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的豆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廚房家用電器,尤其涉及一種改良的豆漿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以及家庭中使用的豆漿機在碎豆制漿的工作原理上分為三類。第一類豆漿機是在杯體內安裝一個網罩,黃豆放于網罩內由伸入其內的刀具進行碎豆,粉碎后形成的豆漿從網罩的孔中流入到杯體內。該類型豆漿機的缺點是安裝拆卸網罩不便,清洗網罩亦十分不便。
第二類豆漿機則是將網罩去掉,直接將黃豆放入杯體內,利用刀具高速的轉動進行碎豆制漿。但在實際使用時,由于刀具高速轉動帶動水流形成渦流,這種沿著同一方向旋轉的渦流帶動的黃豆是有序旋轉的,而這種有序旋轉的黃豆與刀具的接觸幾率則非常小,造成了刀具碎豆效率不高,制漿效果差的問題。
第三類豆漿機,如國家知識產權局與2005年9月7日公開的,公告號為CN2722791Y,名稱為“多功能全自動豆漿機”的實用新型專利。其公開的方案是在桶體的底部設置有折流板,電機軸上固定的刀片位置低于折流板的上邊緣。通過設置折流板改變桶體空間形狀而打亂流體的循環方向,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碎豆不充分的問題,但其仍然存在缺點由于其擾流部件位于杯體的底部或側壁,使得杯體的底部或側壁形成很多死角,使用后清洗桶體仍十分不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使用網罩、不改變杯體的改良的豆漿機,清洗方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一種改良的豆漿機,包括機頭、機身、電機、聯軸器、杯蓋、杯體、刀軸、粉碎刀具、電路控制板及加熱裝置,電機固定裝置在機頭內,機頭與機身活動連接,機頭扣置在杯蓋上,杯蓋扣置在杯體上,聯軸器將電機與刀軸連接,刀軸向下伸向杯體,粉碎刀具固定在刀軸前端,其特征是在杯蓋的外周壁上設置至少一個折流體,折流體與杯體內壁之間留有空隙。
所述折流體為縱向設置。
所述折流體是折流板,所述杯蓋與折流板可以一體成型。
所述折流體是折流塊,所述杯蓋與折流塊可以一體成型。
采用本發明帶來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杯蓋的外側面上設置折流體,在杯體內加入物料和水后,物料在刀具帶動下隨之同向高速旋轉,并沿杯壁上升,折流體在液面以下的部分會使定向流體變成紊流,增加了刀具碰撞物料的幾率,完成粉碎過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杯蓋外周壁設置折流體,最好做成杯蓋與折流體一體式,結構簡單,清洗十分方便。折流體設在杯蓋上,與現有設置在杯體上的折流體,方便了對杯體的清洗。
本發明不僅可以做豆漿,還可以做米糊、果蔬湯等。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改良的豆漿機第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D-D剖視圖;圖3是本發明改良的豆漿機第二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是圖3的E-E剖視圖;1.機頭;2.電機;3.電路控制板;4.聯軸器;5.刀軸;6.粉碎刀片;8.杯蓋 9.杯體;11.電熱盤;12.折流板;13.折流塊;14、把手;15、機身;16、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圖2所示的改良的豆漿機,自上而下依次安裝機頭1、聯軸器4、杯蓋8、刀軸5、粉碎刀片6、杯體9、把手14、電熱盤11,機身15與機頭1活動連接,所述的機頭1內安裝電路控制板3、電機2,杯蓋8扣在杯體9上,機身15側部設置溫度傳感器16,電機2的軸端通過聯軸器4、杯蓋8與刀軸5連接,刀軸5另一端連接粉碎刀片6,電熱盤11安裝在杯體9底部,在杯蓋8外周壁的徑向設有兩個對稱的縱向的折流塊13,杯蓋8與折流塊13做成復合的一體結構,整體上外壁圓滑過渡處理,折流塊13外側面與杯體9內壁之間留有空隙,空隙的距離小于40mm,優選的方案是小于10mm,本實施例中,空隙的距離為8mm。
在杯體9內加入物料和水后,物料在粉碎刀片6的帶動下隨之同向高速旋轉,并沿杯壁上升,折流塊13在液面以下的部分會使定向流體變成紊流,增加了粉碎刀片6碰撞物料的幾率,完成粉碎過程。在電路控制板3控制下,按照程序設置,對對豆漿、米糊進行加熱,完成熬煮過程。
當然本實施例的電熱盤也可以置換成電磁加熱盤等。
實施例二如圖3、圖4所示的改良的豆漿機,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在杯蓋8外側壁設有兩個對稱的徑向的折流板12,為分體結構,折流板12安裝到杯蓋8的外側面的方式可以是粘合也可以用緊固件固定,二者結合處圓滑處理以方便清洗,折流板12的外側面與杯體9的內壁留有空隙,選取8毫米,折流板12的下底面可以伸入加水和物料后的液面下或在粉碎刀片6旋轉時能觸及液流,折流板12就能夠對圍繞刀軸5環向流動的液流紊流,促進刀片6對物料粉碎。
本實施例的杯蓋8與折流板12也可以做成一體結構,便于制造、降低成本,而且易于清洗。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的豆漿機,包括機頭、機身、電機、聯軸器、杯蓋、杯體、刀軸、粉碎刀具、電路控制板及加熱裝置,電機固定裝置在機頭內,機頭與機身活動連接,機頭扣置在杯蓋上,杯蓋扣置在杯體上,聯軸器將電機與刀軸連接,刀軸向下伸向杯體,粉碎刀具固定在刀軸前端,其特征是在杯蓋的外周壁上設置至少一個折流體,折流體與杯體內壁之間留有空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體為縱向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折流體與杯體內壁之間的空隙小于40mm。
4.如權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折流體與杯體內壁之間的空隙小于10mm。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體是折流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與折流板為一體成型體。
7.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體是折流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與杯蓋折流塊為一體成型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體成型體的下端固定電熱管。
10.如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所述改良的豆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安裝在杯體底部的電熱盤或者電磁線圈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良的豆漿機,包括機頭、機身、電機、聯軸器、杯蓋、杯體、刀軸、粉碎刀具、電路控制板及加熱裝置,電機固定裝置在機頭內,機頭與機身活動連接,機頭扣置在杯蓋上,杯蓋扣置在杯體上,聯軸器將電機與刀軸連接,刀軸向下伸向杯體,粉碎刀具固定在刀軸前端,其特征是在杯蓋的外周壁上設置至少一個折流體,折流體與杯體內壁之間留有空隙。液體狀物料在粉碎刀具旋轉帶動下,觸及折流體后,液流變成紊流,完成粉碎過程,結構簡單,清洗方便。
文檔編號A23L1/168GK101028173SQ200710098340
公開日2007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0日
發明者朱澤春, 王麗軍, 尉遲衍敏 申請人:朱澤春 被以下專利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