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葉生產發酵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生產發酵機,屬于茶葉的生產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鮮葉進行發酵,是紅茶初制過程的重要エ序,使茶葉發生物理、化學變化,葉底湯色變紅,需在低溫25-28 °C,濕度95 %以上,通氧的狀態下進行發酵。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酵效果佳的茶葉生產發酵機。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干,具有多個呈縱向排布的發酵腔室,所述發酵腔室設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端設有滾刷裝置,所述傳送帶的下方設有溫度調節裝置。進ー步,所述傳送帶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與電機連接。進ー步,所述滾刷裝置與電機連接。較為完善的是,所述發酵腔室有三組。進ー步,所述頂層發酵腔室靠近滾刷裝置的ー側設有進料倉。進ー步,所述發酵機的ー側設有檢修爬梯。本發明茶葉茶葉生產發酵機,具有如下優點I、清潔化連續生產線加工的茶葉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控制茶葉加工過程中造成人體不利的污染。2、設備操作簡便、能耗較低、性能穩定、使用壽命較長,采用變頻調速、溫度控制,可控程度較高;3、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保證生產的連續性。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發明作進ー步的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茶葉生產發酵機1,具有三組呈縱向排布的發酵腔室5,發酵腔室5設有傳送帶4,傳送帶4設有傳動軸9,傳動軸9與電機8連接。傳送帶4的一端設有滾刷裝置3,滾刷裝置3與電機7連接,相鄰發酵腔室5的滾刷裝置3設于相反側。滾刷裝置3對傳送帶4上的茶葉進行平鋪等操作,從而控制發酵機I發酵時茶葉在傳送帶4上的鋪設厚度及密度。傳送帶4的下方設有溫度調節裝置10,以控制發酵所需的溫度及濕度。
頂層發酵腔室5靠近滾刷裝置3的一側設有進料倉2。同吋,發酵機I的一側設有檢修爬梯6。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明的
構思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呈縱向排布的發酵腔室,所述發酵腔室設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端設有滾刷裝置,所述傳送帶的下方設有溫度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與電機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刷裝置與電機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腔室有三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層發酵腔室靠近滾刷裝置的ー側設有進料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生產發酵機,其特征在干,所述發酵機的ー側設有檢修爬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生產發酵機,屬于茶葉的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有多個呈縱向排布的發酵腔室,所述發酵腔室設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端設有滾刷裝置,所述傳送帶的下方設有溫度調節裝置。本發明茶葉茶葉生產發酵機,具有如下優點1、清潔化連續生產線加工的茶葉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控制茶葉加工過程中造成人體不利的污染;2、設備操作簡便、能耗較低、性能穩定、使用壽命較長,采用變頻調速、溫度控制,可控程度較高;3、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保證生產的連續性。
文檔編號A23F3/08GK102687771SQ20121020353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任仲滋, 夏濤, 孫長應, 張正竹, 彭學權, 陸國富 申請人: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省祁門縣祁紅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