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烏龍茶揉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機械,特別是指一種烏龍茶揉捻機。
背景技術:
一般要制出優良且品質均一的茶葉,不單是氣候、土壤的因素,在一般茶葉采收后的處理流程(日光凋萎一室內凋萎一發酵完成一殺青一揉捻一初次干燥一再揉搶——干燥——成品)亦是重要,尤其是揉捻過程。茶葉的加工制作過程勢必經過揉捻過程,傳統茶葉的揉捻完全是依賴手工搓揉,茶葉品質參差不齊,對勞工的要求較高,這種手工方式不僅生產效率低下而且勞動力成本較高,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提供了一種烏龍茶揉捻機,其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手工方式存在的茶葉品質不均一、生產效率低以及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缺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烏龍茶揉捻機,包括上端敞口的揉捻桶以及與揉捻桶配合使用的揉捻裝置,所述揉捻裝置設置于揉捻桶的上方,該揉捻裝置包括n個可合成整球面的1/n揉捻瓣,n ^ 2以及分別帶動所述1/n揉捻瓣上、下運動及張/合的驅動裝置;所述揉捻桶由n個分桶區組成,每個分桶區的內表面均與1/n揉捻瓣的張/合軌跡相適配。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揉捻裝置還包括一連接座,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帶動連接座上、下運動的主氣缸以及分別帶動1/n揉捻瓣張/合的副氣缸,所述各副氣缸的兩端均分別活動連接于連接座和1/n揉捻瓣。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揉捻桶由可拆/合的左、右桶體組成。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揉捻裝置包括4個1/4揉捻瓣。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種改進,所述揉捻裝置包括3個1/3揉捻瓣。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I、使用時揉捻瓣能自動將揉捻桶內的茶葉抓成球狀,并壓實,不再需要有經驗的揉捻工,極大地降低了工序加工難度,此外,其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2、揉捻過程中茶葉組織表面及纖維不會被破壞,可保持茶葉的原味和品質。3、人工參與度小,減少了人為污染。4、茶葉體積縮小率明顯,更能節省包裝空間。
圖I為實施例一揉捻瓣張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一揉捻瓣合成球狀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一揉捻桶的俯視圖。圖4為實施例二揉捻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圖I和圖2,一種烏龍茶揉捻機,包括上端敞口的揉捻桶I以及與揉捻桶I配合使用的揉捻裝置,所述揉捻裝置設置于揉捻桶I的上方,該揉捻裝置包括4個1/4揉捻瓣2、連接座3、主氣缸4以及4個副氣缸5,4個1/4揉捻瓣2合攏后可形成一中空的球體。4個副氣缸5的一端活動連接于連接座3,且4個副氣缸5環繞于連接座3四周,4個副氣缸5的另一端活動連接于1/4揉捻瓣2的背面,使用時,4個副氣缸5能帶動各自的1/4揉捻瓣2作張/合運動;主氣缸4的下端連接于連接座3,它可帶動連接座3上、下運動。同時參照圖3,揉捻桶I由可拆/合的左、右桶體1-1、1_2組成,它由4個分桶區1-1-1、1- 1-2、1-2-1、1-2-2組成,每個分桶區1-1-1、1-1-2、1-2-1、1-2-2的內表面均與1/4揉捻瓣2的張/合軌跡相適配。其動作過程如下首先將左、右桶體1-1、1-2拼接成一個完整的揉捻桶1,并在揉捻桶I中加入適量茶葉;接著主氣缸4帶動連接座3下降至揉捻桶I上端口處,此時1/4揉捻瓣2處于如圖I所示的張開狀態;然后1/4揉捻瓣2在各自副氣缸5的帶動下向下擺動,1/4揉捻瓣2的外側壁緊貼著揉捻桶I的內壁運動,當擺動至最底端時4個1/4揉捻瓣2便形成球體,此時茶葉充滿于球體內;接著1/4揉捻瓣2再在各自副氣缸5的帶動下向上擺動并互相分開,茶葉落回揉捻桶I內,主氣缸4再帶動連接座3向上運動使1/4揉捻瓣2脫離揉捻桶I ;最后左、右桶體1-1、1_2相互分開并下料。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動作過程基本類似,其主要區別在于揉捻裝置包括3個1/3揉捻瓣(圖中未畫出),3個1/3揉捻瓣合攏后可形成一中空的球體。同時參照圖4,揉捻桶I ’由可拆/合的左、右桶體1-1 ’、1-2’組成,它由3個分桶區1-1-1 ’、1-1-2’、1-1-3’組成,每個分桶區的內表面均與1/3揉捻瓣的張/合軌跡相適配。上述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改動,均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烏龍茶揉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敞口的揉捻桶以及與揉捻桶配合使用的揉捻裝置,所述揉捻裝置設置于揉捻桶的上方,該揉捻裝置包括n個可合成整球面的1/n揉捻瓣,n ^ 2以及分別帶動所述1/n揉捻瓣上、下運動及張/合的驅動裝置;所述揉捻桶由n個分桶區組成,每個分桶區的內表面均與1/n揉捻瓣的張/合軌跡相適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烏龍茶揉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裝置還包括一連接座,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帶動連接座上、下運動的主氣缸以及分別帶動1/n揉捻瓣張/合的副氣缸,所述各副氣缸的兩端均分別活動連接于連接座和1/n揉捻瓣。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烏龍茶揉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桶由可拆/合的左、右桶體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烏龍茶揉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裝置包括4個1/4揉捻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烏龍茶揉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裝置包括3個1/3揉捻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烏龍茶揉捻機,它包括上端敞口的揉捻桶以及與揉捻桶配合使用的揉捻裝置,所述揉捻裝置設置于揉捻桶的上方,該揉捻裝置包括n個可合成整球面的1/n揉捻瓣,n≥2以及分別帶動所述1/n揉捻瓣上、下運動及張/合的驅動裝置;所述揉捻桶由n個分桶區組成,每個分桶區的內表面均與1/n揉捻瓣的張/合軌跡相適配。使用時揉捻瓣能自動將揉捻桶內的茶葉抓成球狀,并壓實,不再需要有經驗的揉捻工,極大地降低了工序加工難度,此外,其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696797SQ20121021518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林清矯 申請人:林清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