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結合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作綠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機械結合 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產茶大國,不但產量高、而且品種多。目前, 綠茶大都采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機械設備進行加工,其方法是將采集到的 茶葉放入高溫的機械設備中進行殺青處理以便破壞茶葉中的活性酶,然后 將殺青后的茶葉進行揉制以使茶葉巻曲成型并散發水分,最后再將其置于 烘烤設備中進行干燥而得到成品茶。上述方法雖然生產率高、產量大,但 存在火候和時間不易控制,揉捻、搓團、提毫的力度以及時間不易掌握等 缺陷。若火力過大,則容易使茶葉帶有焦煳味;火力過小,則茶葉中的活 性酶不能被完全破壞,茶湯容易變成褐色,視覺效果不佳、沒有美感,使 飲者失去品茗的樂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機 械結合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該方法制作的茶葉色澤青翠碧綠、常泡不 敗,而且茶湯嫩綠清澈、口感清香爽口。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由如下步驟構成
① 攤放,將選好的新鮮茶葉攤涼2小時,葉片攤放厚度小于2cm;
② 殺青,將攤放后的茶葉100 250克投入滾筒式殺青機中炒3 5 分鐘,溫度控制在160 180°C;
③ 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在常溫下放入揉捻機中揉捻15 17分鐘;④搓團提豪,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機中并用手將茶葉搓成團后放
入烘頭中定型,溫度控制在70 80°C;待全部搓成團后再將茶團全部解團 抖散,然后再搓團、定型、抖散,如此反復操作10 15分鐘,然后攤涼;
(D干燥,將搓團提豪后的茶葉放入60 7(TC的鍋中烘焙5 8分鐘, 然后起鍋、攤涼,最后用白皮紙包裝。
本發明的最佳技術方案步驟②中殺青溫度為16(TC、時間為4分鐘;
步驟③中揉捻時間為16分鐘,揉捻時先輕后重、逐步加壓;步驟④中溫度
控制在75T:、時間為13分鐘,搓團時搓轉方向要一致、每團搓4 5轉; 步驟⑤中烘焙溫度為65°C、時間為6分鐘。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將手工制茶工藝與機械制茶工藝有機的 結合起來,既克服了機械制茶溫度、時間和力度難以控制的缺陷又克服了 手工制茶生產率低下的缺陷,在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又使得產品葉翠湯清、 香氣淡雅宜人,而且葉片新鮮嫩綠、常泡不敗,讓人賞心悅目、極具美感。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制作步驟如下
① 攤放,將選好的新鮮茶葉攤涼2小時,葉片攤放厚度小于2cm;
② 殺青,將攤放后的茶葉150克投入16(TC的鍋中炒5分鐘;
③ 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在常溫下放入揉捻機中揉捻15分鐘;
搓團提豪,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機中并用手將茶葉搓成團后放 入烘頭中定型,溫度控制在7(TC;待全部搓成團后再將茶團全部解團抖散,
再搓團、定型、抖散,如此反復操作10分鐘,然后攤涼;◎干燥,將搓團提豪后的茶葉放入6(TC的鍋中烘焙5分鐘,然后起 鍋、攤涼,最后用白皮紙包裝。 實施例2:
制作步驟同實施例1,其中步驟②中殺青溫度為1S(TC,炒制時間為3 分鐘;步驟③中揉捻時間為17分鐘;步驟④中搓團溫度為80°C,搓團時 間為15分鐘;步驟⑤中烘焙溫度為70°C,烘焙時間為8分鐘。
實施例3:
制作步驟同實施例1,其中步驟②中殺青的最佳溫度為160°C,最佳炒
制時間為4分鐘;步驟③中揉捻的最佳揉捻時間為16分鐘;步驟④中搓團
的最佳溫度為75"C,最佳搓團時間為13分鐘;步驟⑤中烘焙最佳溫度為 65°C,最佳烘焙時間為6分鐘。
在上述實施例中必須注意下列要領
A) 在步驟③中,揉捻機應采用25 30型,最大機型不能超過40型; 揉捻時應先輕后重,逐步加壓。
B) 在步驟④中,采用的烘焙機是單體式或多體式,其加熱方式可以 是電熱,也可以是木材或煤炭。烘焙時先開大風后開小風,并按輕--_重-一 輕的原則和搓團方向要一致的原則用雙手搓團,每團搓4 5轉;搓團時動 作要快,切忌造成紅梗紅葉。當葉片含水量為60 70%左右便開始提毫、 顯亳且葉片逐漸干燥,至含水量為6%左右便可結束下烘。
C) 在步驟⑤中,當茶香透發、捻茶條即成粉末時便可割末起鍋。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選鮮葉時還必須遵守下列原則極品茶青單芽芽葉完整勻齊,無機械損傷、無病蟲芽葉、無雜物等。 特級茶青 一芽一葉初展、芽葉完整勻齊,無機械損傷、無病蟲芽葉、
無斷碎、無幼果、無老梗老葉、無紫紅芽葉、無萎凋葉、無非茶夾雜物。 一級茶青; 一芽一葉半開展,長度不超過2. 5cm、葉柄梗不超過2mm,
芽葉嫩綠或嫩黃綠,無斷碎片、無萎凋葉、無幼果、無老梗葉和非茶夾雜
二級茶青 一芽一葉,芽長2.5cm、葉梗長2mm,葉色黃綠、芽葉鮮活, 無萎蔫、無機械損傷、芽葉勻齊無紫紅芽、無單片、無碎片、無幼果、無 老梗葉、無病蟲芽葉和非茶夾雜物。
權利要求
1. 一種機械結合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步驟如下①攤放,將選好的新鮮茶葉攤涼2小時,葉片攤放厚度小于2cm;②殺青,將攤放后的茶葉100~250克投入滾筒式殺青機中炒3~5分鐘,溫度控制在160~180℃;③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在常溫下放入揉捻機中揉捻15~17分鐘;④搓團提豪,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機中并用手將茶葉搓成團后放入烘頭中定型,溫度控制在70~80℃;待全部搓成團后再將茶團全部解團抖散,然后再搓團、定型、抖散,如此反復操作10~15分鐘,然后攤涼;⑤干燥,將搓團提豪后的茶葉放入60~70℃的鍋中烘焙5~8分鐘,然后起鍋、攤涼,最后用白皮紙包裝。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結合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驟②中殺青溫度為160°C、時間為4分鐘;步驟③中揉捻時間為16 分鐘,揉捻時先輕后重、逐步加壓;步驟④中溫度控制在75°C、時間為13 分鐘,搓團時搓轉方向要一致、每團搓4 5轉;步驟⑤中烘焙溫度為65'C、 時間為6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結合手工制作毛尖茶的方法,屬于茶葉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驟如下①攤放,將選好的新鮮葉片攤涼2小時;②殺青,將攤放后的葉片100~250克投入滾筒殺青機中炒3~5分鐘;③揉捻,將殺青后的葉片在常溫下放入揉捻機中揉捻15~17分鐘;④搓團提豪,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機中并用雙手將茶葉搓成團后放入烘頭中定型;⑤干燥,將搓團提豪后的茶葉放入60~70℃的鍋中烘焙5~8分鐘。本發明葉翠湯清、香氣淡雅宜人,而且葉片新鮮嫩綠、常泡不敗,讓人賞心悅目、極具美感。
文檔編號A23F3/06GK101438742SQ20081006903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5日
發明者蔡邦紅 申請人:蔡邦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