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595478閱讀:4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屬于中醫學、中藥學領域的技術發明,它涉及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更具體而言,是涉及一種治療風寒入中面部經絡,致絡脈痹阻之口僻,即現代醫學中的面神經炎(周
圍性面神經麻痹、Bell麻痹)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一)面神經麻痹的基本概念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神經癱瘓(簡稱面癱)、面神經麻痹,屬于中醫學中的"口僻"病范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好發年齡為20-40歲。發病急驟,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的口眼歪斜。目前已有的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雖可達到緩解癥狀、體征之目的,但有些病人康復不完全,笑、唱時仍出現不同程度的口眼歪斜現象,也可出現后遺癥,如面肌痙攣,即原先癱瘓的面肌發生不自主的抽動,于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更為明顯等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
面神經麻痹臨床可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由腦血栓形成等中樞神經病變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由面神經炎癥引起的。面神經炎系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 一部分患者在受涼或頭面部受冷風吹拂后發病。面神經呈水腫狀態,髓鞘或軸突有不同程度的變性,以在莖乳孔和鼓竇部位的神經為最顯著,在一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經管的骨細胞也有變性。也有一些患者,發病與急性 鼻咽部感染(病毒感染)、推關節錯位等有關。所以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病 因既多又復雜。
(二)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臨床主要表現可分為四個癥狀群。 一是癱側輕度疼 痛。有的患者在起病前有癱側耳內、乳突區或面部的輕度疼痛。二是癱側 面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前額皺紋消失,眉毛下垂,瞼裂擴大,鼻唇溝平 坦,口角下垂,面部一皮牽向健側。面部運動時,因健側面肌的收縮牽引,
使癥狀更為明顯。病人不能皺額、蹙眉、閉目、露齒、鼓氣和噘嘴。癱側 眼球轉向上外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鞏膜。鼓氣和吹口哨時, 一側口角漏 風,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癱側的齒頰間隙內,口水自該側淌出。淚 點隨下瞼而外翻,使淚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三是癱側感覺異常。有 些患者癱側舌前三分之二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或唾液分泌減少。四
是后遺癥。多數病人在發病后2個月內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個別可遲達1 年方可痊愈。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恰當,則遺留后遺癥,其表現有三,第 一,面肌痙攣。這是一種無痛性、有規律的陣攣性面部肌肉抽動,痙攣可 因說話、吃飯、精神緊張、疲勞而加重,每次痙攣持續數秒鐘至數分鐘。 第二,面肌聯合運動。患者出現張口、示齒、鼓腮、吮吸時,眼睛同時跟 著變小、甚則閉合;相反閉眼時,口角也牽拉閉合,從而表現為笑、唱時 再現口眼歪斜現象。第三,轉魚淚癥候群。此現象多出現在面癱后數周或 數月,患者吃食物時,癱側眼淚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食物時, 也會淚水汪汪。面神經麻痹又稱"毀容病,,,給患者帶來的身心痛苦已經遠 遠超出了疾病本身。(三)面神經麻痹的治療現狀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可以分為以下10多種方法。(l)針刺治療。多針刺地倉、內地倉、承漿、四白、迎香、瞳子髎、頰車等穴位。(2)中藥內服。多以牽正散為主,息風止痙、祛風通絡。(3)中藥外用。如肉桂研末、酒調外敷癱側口角、鱔魚血直接外敷癱側口角、巴豆外用于勞宮穴等。(4)枕骨矯正。通過枕骨復位,矯正枕骨的關節紊亂,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部神經營養,用于慢性期。(5)激素療法。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炎,消除面部神經炎性水腫。(6)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常用加蘭他敏,用于慢性期。(7)抗病毒治療。用病毒唑、阿昔洛韋等抑制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等。(8)維生素B族治療。營養面部神經。(9)按摩治療。促進面部血液循環,用于康復期。(IO)理療。紅外線局部照射或透熱療效,艾灸溫熱刺激等。(ll)手術治療。在神經功能已經不可能恢復的病人,個別可考慮面副神經或面膈神經吻合術,可使面肌運動一定程度的恢復。
綜合分析目前的上述療法,雖然有一定的臨床治愈率,但其存在的以下問題。第一,療程較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需要藥物盡快直接消除局部神經炎癥,興奮麻痹之神經,而口服中藥、西藥,經過肝臟代謝,作用于面部神經的活性成分將有所減少,因而療程相對較長。第二,完全治愈率低。目前用中醫或者西醫治療,完全治愈率大約在60%左右,使得相當一部分患者留有后遺癥,如笑、唱時出現口眼歪斜。第三,治法痛苦。針刺治療可以直接興奮面部癱側的神經,但針刺疼痛,部分患者頗以為苦,故非最佳療法。鱔魚血外用也使患者感到面部肌肉緊張疼痛,甚至面部皮膚潰破。第四,用藥安全性低。服用激素治療,對于胃潰瘍患者言,易于誘發胃穿孔,安全程度低。第五,重一見單側治療,忽3見兩側同治。這是最主要的問題。中醫^人為,該病是兩側皆病,治療需要同時治療,而現今的中 西醫療法倶是單側治療,由于只治一側,忽視另一側,故痊愈所需時間相 對較長,且一部分人因另一側得不到及時、合理治療而往往遺留后遺癥。 因此,如何依據中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深入研究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病 因病機以及病證特點,研制、發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高效速效、使 用方法簡便、價格低廉的中藥制劑實屬必要。
(四)中醫對面神經麻痹的認識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相當于中醫學的喁僻、口僻等病,早在成書于春秋 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著作《內經》中就有記載。《內經》認為,該病發生是
兩側兼病的。《靈樞.經筋第十三》"足陽明之筋,……上頸,上挾口,合 于頁,下結于鼻,上合于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 從頰結于耳前。其病足中指、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聵疝, 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 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該段經文提示,中風 唱僻不遂是陽明經之筋病,發病之前,先有足中指、脛、大腿、月復部轉筋 等前兆,然后出現面部筋脈拘攣,之后出現"卒口僻"(口眼歪斜)。其病 機為一側頰筋寒而筋脈拘急,另一側頰筋熱則筋弛縱緩,筋拘急的一側牽 引弛緩的一側,遂表現為口僻(口眼歪斜)。可見,中醫認為,該病是兩側 同病的,這與現代醫學之認識有別。
關于治療,《靈樞 經筋第十三》記載了兩側同時治療的方法,三次可 愈。其謂"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緩者,以桑鉤鉤 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啖美炙 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該方系著名的《內經》十三方之一,用馬頸下的脂膏,外涂面部拘急的一側(現今認為的健側),甘潤以緩其急;用白酒與肉桂調和,外敷面部弛緩的一側(現今認為的患側),辛熱以收其緩;兩側兼治,三拊即愈。此法誠善,惜馬膏難籌,但明示我們治療口僻是需要兩側兼治的。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五十巻.獸部》進一步強調了《內經》治
法之良,并闡明其愈病之理。謂"《靈樞》無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
竊謂口頰喁僻,乃風中血脈也。手足陽明之筋絡于目。寒則筋急而僻,熱則筋緩而縱。故左中寒而逼熱于右,右中寒而逼熱于左,寒者急而熱者緩也。急者皮膚頑痹,榮衛凝滯。治法急者緩之,緩者急之。故用馬膏之甘平柔緩,以摩其急,以潤其痹,以通其血脈。用桂酒之辛熱急束,以涂其緩,以和其榮衛,以通其經絡"。李時珍闡釋,兩側同病, 一側寒而一側熱,而一側寒是主要的,另一側熱是因為寒邪逼熱所致。我們從《內經》用"桂"一藥來看,"桂,,不僅可以散寒,又能祛風、息風(木得桂而枯,木在臟與肝相應、在六氣與風相應,所謂木得桂而枯者,是說"桂"能使樹木千枯,既然能使樹木干枯,就可以使內風息、外風除,故桂枝湯以桂為主而祛風解表)。由此可知,該病的主要病機為風寒客于面部經絡,治宜祛風散寒、息風通絡為主始為恰切。
面神經麻痹既然是兩側同病,那么兩側同時治療方為合理,方可取得理想的療效。本發明基于上述古人認識,師心古人思路,結合發明者的臨床實踐,采用發明人的經驗,發明面癱的漱口藥物及療法,是兩側同治,故不獨治療方法是創新,且甚合發病之理。
(五)本發明藥物的特點
總結本發明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效"、"三少"、"三方便,,,茲筒述如下。
三效即速效、高效、長效。所謂速效,是說本發明藥物只需在口內含漱10分鐘,藥力即可從口腔粘膜吸收,直達面部神經而湊效,此用藥方法,因藥物不再通過消化道吸收、不再經過肝代謝,見效快。所謂高效,
根據大樣本量的臨床觀察,治愈率在86. 9%以上,有效率在98. 8°/。以上,顯著高于其他療法。所謂長效,本發明藥物,治愈后的患者,對61例隨訪3年,58例沒有后遺癥,面部表情肌肉活動一如常態,沒有一例復發。
三少即用藥量少、治療費用少、副作用少。患者每天用本發明藥物只需生藥12.8g左右,由于藥物用量小,藥費相應亦少。本發明藥物,經漱口之后吐出,不需內服,因此不會對機體產生毒副作用。
三方便即使用方便、攜帶方便、貯存方便。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直接漱口即可,無需煎煮、加熱等。由于每日使用劑量小,治療療程短,故全療程用藥劑量較少,故攜帶方便。同時,本發明藥物系以酒為溶媒,具有防腐作用,故耐儲存,配置后保質期為2 — 3年。

發明內容
(一)本發明藥物的處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所述藥物由以下原料藥制成
細辛2. 0 — 80. 0重量份 制川烏2. 0 — 80. 0重量份
淡全蝎1.0 — 40. 0重量〗分 制天南星1. 0 — 40. 0重量4分
金錢白花蛇1. 0—40. 0重量份 黃酒820. 0_993. 0重量份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細辛 40重量份 制川烏 40重量份
淡全蝎 20重量份 制天南星 20重量份
金錢白花蛇 20重量份 黃酒860重量份
(二)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1制備方法一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發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的劑型中間產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T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
(2 )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瓦片上用60。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_13%,粉碎,過12Q目篩;
(3) 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干至含水量7%—10%,粉碎,過120目篩;
(4) 將步驟(1)、 (2)和(3)制得的藥粉與乙醇含量為10%—12%的黃酒混合,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采用常規制備方法制成各種常規劑型。
2制備方法二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中,發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的劑型為酒劑、酊劑、丸劑、片劑、顆粒劑或膠嚢劑。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_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0。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200目篩;
(2)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瓦片上用6(T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_13%,粉碎,過200目篩;
(3) 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干至含水量7°/。_10%,粉石爭,過200目篩;
(4) 將步驟(1)、 (2)和(3)制得的藥粉與乙醇含量為10%—12%的黃酒混合,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采用常規制備方法制成各種常規劑型;
(5) 將以上成分混合,制成酒劑、酊劑、丸劑、片劑、顆粒劑或膠嚢劑。
3制備方法三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發明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是酒劑。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0。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200目篩;
(2)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瓦片上用6(TC微火焙千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200目篩;
(3) 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干至含水量7%—10%,粉碎,過200目篩;
(4) 將步驟(1)、 (2)和(3)制得的藥粉與乙醇含量為10°/。一12%的黃酒混合,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采用常規制備方法制成各種常規劑型;
(5) 將上述制川烏、細辛、制天南星、金錢白花蛇各粉末混勻,加入黃酒中,密封,10—30。C下浸泡15天后,靜置10天,過濾,裝瓶即成。成品為深棕色澄清液體,味辛、麻、苦,久貯后略有沉淀和混濁。本發明藥物是發明者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觀察而得到的,該藥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療效顯著。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明者采用現代科技,提取原料中藥的有效成分,并制成酒劑,便于使用、攜帶與貯存,質量穩定、可控。臨床觀察證明,本發明藥物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有效率98. 8%,見效快,療效強度優于單純針刺治療。藥理實驗初步證明,本發明藥物能顯著抗炎作用,降低佐劑性關節炎的炎癥程度,作用顯著(P<0. 01 ),且顯著優于"牽正散,,湯劑。本發明給藥方式的急性毒性實驗未見毒副反應。本發明藥物是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安全、高效、速效的新中藥。
(三)本發明藥物的組方研究
本發明處方按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風寒中絡的病機,選擇細辛、制
川烏、全蝎、制天南星、金錢白花蛇、黃酒等6味藥組成。面神經麻痹往往是在受涼或著風之后出現的,故系風寒中絡所致。絡小而經大,絡細而經4且,故選藥需以溫熱之品以驅風寒,以通絡之品而直達病所,而后可以愈病。組方中的細辛,形細而味辛性溫,形細則善入絡,古謂其無細不通,可入絡脈之中以逐風寒,散絡中之風寒。《本草求真.巻三》"細辛味辛而厚,氣溫而烈,……此辛以除寒,溫以燥濕,則陰得解而不凝矣,,,本發明用該藥,漱口可以驅散一側之寒邪,寒邪散則不牽引對側筋脈,口嚼可愈。《神農本草經 巻一》謂細辛主"死肌",面肌癱瘓古稱"死肌"。發明者據此,臨床診治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之口眼喁斜,每以此藥為主,多獲良效,故本方用以為君藥。
制川烏口未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朱辛性大熱,質地輕飄。辛可祛風,熱可逐寒,輕飄可以上行頭面,從而逐頭面部的風寒之邪,《金匱要略 中風歷節病》中的頭風摩散即以附子(烏頭的同類藥)為主,外用以祛風治頭痛,可知該藥長于治頭面部疾患,《神農本草經'下經》謂烏頭"主中內、惡風洗洗,,,內即經絡之內、臟腑之內,言烏頭可以除去風寒之邪中于經絡之內引起的惡風等病證。又,蟲類搜風,全蝎乃治風圣品,故用此以搜逐風邪。《本草求真.巻三》"外風內客,無不用之,……用牽正散以治口眼歪斜,用全蝎同白附、僵蠶,為末,酒服甚效",提示全蝎為古人治療口眼口咼斜之要藥。制川烏能助細辛散寒,淡全蝎可助細辛逐風,二藥并作臣藥。
制天南星辛溫,功能燥濕化痰、息風止痙、解毒散結。《本草綱目-第
十七巻.草部》天南星"性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肺而治口歪舌糜","口眼
歪斜,天南星,生,研末,自然生姜汁調之,左貼右,右貼左"。可見天南星自古就是治療口眼喁斜的要藥。風寒之邪阻滯經絡,津行不暢,可以留結為痰,故本發明藥用制天南星息風化痰止痙,以為佐藥。
白花蛇辛甘溫,功能祛風通絡、息風定驚。《本草求真'巻三》"不知蛇善數蛻,如風之善行數變,此蛇性竄尤急,又食石楠藤,其藤辛苦治風,故能內走臟腑,外徹皮膚,透骨搜風"。本發明利用同氣相求之理,以金錢白花蛇善行之風性而能入于風邪所在之處,驅除風邪,可引諸藥達于病所。黃酒能夠暢血脈、行藥性、助藥勢,兩者共為使藥。
全方合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息風止痙,漱口而直接達于病所,使風寒之邪無遁藏之處,邪去則病安,不獨療效確切,且藥物不需內服,甚為安全,從而發揮良好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之作用。
(四)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研究
1 一般資料260例患者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80例,對照組80例,其中20—40歲203例,占78%。治療組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56歲,平均28 ± 6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6個月,平均4. 1 ± 1. 1天;發生在左側的97例,發生在右側的83例。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60歲,平均28士5歲;病程最短1.8天,最長5個月,平均4. 0士1.0天。發生在左側的"例,發生在右側的37例。兩組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 05 ),具有可比性。
2病例選擇 (l)發病前兆。有的患者在起病前有癱側耳內、乳突區或面部的輕度疼痛。(2)臨床癥狀。表現為前額皺紋消失,眉毛下垂,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面部^^皮牽向健側。病人不能皺額、蹙眉、閉目、露齒、鼓氣和噘嘴。癱瘓側眼球轉向上外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鞏膜。鼓氣和吹口哨時, 一側口角漏風,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口水自該側淌出。淚點隨下瞼而外翻,使淚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凡具備(2 )或兼(1 )者即可確定觀察病例。
3治療方法
(1 )治療組入選病例使用本發明藥物,每次40mL,早晚各1次10天為1療程。用藥期間停用其他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及方法。忌內服本發明藥物。
(2)對照組入選病例用針刺治療。選穴陽白透魚腰、攢竹透瞳子髎、迎香透四白、地倉透頰車、牽正透下關、水溝透地倉、承漿透地倉。乳突區疼痛加翳風、鳳池,眼裂不能閉合加申脈。操作急性期取健側穴位,靜止期取患側穴位。針刺后以G6805-2電針治療儀通電,選用斷續波,頻率15_20次/分鐘,強度以面部剛出現跳動為度,每次通電30分鐘,每天治療1次,10天為1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 物及方法。
4治療結果
(1) 療效標準①臨床治愈面容正常,面部肌肉運動如輕閉眼、單 閉眼、皺額、蹙眉、動鼻翼、示齒、鼓氣、口呈一字型、吹口哨動作敏捷 自如,笑、唱時面部表情如常人,面部癱側肌力恢復為VI-V級以上者。② 顯效靜止時面容正常,面部肌肉運動皺額、蹙眉、動鼻翼、示齒、鼓氣、 口呈一字型、吹口哨等動作基本自如,但笑、唱時可見口角下垂,閉眼動 作患者不如健側敏捷,癱側面部肌力恢復為m級左右。③無效治療3個 療程以上,口眼歪斜無明顯好轉,閉眼時癱側眼瞼有裂距或者下眼瞼下垂 外翻,鼓腮漏氣,不能皺額蹙眉,笑、唱時癱側面部表情呆滯,癱側肌力 為0- I級。(1 )、 ( 2 )計入總有效率。統計學分析采用乂2檢驗。
(2) 治療結果
①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所有病例治療3個療程后行療效判定。治療組 見效快,對照組見效慢。治療組疾愈率86. 9%,對照組痊愈率60. 0%。治 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 01 )。兩組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詳 見表l。表1兩組療效判定比較
組別例數起效時間(天)痊愈顯效無效總有效率
治療組260 3.2±1.2* 226**31林3 98.8%
(86. 9%)(11. 9%)(1. 2%)
對照組80 4.3±2.5 48293 96.3%
(60. 0%)(36. 3%)(3. 75%)
注*與對照組比,P〈0. 05; **與對照組比,P<0. 01。
②兩組治療后3年隨訪,治療組隨訪61例,病情穩定者58例,占95. 1%; 對照組隨訪25例,病情穩定者16例,占64. 0%.兩組患者比較,治療組遠 期療效高于對照組,有極顯著性差異(P<0. 01 )。
(五)本發明藥物的皮膚毒性試驗研究
(1) 實-驗動物wistar小鼠36只,雌力,各半,體重180 — 250g。 普通級豚鼠60只,雌雄各半,體量250— 32Og。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 石開究所才是供,動物批號swxh (京)2007-0006-0000530。實'瞼室溫度(24 ±1) 。C,相對濕度600/。。
(2) 臨床使用藥量本發明藥物成人1日用量為80mL(含生藥 12. 8g),按人的平均體重60kg計算,成人每公斤體重每日用量1. 33mL
(含生藥0. 21g)。
(2)實驗方法與結果皮膚急性毒性試驗,取SPF級W istar大鼠 36只,按體重隨機分為12組,給藥前24h用剪刀將大鼠背部脊柱兩側的毛 剪掉,剪毛范圍相當于體表面積的10%左右。第一組為本發明藥物低劑量組,將3. OmL本發明藥物均勻地涂搽于大鼠背部脫毛區,單獨放置一個沒有墊 料的鼠籠中,干燥后再涂搽一次,共涂二次。持續24h后,用溫水去除殘留 的本發明藥物。第二組為本發明藥物高劑量組,給予本發明藥物3. OniL,干 燥后再涂搽一次,共涂搽四次。持續24h后,用溫水去除殘留的本發明藥物 第三組為對照組,給予自來水3. OmL,方法同前。連續7d觀察大鼠的行為活 動、皮毛光澤、飲食、眼和黏膜、呼吸、體重、死亡情況,結果未發現任何 毒性反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廣尸>0. 05)。共觀察14d,無 大鼠死亡,未出現任何急性毒性反應。
皮膚刺激試驗,取豚鼠3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每組給 藥前24h用剪刀將豚鼠背部脊柱兩側毛剪掉,剪毛面積每側約50cni2 。每組 豚鼠左側背部均涂搽本發明藥物3. 0mL,右側背部均涂搽自來水3. 0mL,干 燥后再涂搽一次,24h后用溫水洗凈藥物。分別觀察涂抹部位lh、 24h、 48h、 72h皮膚刺激反應,根據"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內容, 進行皮膚刺激反應評分及強度評價。結果豚鼠給藥lh、 24h、 48h、 72h分 值均為最后一次用藥后的lh內有皮膚輕度充血反應,但無紅斑出現,反應 級別為"0"級,2h后皮膚色澤恢復正常。表明本發明藥物對豚鼠完整皮 膚無刺激性。 2. 3 皮膚過敏試驗
取豚鼠30只,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本發明藥物組 3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給藥前24h用剪刀將豚鼠背部脊柱兩側毛剪掉, 剪毛面積每側約3cm x 3cm,本發明藥物組每只力參鼠左側脫毛區涂搽本發明 藥物lmL,第7d和第14d以同法分別給藥l次,空白對照組涂搽自來水lraL,陽 性對照組涂敷O. 1%2, 4-二硝基氯苯0. 2mL,方法同本發明藥物組。于末次給藥后ld,各組每只豚鼠在右側脫毛區涂敷相應本發明藥物lmL,空白對照組 和陽性對照組分別給予對照品自來水、0. 1%2, 4-二硝基氯苯0. 2 mL,方法同 給藥組。即刻觀察,然后分別于lh、 24h、 48h、 72h再次觀察皮膚過敏反應 情況,根據"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過敏反應 評分、致敏強度評價。結果表明,空白對照組、本發明藥物組均未引起豚鼠 皮膚出現紅斑、水腫等過敏反應,致敏率均為O。陽性對照組豚鼠皮膚出現 紅斑、水肺等過敏反應,致敏率為100%。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外搽對大鼠完整皮膚未引起急性毒性 反應,對豚鼠皮膚也無刺激性和過敏性。 四具體實施方式
(一)實施例1
l投料細辛40g、制川烏40g、淡全蝎20g、制天南星20g、金錢白 花蛇20g,黃酒860g,共計1 000g。 2制備
(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 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TC微火 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
(2)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 瓦片上用6(TC微火焙千至含水量10%_13%,粉碎,過120目篩;
(3) 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干至含水量7%—10%, 粉碎,過120目篩;
(4) 黃酒,用乙醇含量為10°/。一12°/。的黃酒;
(5 )將(1 )、 ( 2 )、 (3)加入(4)中,10—30。C環境下浸泡15天,靜置10天,過濾,裝瓶即得。每mL含生藥0. 16g。成品為深棕色澄清
液體,味辛、麻、苦,久貯略有沉淀和混濁。
每次含漱40mL,每日2次,每次含漱10分鐘后吐出,IO天一個療 程。忌內服。
(二) 實施例2
l投料細辛40g、制川烏20g、淡全蝎40g、制天南星20g、金錢白 花蛇20g,黃酒860g,共計1 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三) 實施例3
l投料細辛40g、制川烏20g、淡全蝎20g、制天南星40g、金錢白 花蛇20g,黃酒860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四) 實施例4
l投料細辛40g、制川烏20g、淡全蝎20g、制天南星20g、金錢白 花蛇40g,黃酒860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五) 實施例5
l投料細辛20g、制川烏40g、淡全蝎40g、制天南星^g、金錢白 花蛇20g,黃酒860g,共計1000g。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六) 實施例6
1投料細辛20g、制川烏40g、 花蛇20g,黃酒860g,共計lOOO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七) 實施例7
1投料細辛20g、制川烏40g、 花蛇40g,黃酒860g,共計lQOO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
淡全蝎20g、制天南星40g、金錢白
淡全蝎20g、制天南星20g、金錢白
(八)實施例8
l投料細辛20g、制川烏20g、淡全蝎10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 花蛇10g,黃酒930g,共計1000g。 2制備
(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 酒的比例為1/3(g/ni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0。C微火 焙千(含水量10%_13%),粉碎,過120目篩;
(2)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 瓦片上用60。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
(3)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干至含水量7%_10%, 粉碎,過120目篩;(4)黃酒,用乙醇含量為1oy。一m的黃酒;
(5 )將(1 )、 ( 2 )、 ( 3)加入(4 )中,10—30。C環境下浸泡15天, 靜置10天,過濾,裝瓶即得。每mL含生藥0. 0"g。成品為深棕色澄清 液體,味辛、麻、苦,久貯略有沉淀和混濁。
每次含漱40mL,每日2次,每次含漱10分鐘后吐出,IO天一個療 程。忌內服。
(九)實施例9
l投料細辛20g、制川烏10g、淡全蝎20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 花蛇10g,黃酒930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十)實施例10
l投料細辛20g、制川烏10g、淡全蝎10g、制天南星2(^、金錢白 花蛇10g,黃酒930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i^一)實施例11
l投料細辛20g、制川烏10g、淡全蝎10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 花蛇20g,黃酒930g,共計1 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十二)實施例12花蛇10g,黃酒930g,共計lOOO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十三)實施例13 1投料細辛10g、制川烏20g、 花蛇10g,黃酒930g,共計lOOO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十四)實施例14 1投料細辛10g、制川烏20g、 花蛇20g,黃酒930g,共計lOOO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8。
說明書第19/21頁
淡全蝎20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
淡全蝎10g、制天南星20g、金錢白
淡全蝎10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
(十五)實施例15 l投料細辛10g、制川烏10g、淡全蝎5g、制天南星5g、金錢白花 蛇5g,黃酒965g,共計1000g。 2制備
(1 )將金^^白花蛇》丈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 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0。C微火 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
(2)將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新 瓦片上用6(T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3) 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千至含水量7%—10°/。,
粉碎,過120目篩;
(4) 黃酒,用乙醇含量為10%—l"/。的黃酒;
(5 )將(1 )、 ( 2 )、 (3)加入(4 )中,10 — 30。C環境下浸泡15天以 上,靜置10天,過濾,裝瓶即得。每mL含生藥0. 036g。成品為深椋色 澄清液體,味辛、麻、苦,久貯略有沉淀和混濁。
每次含漱40mL,每日2次,每次含漱10分鐘后吐出,IO天一個療 程。忌內服。
(十六)實施例16
l投料細辛10g、制川烏5g、淡全蝎10g、制天南星5g、金錢白花 蛇5g,黃酒965g,共計1 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
(十七)實施例17
l投料細辛10g、制川烏5g、淡全蝎5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花 蛇5g,黃酒965g,共計1 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
(十八)實施例18
l投料細辛10g、制川烏5g、淡全蝎5g、制天南星5g、金錢白花 蛇10g,黃酒965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十九)實施例19
l投料細辛5g、制川烏10g、淡全蝎10g、制天南星5g、金錢白花 蛇5g,黃酒965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
(二十)實施例20 l投料細辛5g、制川烏10g、淡全蝎5g、制天南星10g、金錢白花 蛇5g,黃酒965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
(二十一)實施例21 l投料細辛5g、制川烏10g、淡全蝎5g、制天南星5g、金錢白花 蛇10g,黃酒965g,共計1000g。 2制備制備步驟同實施例1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細辛 2.0-80.0重量份制川烏2.0-80.0重量份淡全蝎1.0-40.0重量份制天南星 1.0-40.0重量份金錢白花蛇1.0-40.0重量份黃酒 820.0-993.0重量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細辛 40重量份 制川烏 40重量份淡全蝎 20重量份 制天南星 20重量份金錢白花蛇20重量份 黃酒860重量份 。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其特征 在于所述藥物的劑型為酒劑、酊劑、丸劑、顆粒劑或膠嚢劑。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其特征 在于所述藥物的劑型為酒劑。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的制備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 )將金錢白花蛇放入45 — 56度白酒中,浸泡至浸透蛇肉,藥與 酒的比例為1/3(g/mL),然后取出金錢白花蛇,放新瓦上用6(TC微火 焙干至含水量10%—13%,粉碎,過120目篩;(2)將淡全蝎放進潔凈水中浸泡、沖洗,以去凈鹽味為度,然后置 新瓦片上用60。C微火焙干至含水量10°/。一13%,粉碎,過12Q目篩;(3)細辛、制川烏、制天南星分別于IO(TC下烘千至含水量7%—10%, 粉碎,過120目篩;(4)將步驟(1)、 (2)和(3)制得的藥粉與乙醇含量為10%—12%的黃酒混合,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采用常規制備方法制成各種常規劑型。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各成分混合,加入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采用常規制備方法,制成酒劑、酊劑、丸劑、顆粒劑或膠嚢劑。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各成分混合,制成酒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藥物,由細辛、制川烏、淡全蝎、制天南星、金錢白花蛇制成。本發明藥具有祛風散寒、息風通絡功能,主治感受風寒、痹阻面部經絡之口僻(面癱,口眼歪斜)。本發明藥無需內服,用漱口方法治療10天為一療程,臨床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80例,見效快,有效率高,達98.8%,不留后遺癥。對比研究表明,本發明藥的漱口療法優于針刺治療。本發明藥系外用制劑,安全度高,可用于現代醫學中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
文檔編號C12G3/04GK101564478SQ20091014764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1日
發明者王尚金, 王竹香, 鄭虎占 申請人:王尚金;鄭虎占;王竹香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新建县| 栖霞市| 辉县市| 呼和浩特市| 望江县| 潍坊市| 易门县| 兴化市| 洱源县| 庄河市| 城口县| 南开区| 惠安县| 遵化市| 明溪县| 酒泉市| 镶黄旗| 会同县| 荔波县| 维西| 鹰潭市| 元谋县| 营口市| 扶沟县| 雅安市| 台南市| 潢川县| 乐业县| 合阳县| 疏勒县| 顺义区| 鞍山市| 景宁| 图片| 焉耆| 象州县| 中江县| 汉源县| 南城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