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青城山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陽光氣候等自然條件,是一個茶葉種植的好地方,曾吸引古代道人隱居。古代道人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選植茶樹,以太上老君煉丹般的獨特工藝制茶,潛心研究全之道茶養生之術,而形成古負盛名的青城道茶。陸羽《茶經》云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為茶中上品。都江堰青城山終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晨光普照,是中國長壽之鄉。該地區土壤肥沃,富含多種礦物質,極其適宜茶葉的種植,所產茶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
青城道茶以梗入茶,梗芽之合,芽為陽,梗為陰,陰陽和合,方為仙家飲品,養生精華。具有低咖啡堿、高氨基酸之特性,對安神降脂、祛濁有獨特功效,同時該茶泡制后在茶杯中茶葉分上下兩層,也驗證了道教天人合一的說法。道茶茶形若拂塵,清秀如劍,茶質湯色碧淡,清秀耐泡,香氣嫩香持久,口感絕佳。道茶的養身保健功能有(1)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讓人在聞香品茗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安寧;(2)道茶梗芽合一,因此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減肥、養身寧神的功效;(3)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及礦質元素,常飲此茶能有效地防止壞血病,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并延緩衰老。然而,目前使用的道茶制作工藝只進行一次快速殺青,然后便進行冷卻攤涼,殺青和攤涼效果不佳,頂芽與梗斷裂的情況嚴重,泡在杯中時的分層效果不好;在采摘、盛裝、運輸、驗收、攤放等方面都沒有嚴格的管理,容易造成鮮葉的發熱和污染,影響了道茶的品質和產量;此外,目前的制作工藝中,理條效果較差,茶葉的彎曲情況嚴重。我公司自2004年起潛心研發道茶的生產,研發出了一種梗芽合一且不彎曲完好率高的道茶制作工藝,在杯中,其形好似道家拂塵,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親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梗芽合一不斷裂、不彎曲完好率達85%以上、梗直和梗芽在杯中好似芽梗兩層、在杯中形狀好似道家拂塵的,工藝精細,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高的,可長期保質儲藏的道茶及其制作工藝。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80 190°C,斷青時間為4 5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其中,冷卻溫度為8 15°C,冷卻時間為I. 5 2小時;(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30 140°C,殺青時間不超過3分鐘;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不超過300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50 17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80 90°C;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5 6分鐘,溫度80 120°C;
(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不超過6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形。本發明還包括一個內質審評的步驟。本發明還包括一個檢測常規成分含量是否達標的步驟,常規成分包括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本發明還包括一個檢測茶葉農藥殘留物含量的步驟。本發明還包括一個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的步驟。本發明還包括一個手工精選4. 5 5. 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的步驟。本發明所述的道茶由茶樹樹芽及茶樹樹梗組成,其中茶樹樹芽部分為一瓣或兩瓣茶樹芽,長度為5 20mm ;茶樹樹梗部分為去除了非葉芽的茶葉葉片后剩余的茶樹梗,長度為 30 100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梗芽合一不斷裂,不彎曲完好率達85%以上,泡在杯中梗直和梗芽好似芽梗兩層,其形好似道家拂塵,這在茶文化中賦予綠茶道家拂塵形狀,是繼“竹葉青”和“碧潭飄雪”后的又一創新;
(2)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減肥、養身寧神的功效;
(3)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及礦質元素,常飲此茶能有效地防止壞血病,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并延緩衰老;
(4)由手工采摘并精挑細選,工藝精細,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高;
(5)經過層層質量檢測,農藥殘留物不超過O.lmg/kg,重金屬含量不超過5mg/kg,符合各項安全指標要求;
(6)采用食品級脫氧真空包裝,并使用I 10°C冷庫儲藏,可長期保證茶葉品質。
圖I為道茶干茶的照片 圖2為泡過了的道茶的照片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實施例I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機械損傷,挑選芽頭壯實、飽滿、完整、勻凈、新鮮的鮮葉,鮮葉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簍盛裝;保證鮮葉運輸的裝載器具清潔透氣,鮮葉不發熱、無污染;保證鮮葉嚴格按照標準定級驗收;鮮葉的攤放采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篩,均勻攤薄失水,清香顯露;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80°C,斷青時間為4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防止濕熱,其中,冷卻溫度為8°C,冷卻時間為I. 5小時;
(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30°C,殺青時間為I分鐘,從內到外加熱,以利于成品茶保質保鮮;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IOO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5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茶葉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盡,茶葉嫩綠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80°C,定型顯香;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5分鐘,溫度80°C,茶香顯露;
(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2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內質審評開湯聞其香、品其味、評定內質是否符合標準;
(14)常規指標道茶常規指標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
(15)安全指標農藥殘留物不超過O.lmg/kg,重金屬含量不超過5mg/kg ;
(16)內含成分檢測茶葉的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內含成分標準為36.5mg/g ;
(17)依質定級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
(18)精選提香手工精挑細選,精選4.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
(19)凍庫儲藏為長期保證茶葉品質,使用凍庫對茶葉進行儲藏,溫度為1°C;
(20)成品包裝采用食品級脫氧真空包裝。實施例2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機械損傷,挑選芽頭壯實、飽滿、完整、勻凈、新鮮的鮮葉,鮮葉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簍盛裝;保證鮮葉運輸的裝載器具清潔透氣,鮮葉不發熱、無污染;保證鮮葉嚴格按照標準定級驗收;鮮葉的攤放采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篩,均勻攤薄失水,清香顯露;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90°C,斷青時間為5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防止濕熱,其中,冷卻溫度為15°C,冷卻時間為2小時;(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40°C,殺青時間為3分鐘,從內到外加熱,以利于成品茶保質保鮮;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300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7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茶葉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盡,茶葉嫩綠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90°C,定型顯香;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6分鐘,溫度120°C,茶香顯露;
(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6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內質審評開湯聞其香、品其味、評定內質是否符合標準;
(14)常規指標道茶常規指標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
(15)安全指標農藥殘留物不超過O.lmg/kg,重金屬含量不超過5mg/kg ;
(16)內含成分檢測茶葉的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內含成分標準為36.5mg/g ;
(17)依質定級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
(18)精選提香手工精挑細選,精選4.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
(19)凍庫儲藏為長期保證茶葉品質,使用凍庫對茶葉進行儲藏,溫度為10°C;
(20)成品包裝采用食品級脫氧真空包裝。實施例3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機械損傷,挑選芽頭壯實、飽滿、完整、勻凈、新鮮的鮮葉,鮮葉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簍盛裝;保證鮮葉運輸的裝載器具清潔透氣,鮮葉不發熱、無污染;保證鮮葉嚴格按照標準定級驗收;鮮葉的攤放采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篩,均勻攤薄失水,清香顯露;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85°C,斷青時間為4.5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防止濕熱,其中,冷卻溫度為12°C,冷卻時間為I. 75小時;
(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35°C,殺青時間為2分鐘,從內到外加熱,以利于成品茶保質保鮮;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200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6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茶葉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盡,茶葉嫩綠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85°C,定型顯香;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5.5分鐘,溫度100°C,茶香顯露;(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4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內質審評開湯聞其香、品其味、評定內質是否符合標準;
(14)常規指標道茶常規指標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
(15)安全指標農藥殘留物不超過O.lmg/kg,重金屬含量不超過5mg/kg ;
(16)內含成分檢測茶葉的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內含成分標準為36.5mg/g ;
(17)依質定級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
(18)精選提香手工精挑細選,精選4.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
(19)凍庫儲藏為長期保證茶葉品質,使用凍庫對茶葉進行儲藏,溫度為5°C;
(20)成品包裝采用食品級脫氧真空包裝。實施例4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機械損傷,挑選芽頭壯實、飽滿、完整、勻凈、新鮮的鮮葉,鮮葉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簍盛裝;保證鮮葉運輸的裝載器具清潔透氣,鮮葉不發熱、無污染;保證鮮葉嚴格按照標準定級驗收;鮮葉的攤放采用透氣、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篩,均勻攤薄失水,清香顯露;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87°C,斷青時間為4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防止濕熱,其中,冷卻溫度為10°C,冷卻時間為I. 5小時;
(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32°C,殺青時間為3分鐘,從內到外加熱,以利于成品茶保質保鮮;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300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6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茶葉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盡,茶葉嫩綠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85°C,定型顯香;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6分鐘,溫度90°C,茶香顯露;
(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6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內質審評開湯聞其香、品其味、評定內質是否符合標準;
(14)常規指標道茶常規指標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
(15)安全指標農藥殘留物不超過O.lmg/kg,重金屬含量不超過5mg/kg ;
(16)內含成分檢測茶葉的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內含成分標準為36.5mg/g ;
(17)依質定級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
(18)精選提香手工精挑細選,精選4.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
(19)凍庫儲藏為長期保證茶葉品質,使用凍庫對茶葉進行儲藏,溫度為3°C;(20)成品包裝采用食品級脫氧真空包裝。 圖I為道茶干茶的照片圖,圖2為泡過了的道茶的照片圖。由圖2可見,道茶由茶樹樹芽及茶樹樹梗組成,其中茶樹樹芽部分為一瓣或兩瓣茶樹芽,長度為5 20_ ;茶樹樹梗部分為去除了非葉芽的茶葉葉片后剩余的茶樹梗,長度為30 100mm。
權利要求
1.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 (2)鮮葉斷青采用微波殺青機高溫斷青,斷青溫度為180 190°C,斷青時間為4 5分鐘; (3)冷卻攤涼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冷卻攤涼,并及時冷勻、冷透,其中,冷卻溫度為8 15°C,冷卻時間為I. 5 2小時; (4)二次殺青利用微波殺青機從內到外加熱殺青,殺青溫度為130 140°C,殺青時間不超過3分鐘; (5)攤涼分級采用蒸汽殺青冷卻機進行冷卻攤涼,冷卻后分級,大中小芽分類加工; (6)初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不超過300g的攤涼后的茶葉進行初次理條;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條機慢烘慢搖,溫度先高后低,開始控制在150 170°C,后面逐漸降至120°C快慢交替,壓條理直; (9)去毫定型在壓條過程中緩慢去毫定型; (10)初干定型低溫慢炒,溫度控制在80 90°C; (11)足火提香輝鍋回水,時間持續5 6分鐘,溫度80 120°C; (12)二次理條向12槽理條機中投入不超過600g輝鍋回水后的茶葉,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內質審評的步驟。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檢測常規成分含量是否達標的步驟,常規成分包括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和咖啡堿等。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檢測茶葉農藥殘留物含量的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根據檢測綜合質量對茶葉進行分類定級的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手工精選4. 5 5. 5cm長度的茶葉并進行遠紅外提香機提香的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道茶由茶樹樹芽及茶樹樹梗組成,其中茶樹樹芽部分為一瓣或兩瓣茶樹芽,長度為5 20_ ;茶樹樹梗部分為去除了非葉芽的茶葉葉片后剩余的茶樹梗,長度為30 10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道茶及其制作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鮮葉采摘;鮮葉斷青;冷卻攤涼;二次殺青;攤涼分級;初次理條;初步做形;逐步成型;去毫定型;初干定型;足火提香;二次理條。道茶由茶樹樹芽及茶樹樹梗組成,其中茶樹樹芽部分為一瓣或兩瓣茶樹芽;茶樹樹梗部分為去除了非葉芽的茶葉葉片后剩余的茶樹梗。本發明梗芽合一不斷裂,不彎曲完好率達85%以上,泡在杯中梗直和梗芽好似芽梗兩層,其形好似道家拂塵,這在茶文化中賦予綠茶道家拂塵形狀,是繼“竹葉青”和“碧潭飄雪”后的又一創新;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減肥、養身寧神的功效;含有豐富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常飲能有效增加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870904SQ2012103732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0日
發明者李勇 申請人:都江堰青城貢品堂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