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炸品去油裝置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快速脫油、集油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炸品去油裝 置的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販賣油炸食品的商店,其處理油炸后食品的脫油方式,通常是在油炸 熟化后,直接從油鍋中取出,并擺放在油鍋上方或側邊的鋼網或鋼架上,以方 便食用油自油炸食品上慢慢脫離而再滴入油鍋中使用,再者,有些販賣者為了 加速脫油,用甩首或跺手的方式來快速去油。
總之,現有技術存在下述問題
1. 現有滴油方式需耗費大量的時間來等待,不僅浪費購買者的等待時間, 更會降低購買者再次消費的欲望,大大下降了販賣者的竟爭力,確實不符合經 濟效益。
2. 現有甩跺方式需長期使用到手部,為了達到脫油的目的,力量也不能太 小,容易引起職業傷害,同時也有可能力道不穩而燙傷周遭人員身上。
3. 經由前述兩種方式的脫油后,其油炸食品的含油量還是相當多,去油的 速度都還是太慢,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食用含油量過多的油炸食品,將對個人 身體造成健康上的危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油炸品去油裝置 的改良結構,其是以馬達單一方向的驅動,促使主轉軸能帶動頂部鎖固的轉盤 旋轉,且由所述輪盤上的長槽形穿孔與置物網架的鉤桿相鉤組,而能有隨其轉 動將容置室內的油炸食品脫油,兼有取出或置入的便利性,而外圍的W形蓄油 容器能有將脫離出的油滴匯集于底部的集油槽后,分別經上漏油孔與下漏油孔 而流至下方的集油杯,提供便于拆裝及簡易清洗,達到快速脫油、集油的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炸品去油裝置的改良結構,本
實用新型是以集油裝置為上半部,置座于下半部的動力機構上;所述動力機構 是在箱殼一側邊開設置杯口 ,其內部座落中央樞設一主轉軸并貫出板座的基 座,所述主轉軸是頂端設成方塊狀體,由上軸盤、下軸盤定位,中段則固設有 主軸輪,以馬達驅動傳動輪、傳動帶而隨其轉動,所述板座是在中心外圍凹設 恰供W形蓄油容器底部的座合的環座槽,其上并開設一下漏油孔正位于所述集 油杯上方;所述集油裝置是在W形蓄油容器底部形成環狀的集油槽, 一端開設 有上漏油孔與下漏油孔相對,中心以中央開設一軸孔的頂軸盤嵌置,由突出的 主轉軸直接穿入,其頂端的方塊狀體與轉盤鎖組固定,且所述轉盤面上設有開 設數個長槽形穿孔的環溝渠,以供鐵絲交錯縱橫接成一容置室的置物網架穿 組,且其縱向鐵絲下方向內彎折一段并與底部的鉤盤側邊接設,而所述鉤盤面 下設有數個鉤桿與所述長槽形穿孔相契組;將動力機構與集油裝置依序結構關 系組裝后,夾放所述油炸食品在容置室內,啟動開關使馬達以單一固定方向旋 轉,經傳動輪、傳動帶、主軸輪而帶動主轉軸轉動,其上設有上軸盤、下軸盤、 頂軸盤加以定位,能有穩固旋轉的作用,同時,鉤盤下方的數個鉤桿能鉤附住 所述轉盤的背部,在受離心力作用下可增加其兩者的貼密度,進而上食用油逐 漸脫離油炸食品并經網壁甩離后滴附于W形蓄油容器的壁面上,所述脫離后的 食用油會逐漸向下匯集在底部的集油槽上,由一端相對的上、下漏油孔流入, 繼而流至下方的集油杯內,提供迅速脫油及集中食用油的效益。
本實用新型在裝設置物網架時,僅需使鉤盤的鉤桿對齊并置入轉盤的長槽 形穿孔內即可,且當要清洗內部時,僅需先將所述置物網架下方鉤附住轉盤背 部的鉤桿反向旋轉一段,再向上提取使所述鉤桿離開長槽形穿孔即可,且在前 述的過程中只有部分組件沾附到食用油,在臨時或完全清洗時,能有簡便組裝 及清洗輕松的實際效益。
本實用新型W蓄油容器內部的集油槽底層是呈環狀,可在上漏油孔的對邊 制作成一環狀斜坡的傾斜角度,且應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使匯集后的油能自 動流入所述上漏油孔,提供集油性更高的效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迅速脫油、集油性較高,同時此種裝置組 裝簡便及清洗容易。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立體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置物網架與轉盤結合立體圖4A為本實用新型轉盤的細部立體圖4B為本實用新型置物網架的細部立體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盤轉動前與鉤桿結合位置示意圖5A為本實用新型轉盤轉動前與鉤桿結合位置細部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轉盤轉動后與鉤桿結合位置示意圖6A為本實用新型轉盤轉動后與鉤桿結合位置細部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圖。
附圖標記說明l-動力機構;11-箱殼;111-置杯口; 12-基座;121-主 轉軸;1211-方塊狀體;1212-主軸輪;122-馬達;1221-傳動輪;1222-傳動帶; 123-上軸盤;124-下軸盤;125-腳墊;13-板座;131-貫孔;132-環座槽;1321-下漏油孔;14-集油杯;2-集油裝置;21-W形蓄油容器;211-集油槽;2111-上漏油孔;22-頂軸盤;221-軸孔;23-轉盤;231-環溝渠;2311-長槽形穿孔; 232-墊片;233-螺松;24-置物網架;241-鉤盤;2411-鉤桿;25-蓋板;A-容 置室;E-食用油。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 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圖4A、圖4B所示,是由一動力機構1與 一集油裝置2所組成; 一動力機構1是在箱殼11 一側邊開設置杯口 111,以供 集油杯14的置放與拿取,且內部設一基座12,在其中央樞設一主轉軸121并 貫出頂部蓋合的板座13,下方則螺設數個腳墊125,所述主轉軸121是頂端一 段設成一方塊狀體1211,由上軸盤123、下軸盤124所定位,以供其能穩定軸 轉,且中段銜設一主軸輪1212,可由裝設于旁邊的馬達122帶動軸心上的傳動 輪1221經傳動帶1222促使其隨之轉動,而所述板座13是以貫孔131為中心, 外圍凹設一環座槽132,恰可供W形蓄油容器21底部的座合,且在所述環座槽 132上開設一下漏油孔1321,恰位于所述集油杯l4正上方; 一集油裝置2是以W形蓄油容器21為主體,底部形成一環狀集油槽211,且其上開設一上漏油 孔2111與環座槽132的下漏油孔1321相對,頂部則覆罩一蓋板25,以預防油 水的濺噴,令中心由一頂軸盤22嵌置,其中央開設一軸孔221,可供主轉軸 121的穿入,以加強軸轉時的平穩性及支撐性,且所述主轉軸121的頂端以螺 栓233及墊片232與轉盤23組設,其一段長的方塊狀體1211恰沒入所述轉盤 23的中心位置,并在所述轉盤23面上凹設一環溝渠231,且所述環溝渠231 內開設數個長槽形穿孔2311 (如圖4A),以供置物網架24的穿組(如圖4), 而所述置物網架24是以鐵絲交錯縱橫接成一容置室A,縱向鐵絲下方向內彎折 一段后與中間的鉤盤241側邊連接,所述鉤盤241底面設有數個鉤桿2411 (如 圖4B),以與所述長槽形穿孔2311相契組。
請參閱圖2、圖3、圖5、圖5A、圖6、圖6A所示,依序前述結構關系位 置將動力機構1與集油裝置2組裝,而在裝設置物網架24時,僅需使鉤盤241 的鉤桿2411對齊并置入轉盤23的長槽形穿孔2311內即可(如圖5、圖5A ); 當食品經油炸熟化之后,夾放所述油炸食品在置物網架24的容置室A內,啟 動開關使馬達以單一方向驅動,經傳動輪1221、傳動帶122、主軸輪1212的 連動,促使主轉軸121隨其轉動,由于其上設有上軸盤123、下軸盤124、頂 軸盤22加以定位,所述轉盤23能穩固地旋轉,同時,所述置物網架24下方 的數個鉤桿2411能將所述轉盤23鉤附住于背部(如圖6、圖6A),使其在受 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可增加兩者的緊密度而不易甩離,進而油炸食品上的食 用油E逐漸脫離,所述脫離后的食用油E經置物網架24上的網壁甩離滴附于 W形蓄油容器21的壁面上,依據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所述脫離后的食用油E 逐漸匯集在底部的集油槽上211,再由一端的上漏油孔2111流入,以與其相對 的下漏油孔1321流出,繼而流至下方的集油杯14內,提供迅速脫油及集中食 用油E的效益;當要清洗內部時,僅需先將置物網架24下方鉤附住轉盤23背 部的鉤桿2411反向旋轉一段,再向上提取使所述鉤桿2411離開長槽形穿孔 2311即可,且在前述的過程中只有部分組件沾附到食用油E,提供簡便組裝及 清洗輕松的實際效益。
請參閱圖7所示,為另一實用新型實施例,由于W形蓄油容器21的內部 底層是呈現環狀的集油槽211,可依需求在上漏油孔2111的對邊制作成一環狀 斜坡的傾斜角度,應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使匯集后的油水能自動流入所述上 漏油孔2111,進而導入相對的下漏油孔nn后,再流至下方的集油杯14內,提供集油性更高的效用。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 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 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油炸品去油裝置的改良結構,是在一箱殼內部設一基座,所述箱體內裝設有馬達以帶動傳動輪與傳動帶轉動,其特征在于一動力機構,是在所述箱殼一側邊開設置杯口,所述基座中央樞設頂端成一方塊狀體的主轉軸,所述主轉軸貫出頂部的板座,由上軸盤、下軸盤所定位,且所述主轉軸中段銜設一主軸輪與所述傳動帶套設,所述板座是以貫孔為中心,所述板座外圍凹設一端開設下漏油孔的環座槽,所述下漏油孔恰位于一集油杯正上方;一集油裝置,是以底部成環狀集油槽的W形蓄油容器為主體,其底層一端開設上漏油孔,頂部則覆罩蓋板,中心由中間開設一軸孔的頂軸盤嵌置,其上設有面上凹設一環溝渠的轉盤,所述環溝渠內開設數個長槽形穿孔,以與置物網架穿鉤疊組,而所述置物網架是以鐵絲交錯縱橫成一容置室,縱向鐵絲下方向內彎折一段后與中間的鉤盤側邊連接,所述鉤盤底面設有數個鉤桿;由所述動力機構上中央突出一段的主轉軸穿過所述集油裝置中央下端的頂軸盤,其頂端的方塊狀體恰沒入轉盤中央位置并加以鎖固組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炸品去油裝置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集油槽制作成一傾斜角度的環狀斜坡,以上漏油孔為最低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油炸品去油裝置的改良結構,是以動力機構與集油裝置所組成;所述動力機構是在箱殼內部設一基座,中央樞設主轉軸并貫出蓋合的板座,其中段銜設一主軸輪可由馬達帶動的傳動輪、傳動帶而其隨之轉動,而所述集油裝置是W形蓄油容器底部成一環狀集油槽,中心由一頂軸盤嵌置,其中央的軸孔由所述主轉軸穿入并與轉盤中央鎖固,而在所述轉盤面上凹設一環溝渠并開設數個長槽形穿孔,以與鐵絲交錯縱橫接成一容置室的置物網架下方數個鉤桿穿組,使得置放在所述容置室內的油炸食品受到離心力作用而促使食用油脫離滴附于所述W形蓄油容器壁面上,再向下匯集于底部的集油槽,最后通入上、下漏油孔而流至集油杯內,提供快速脫油與簡便組裝。
文檔編號A23L1/015GK201370058SQ200820189920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0日
發明者陳祈安, 陳賀年 申請人:陳賀年;陳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