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涉及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品類的技術領域。據《本草綱目》、《海藥本草》等古書記載“桄榔粉味甘平,無毒,作餅炙食腴美,令人不饑,補益虛贏損,腰腳乏力,久服輕身辟谷?!辫胬品劬哂袩o脂、低熱能、高纖維等特點,并含有銅、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濕熱和滋補之功能,對小兒疳積、發熱、痢疾、咽喉炎癥等有輔助治療的功效,桄榔粉食用方便,鮮美爽口,老幼皆宜,是早餐、夜宵等居家旅行的原生態食品。桄榔粉產于東南亞以及我國西南一帶;特別是廣西;是當地一種比較常見的食物;桄榔粉適宜體質虛弱、產后病后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食用;適宜廢氣虛、肺結核、肺痿咳嗽者食用。枸杞子是一種常見的藥材;它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作用;盛產于我國很多地區;比如寧夏等地;主要用于入藥;對于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等疾病效果比較好。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愿意將枸杞子整粒的加入湯或粥中一起熬煮;這樣的方法不能更好的利用其藥效功能,保健的效果比較差。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這種食品構成簡單、保健效果直接、良好。制備方法不負責,能夠完全的表現兩個材料的各自特點;從而達到協同增效的保健效果。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桄榔粉保健食品,按照重量計算,它由100-200份桄榔粉和1-5份枸杞子制備而成。具體的說,它由150份桄榔粉和3份枸杞子制備而成。這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是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磨成粉,然后與桄榔粉混合、充分的攪拌均勻。具體地說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用真空干燥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的粉與桄榔粉混合、攪拌均勻。本發明人實驗時無意見將枸杞子和桄榔粉一同倒入了粉碎設備中粉碎;結果出來的產品風味奇好;口感比傳統方法更加好;所以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用真空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與桄榔粉一起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產品。這樣的效果更好。當然這樣的代價是增加了生產成本;因為桄榔粉本身就已經成粉,可以不用再次粉碎;但是我們分析原因是因為市售桄榔粉的顆粒相對較大、風味不能完全表現出來;另外將桄榔粉與枸杞子粉混合不完全,所以導致口感存在問題;而采用本發明的方法,盡管增加了生產過程、但是由于其兩種原料同時進行粉碎、混合,所以顆粒粒徑大致相同,能夠充分表現各自特色;口感效果好、保健效果更加突出。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方法科學合理、方便操作;使用的真空干燥設備、超微粉碎設備均為市售裝置,不需自行制造;得到的產品口感清香、爽滑;既能作為人們的早晚餐、休閑食物;又具有保健的效果;對于體質虛弱、產后病后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癥狀保健效果比較明顯;適宜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本發明的實施例I :將曬干的枸杞子3公斤先用真空干燥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與市售的桄榔粉150公斤一起置于上海捷罡機械有限公司出售的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產品。加工時亦可加入適量木糖醇,保證口感更好,使用時按照桄榔粉的使用方法調制成糊即可食用。本發明的實施例2 :將曬干的I公斤枸杞子先用真空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的100公斤粉與市售桄榔粉混合、攪拌均勻。本發明的實施例3 :將曬干的5公斤枸杞子 先磨成粉,然后與200公斤市售桄榔粉混合、充分的攪拌均勻。
權利要求
1.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計算,它由100-200份桄榔粉和1-5份枸杞子制備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這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計算,它由150份桄榔粉和3份枸杞子制備而成。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這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磨成粉,然后與桄榔粉混合、充分的攪拌均勻。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這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用真空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的粉與桄榔粉混合、攪拌均勻。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這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用真空干燥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與桄榔粉一起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及其制備方法,它將曬干的枸杞子先用真空干燥設備進行真空抽干、然后置于超微粉碎設備中進行粉碎;得到的粉與桄榔粉混合、攪拌均勻;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方法科學合理、方便操作;使用的真空干燥設備、超微粉碎設備均為市售裝置,不需自行制造;得到的產品口感清香、爽滑;既能作為人們的早晚餐、休閑食物;又具有保健的效果;對于體質虛弱、產后病后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癥狀保健效果比較明顯;適宜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文檔編號A23L1/30GK102960733SQ20111025738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楊國棟 申請人: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