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解暑茶,更具體涉及到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
背景技術:
解暑茶,也可稱之為清涼茶、涼茶,是中草藥植物性飲料的通稱。它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人體內熱的中草藥煎水做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的目的。夏天偏熱多濕的氣候容易使人腸胃失調,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難免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上火、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食欲不佳等癥狀,而飲涼茶則是祛暑敗火氣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根據功效的不同,解暑茶可分為清熱解毒茶、清熱潤燥茶、清熱化濕茶。其中,清熱解毒茶主要適合內熱,火氣重的人飲用;清熱潤燥茶特別對于口干,舌燥,咳嗽等有良好的藥用功效;清熱化濕茶則針對濕熱氣重,口氣大,面色黃赤等人 飲用。目前,根據市場的需求,研發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3-5份,板藍根1_3份,薄荷1-3份,桑葉1-3份。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它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3份,板藍根I份,薄荷I份,桑葉I份。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它也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4份,板藍根2份,薄荷2份,桑葉2份。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效果較佳竹葉5份,板藍根3份,薄荷3份,桑葉3份。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先按重量份備原料,將竹葉、板藍根、薄荷、桑葉等原料經干燥后裝袋即可。本發明的使用方法取本解暑茶,用開水沖泡飲用。本發明的原料作用竹葉,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膽、胃經。竹葉是中醫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列入“藥、食兩用的天然植物”,對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板藍根,苦、寒,歸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還可以去濕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亦能治目赤頭痛、疔瘡腫毒等。薄荷,辛、涼,歸肺、肝經,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含桑葉多糖、黃酮類、生物堿、植物留醇、Y-氨基丁酸,有降血壓、血脂、血糖的作用,還能夠降低膽固醇,并能改善腸功能、潤腸通便。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精心,原料天然、純正,使用方便、衛生。本發明將竹葉、板藍根、薄荷、桑葉等合理配伍,氣味芳香,具有清熱除煩、去濕生津、疏散風熱、清肺潤燥等功效,是夏日解暑、清涼的佳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竹葉3克,板藍根I克,薄荷I克,桑葉I克。實施例2 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竹葉4克,板藍根2克,薄荷2克,桑葉2克。實施例3
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竹葉5克,板藍根3克,薄荷3克,桑葉3克。
權利要求
1.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3-5份,板藍根1_3份,薄荷1-3份,桑葉1-3份。
2.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3份,板藍根I份,薄荷I份,桑葉I份。
3.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4份,板藍根2份,薄荷2份,桑葉2份。
4.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5份,板藍根3份,薄荷3份,桑葉3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葉為主的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竹葉3-5份,板藍根1-3份,薄荷1-3份,桑葉1-3份。本發明的竹葉為主的解暑茶,精心,原料天然、純正,使用方便、衛生。本發明將竹葉、板藍根、薄荷、桑葉等合理配伍,氣味芳香,具有清熱除煩、去濕生津、疏散風熱、清肺潤燥等功效,是夏日解暑、清涼的佳品。
文檔編號A23F3/34GK102948550SQ20111025181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陳幫英 申請人:陳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