酸鈣溶液,等待水稻灌漿期完成。
[0006]步驟a中所述培育層的深度為6-lOcm,所述鉀肥的重量份為3_3.6,所述磷肥的重量份為1.88-1.93,所述過磷酸鈣溶液的重量份為120-133。
[0007]步驟b中所述曬種溫度為46_50°C,所述曬種時間為24_36h,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 0.001-0.0012 g/Lo
[0008]步驟c中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0.001-0.002 g/L。
[0009]步驟d中所述肥料的配比為:尿素的重量份為3.4-3.8,鉀肥的重量份為2.4-2.6,磷肥的重量份為0.7-0.9,所述除草劑為丙草胺,所述殺蟲劑為吡蟲啉。
[0010]步驟e中所述乙磷鋁的噴灑次數為1-3次,所述尿素的重量份為3-3.2。
[0011]步驟f中所述插秧的深度為2.1-2.3 cm,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
0.001-0.003g/L,所述鉀肥的重量份為3.4-4,所述磷肥的重量份為1-1.6,所述尿素的重量份為4-4.6,所述多效唑的重量份為0.08-0.10
[0012]步驟g中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0.001-0.002g/L,所述鉀肥的重量份為
1.8-2.4,所述磷肥的重量份為0.7-1.3,所述尿素的重量份為3-3.6。
[0013]步驟h中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0.001-0.0016g/L,所述鉀肥的重量份為1-1.6,所述磷肥的重量份為0.2-0.8,所述尿素的重量份為1.8-2.4。
[0014]步驟i中所述胺鮮酯溶液的濃度為0.001-0.003g/L,所述尿素的重量份為
2.4-3.2,所述過磷酸鈣溶液的濃度為2.6-3%,所述殺蟲劑與步驟d相同。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中采用胺鮮酯作為生長素,能夠與除草劑、殺蟲劑等元素復配使用,提高了藥性的復配效果,減少了浪費,節約環保,也提高了水稻的品質,而且在水稻的出苗、分蘗、孕穗以及灌漿時期均根據水稻實際的生長情況施加不同濃度的胺鮮酯生長素,有效地縮短了水稻的培育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7]實施例1
a:選擇I畝適宜的土壤作為水稻培育的苗床,在苗床上耕作出6cm培育層,將3重量份的鉀肥、1.88重量份的磷肥、120重量份的過磷酸鈣溶液與培育層充分混合進行預處理;b:選擇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將擇好的種子進行曬種,曬種溫度為46°C,曬種時間為24h,采用濃度為0.001 g/L的胺鮮酯溶液浸種進行催芽處理;
c:將發芽的種子播撒到培育層,再將預先調制的濃度為0.001g/L的胺鮮酯溶液噴灑到培育層,然后澆注大量的水直至培育層松軟;
d:播種后進行蓋土,然后施加3.4重量份的尿素、2.4重量份的鉀肥和0.7重量份的磷月巴、使用丙草胺除草劑和吡蟲啉殺蟲劑;
e:搭建拱架大棚創造適宜條件加快出苗速度,待出苗完成后進行移栽,移栽前噴灑I次的乙磷鋁溶液進行防病,還要施加3重量份的尿素增加苗根的含氮量;
f:將苗秧淺插在稻田里,插秧的深度為2.1cm,合理稀植,移栽完成后,將濃度為
0.001 g/L的胺鮮酯溶液、3.4重量份的鉀肥、I重量份的磷肥、4重量份的尿素和丙草胺一并施入到稻田里,同時施加0.08重量份的多效唑;
g:半個月后經常觀察苗秧的分蘗情況,適當施加濃度為0.001g/L的胺鮮酯溶液、1.8重量份的鉀肥、0.7重量份的磷肥和3重量份的尿素;
h:水稻的分蘗期完成后,待幼穗開始分化時,施加濃度為0.001g/L的胺鮮酯溶液、I重量份的鉀肥、0.2重量份的磷肥和1.8重量份的尿素;
i:20天之后經常觀察水稻的抽穗開花情況,待水稻齊穗開花后,施加濃度為0.001g/L的胺鮮酯溶液、2.4重量份的尿素、吡蟲啉和濃度為2.6%的過磷酸鈣溶液,等待水稻灌漿期完成。
[0018]實施例2
a:選擇I畝適宜的土壤作為水稻培育的苗床,在苗床上耕作出8cm培育層,將3.3重量份的鉀肥、1.9重量份的磷肥、126重量份的過磷酸鈣溶液與培育層充分混合進行預處理;b:選擇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將擇好的種子進行曬種,曬種溫度為48°C,曬種時間為30h,采用濃度為0.0011g/L的胺鮮酯溶液浸種進行催芽處理;
c:將發芽的種子播撒到培育層,再將預先調制的濃度為0.0015g/L的胺鮮酯溶液噴灑到培育層,然后澆注大量的水直至培育層松軟;
d:播種后進行蓋土,然后施加3.6重量份的尿素、2.5重量份的鉀肥和0.8重量份的磷月巴、使用丙草胺除草劑和吡蟲啉殺蟲劑;
e:搭建拱架大棚創造適宜條件加快出苗速度,待出苗完成后進行移栽,移栽前噴灑2次的乙磷鋁溶液進行防病,還要施加3.1重量份的尿素增加苗根的含氮量;
f:將苗秧淺插在稻田里,插秧的深度為2.2cm,合理稀植,移栽完成后,將濃度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