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
背景技術:
在魚片食品的生產過程中,首先要將魚加工成魚片,一般經過切片、去皮、整形三道工序。傳統的淡水魚魚片生產方式是將切片、去皮、整形三道工序分開進行;先對魚進行魚肉切片,再將切好的魚片搬運輸送到去皮裝置進行去皮后,最后搬運輸送到魚片整形機構上進行整形。這樣的生產方式三道工序之間的工序銜接主要依靠人工搬運輸送,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并容易出現交叉污染。而且傳統的生產方式只注重對魚片的生產,缺乏對那些廢料和邊角料的分開回收處理裝置,容易將成品、邊角料和廢料混合在一起造成混亂,同時難以實現對魚進行最大效益的全利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通過各個傳輸裝置的銜接配合,依次將切片、去皮、整形三道工序設置在同一道生產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包含物料提升裝置、魚肉切片生產線、魚皮去除機、魚片整形生產線和電控制器,所述魚肉切片生產線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魚片傳送帶、淡水魚傳送帶和廢料傳送帶,魚片傳送帶與淡水魚傳送帶同向傳動,廢料傳送帶與淡水魚傳送帶反向傳動,淡水魚傳送帶的兩側設有魚肉切片工作臺;所述魚片整形生產線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成型魚片傳送帶和去皮魚片傳送帶,成型魚片傳送帶與去皮魚片傳送帶同向傳動,去皮魚片傳送帶的兩側設有魚片整形工作臺;所述物料提升裝置的出料端連接在所述淡水魚傳送帶的進料端,所述魚片傳送帶的出料端連接魚皮去除機的進料端,魚皮去除機的出料端連接去皮魚片傳送帶的進料端;上述所有傳送帶都設置有相應的變頻轉動電機進行傳動,變頻電機的轉速由電控制器進行控制。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上設有若干魚肉切片工位,每個魚肉切片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開口槽和用于魚片清洗的第一噴水管,開口槽出口通向廢料傳送帶,第一噴水管連接到設置于魚肉切片工作臺上方的第一進水管,每個第一噴水管上均設有相應的閥門。魚片整形工作臺上設有若干魚片整形工位,每個魚片整形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沉槽和用于去皮魚片清洗的第二噴水管,第二噴水管連接到設置于魚片整形工作臺上方的第二進水管,每個第二噴水管上均設有閥門。所述魚皮去除機包含魚皮切除刀片、帶有諸多滾齒的滾輪和用于清洗的第三噴水管,滾輪連接一驅動齒輪,所述齒輪連接有驅動馬達。在所述淡水魚魚片生產線的底部設有集水盆;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和魚片整形工作臺分別設有相應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流向所述集水盆。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傳輸裝置的銜接配合,依次將切片、去皮、整形三道工序設置在同一生產線??朔藗鹘y做法中,三道工序之間的工序銜接主要依靠人工搬運輸送,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并容易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而且在生產過程中,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在切片生產工序位上設置有用于廢料回收的廢料傳送帶,在整形工序位上設置有用于邊角料回收的沉槽,對魚片生產中生產的廢料和邊角料進行的分開回收利用,使工作有條不紊,成品、廢品分類清晰,實現對魚進行最大效益的全利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淡水魚傳送帶結構示意圖。圖3為魚皮去除機的局部構造圖。圖4為去皮魚片傳送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案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現將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考圖1,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包含物料提升裝置(未標識)、魚肉切片生產線1、魚皮去除機3、魚片整形生產線2和電控制器4,所述魚肉切片生產線I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魚片傳送帶5、淡水魚傳送帶6和廢料傳送帶7,魚片傳送帶5與淡水魚傳送帶6同向傳動,廢料傳送帶7與淡水魚傳送帶6反向傳動,淡水魚傳送帶6的兩側設有魚肉切片工作臺8 ;所述魚片整形生產線2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成型魚片傳送帶9和去皮魚片傳送帶10,成型魚片傳送帶9與去皮魚片傳送帶10同向傳動,去皮魚片傳送帶10的兩側設有魚片整形工作臺11 ;所述物料提升裝置的出料端連接在魚肉切片生產線I的淡水魚傳送帶6的進料端,魚皮去除機3的進料端連接魚片傳送帶5的出料端,魚皮去除機3的出料端連接去皮魚片傳送帶10的進料端;上述魚片傳送帶5、淡水魚傳送帶6、廢料傳送帶7、成型魚片傳送帶9和去皮魚片傳送帶10分別設置有相應的變頻轉動電機12-3、12-2、12-1、12-4和12-5,各個變頻電機的轉速由電控制器4進行控制。即通過控制各個轉動電機的轉速來控制各個傳送帶的傳動速度。參考圖1,圖2,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8上設有若干魚肉切片工位,每個魚肉切片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開口槽13和用于魚片清洗的第一噴水管14,開口槽13出口通向廢料傳送帶7,第一噴水管14連接到設置于魚肉切片工作臺8上方的第一進水管16,每個第一噴水管14上均設有相應的閥門15。魚片開始生產時,首先通過物料提升裝置將原料“淡水魚”送往魚肉切片生產線I的淡水魚傳送帶6,通過人工在魚肉切片工作臺8各個魚肉切片工位上對魚進行切片,切好的魚片放置于魚肉切片生產線I的魚片傳送帶5,切除魚肉后的廢料放入開口槽13,通過開口槽13的出口移動向廢料傳送帶7,魚片隨魚片傳送帶5輸送進入魚皮去除機3,廢料隨廢料傳送帶7與魚片傳送帶5反向移動,統一收集在物料框,用以做飼料的原料。在此過程中,每個第一噴水管14上設有的相應的閥門15開啟,對魚片進行清洗。參考圖1,圖3,所述魚皮去除機3包含魚皮切除刀片17、帶有諸多滾齒的滾輪18和用于清洗的第三噴水管19,通過一轉動齒輪20與所述的滾輪18進行嚙合,實現對滾輪18的驅動,所述轉動齒輪連接一驅動馬達21。魚片經過魚片傳送帶5的出料端進入魚皮去除機3,通過人工將魚片帶魚皮的一面朝下,放置于帶有諸多滾齒的滾輪18上面,在滾輪18的帶動下魚片與魚皮切除刀片17接觸,在魚皮切除刀片17的作用下將魚皮去除。在此過程中,第三噴水管19對準魚皮切除刀片17進行噴水,既起到對魚片的清洗,同時防止魚皮卡在魚皮切除刀片17。參考圖1,圖4,所述魚片整形工作臺11設有若干魚片整形工位,每個魚片整形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沉槽22和用于去皮魚片清洗的第二噴水管23,第二噴水管23連接到設置于魚片整形工作臺11上方的第二進水管26,每個第二噴水管23上均設有相應的閥門24。去皮后的魚片經過魚皮去除機3的出料端進入去皮魚片傳送帶11的進料端,通過人工在魚片整形工作臺11各個魚片整形工位上對魚進行整形,即切除不平整的邊緣部分。整形后的魚片放置于成型魚片傳送帶10,在成型魚片傳送帶10的出料端將成型魚片統一收儲,準備進入下一道加工工序;切除掉的魚肉邊角料放入沉槽22,再將沉槽22內的邊角料統一回收用以制作魚糜的生產原料。在此過程中,每個第二噴水管23上設有的相應的閥門24開啟,對魚片進行清洗。在所述整條淡水魚魚片生產線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廢水、污水回收的集水盆25。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8和魚片整形工作臺11分別設有相應的流向上述集水盆25的排水管道27-1和27-2。在魚片生產過程中,第一噴水管14和第二噴水管23噴出的水沿魚肉切片工作臺8和魚片整形工作臺11分別設有的管道27-1和27-2流往集水盆25,第三噴水管19噴出的水沿魚皮去除機3內部直接排入集水盆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包含物料提升裝置、魚肉切片生產線、魚皮去除機、魚片整形生產線和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魚肉切片生產線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魚片傳送帶、淡水魚傳送帶和廢料傳送帶,魚片傳送帶與淡水魚傳送帶同向傳動,廢料傳送帶與淡水魚傳送帶反向傳動,淡水魚傳送帶的兩側設有魚肉切片工作臺; 所述魚片整形生產線按一定的高度差從上到下設置有成型魚片傳送帶和去皮魚片傳送帶,成型魚片傳送帶與去皮魚片傳送帶同向傳動,去皮魚片傳送帶的兩側設有魚片整形工作臺; 所述物料提升裝置的出料端連接在所述淡水魚傳送帶的進料端,所述魚片傳送帶的出料端連接魚皮去除機的進料端,魚皮去除機的出料端連接去皮魚片傳送帶的進料端; 上述所有傳送帶都設置有相應的變頻轉動電機進行傳動,變頻電機的轉速由電控制器進行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上設有若干魚肉切片工位,每個魚肉切片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開口槽和用于魚片清洗的第一噴水管,開口槽出口通向廢料傳送帶,第一噴水管連接到設置于魚肉切片工作臺上方的第一進水管,每個第一噴水管上均設有相應的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魚片整形工作臺上設有若干魚片整形工位,每個魚片整形工位上設有相應的一個沉槽和用于去皮魚片清洗的第二噴水管,第二噴水管連接到設置于魚片整形工作臺上方的第二進水管,每個第二噴水管上均設有閥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魚皮去除機包含魚皮切除刀片、帶有諸多滾齒的滾輪和用于清洗的第三噴水管,滾輪連接一驅動齒輪,所述齒輪連接有驅動馬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淡水魚魚片生產線的底部設有集水盆;所述魚肉切片工作臺和魚片整形工作臺分別設有相應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流向所述集水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淡水魚魚片生產線,包含物料提升裝置、魚肉切片生產線、魚皮去除機、魚片整形生產線和電控制器,所述物料提升裝置的出料端連接在魚肉切片生產線的進料端,魚肉切片生產線的出料端連接魚皮去除機的進料端,魚皮去除機的出料端連接魚片整形生產線進料端。通過各個傳輸裝置的銜接配合,依次將切片、去皮、整形三道工序設置在同一道生產線進行。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在生產線上設置有用于廢料回收和邊角料回收的裝置,對魚片生產中生產的廢料和邊角料進行的分開回收利用,實現對魚進行最大效益的全利用。
文檔編號A23L1/326GK202857779SQ20122045849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林秋菊, 李順民, 江漢清 申請人:福建格林食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