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屬于微生物培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肺炎支原體(M.pneumonia)是人類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主要通過呼吸道和飛沫傳播,可引起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下呼吸道感染,如非典型性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等;還可引起其他系統的肺外并發癥,如腦膜炎、腦干炎、心肌炎、心包炎、腎炎等。肺炎支原體是一類缺乏細胞壁、有別于細胞和病毒的原核微生物。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大小一般在0.2-0.3um之間,可以通過一般除菌濾器。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癥狀具有不典型性,較難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進行辨別;臨床痰樣本中肺炎支原體通常被吸附、包裹在粘稠的蛋白膠體中,生長受到限制,且痰樣本中常混有大量不同種類的雜菌,臨床上無法直接用于液體培養;而痰樣本直接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較慢,長出菌落需要3-4天的時間,且陽性率不高;此外,已使用抗生素的臨床痰樣本中受損的支原體,需要一個復蘇的過程,才能快速生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針對肺炎支原體特性設計、可有效復蘇肺炎支原體、培養肺炎支原體快捷方便、鑒定肺炎支原體準確率高、滿足臨床痰樣本培養與檢測需要的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包括瓶口帶有外螺紋I的培養瓶I和側壁帶有內螺紋1、蓋中央帶有通孔的瓶蓋,所述內螺紋I的頂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所述密封槽I內設有密封圈I,所述培養瓶I的外螺紋I與瓶蓋的內螺紋I連接。它還包括瓶口設有外螺紋II的培養瓶II,所述培養瓶II的底部設置底蓋II,所述瓶蓋的側壁反向延長、并在瓶蓋反向延長的側壁內側從下往上依次設置內螺紋II和內螺紋III,所述內螺紋II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III的內直徑,通孔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II的內直徑,內螺紋II的底部內側設置墊片槽,內螺紋III的底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I,所述密封槽II內放置密封圈II,所述內螺紋III與培養瓶II的外螺紋II連接。所述瓶蓋內依次設置墊片、濾膜、濾膜固定裝置,所述濾膜固定裝置為中央開設十字通孔、外壁設有外螺紋III的圓柱體,所述墊片設置在墊片槽內,濾膜固定裝置的外螺紋III與瓶蓋的內螺紋II連接。所述培養瓶I的底部設置底蓋,培養瓶I內還設置培養支架,所述培養瓶1、瓶蓋、培養瓶I1、密封圈1、密封圈I1、墊片、濾膜、濾膜固定裝置和培養支架的中心均同軸。所述培養支架包括若干個圓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養盤。所述培養支架還包括兩根支桿。所述培養盤的兩端水平固定在支桿上。[0012]所述培養盤的兩端傾斜一角度固定在支桿上,所述傾斜角度為α。所述培養盤與支桿形成的傾斜角度α為25 75°。所述培養支架以培養盤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的底蓋I放置。所述培養盤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的瓶壁外側、若干個培養盤圍合成一整體,彼此相鄰的兩個培養盤的側邊固定連接。所述培養瓶I的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所述培養瓶II的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I。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培養瓶1、蓋中央帶有通孔的瓶蓋和培養瓶II,所述瓶蓋內部設置的內螺紋1、內螺紋II和內螺紋III將培養瓶I與培養瓶II連接在瓶蓋的兩端。培養瓶I內注入消化培養液,將痰樣本進行消化復蘇;培養瓶II內通過培養瓶I注入富集培養液,將消化復蘇后的菌液富集增殖;之后在培養瓶I內放置預處理過的固體培養基,將富集、增殖后的菌液在固體培養基上完成分離培養。痰樣本經過上述分步培養方法:先消化復蘇培養、再富集增殖培養、最后分離培養,可以在固體培養基上或菌液中完成肺炎支原體的培養和鑒別。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針對肺炎支原體設計,培養肺炎支原體檢測快捷方便,鑒定肺炎支原體準確率高,能滿足臨床痰樣本培養和檢測的需要。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局部I的縱切面的放大的示意圖。圖3為圖2中瓶蓋的縱切面的放大的示意圖。圖4為圖2中瓶蓋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2中濾膜固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培養支架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圖7為培養支架實施例二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7的縱切面的示意圖。其中:培養瓶I 100底蓋I 101抽濾口I 102外螺紋I 103瓶蓋200通孔201內螺紋I 211內螺紋II 212內螺紋III213密封槽I 221密封槽II 222[0041]墊片槽223培養瓶II 300底蓋II 301抽濾口II 302外螺紋II 303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墊片500濾膜6OO濾膜固定裝置700十字通孔701外螺紋III702培養支架800培養盤801支桿802。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包括瓶口帶有外螺紋I 103的培養瓶I 100和側壁帶有內螺紋I 211、蓋中央帶有通孔201的瓶蓋200,以及瓶口設有外螺紋II 303的培養瓶II 300。所述培養瓶I 100的外螺紋I 103與瓶蓋200的內螺紋I 211連接。所述培養瓶I 100的底部設置底蓋101,培養瓶I 100的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 102,并在培養瓶I 100內設置培養支架800,所述培養支架800包括若干個圓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養盤801。所述內螺紋I 211的頂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 221,所述密封槽I 221內設有密封圈I 401。所述培養瓶II 300的底部設置底蓋II 301、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I 302。所述瓶蓋200的側壁反向延長、并在瓶蓋200反向延長的側壁內側從下往上依次設置內螺紋II 212和內螺紋III 213,所述內螺紋II 212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III 213的內直徑,通孔201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II 212的內直徑,內螺紋II 212的底部內側設置墊片槽223,內螺紋III 213的底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I 222,所述密封槽II 222內放置密封圈II 402。所述瓶蓋200的內螺紋III 213與培養瓶II 300的外螺紋II 303連接。所述瓶蓋200內依次設置墊片500、濾膜600、濾膜固定裝置700。所述濾膜600為細菌不能通過而肺炎支原體能通過的設有微孔的過濾膜。所述濾膜固定裝置700為中央開設十字通孔701、外壁設有外螺紋III 702的圓柱體,所述墊片500設置在墊片槽223內,濾膜固定裝置700的外螺紋III 702與瓶蓋200的內螺紋II 212連接。所述培養瓶I 100、瓶蓋200、培養瓶II 300、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墊片500、濾膜600、濾膜固定裝置700和培養支架800的中心均同軸。在實施例一中,所述培養盤801為矩形平底盤,培養盤801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 100的瓶壁外側、若干個培養盤801圍合成一整體,成為培養支架800,彼此相鄰的兩個培養盤801的側邊固定連接。圖6中所示的培養支架800的培養盤801有四個,形成一整體放置在培養瓶I 100內。在實施例二中,所述培養支架800包括若干個培養盤801和兩根支桿802,所述培養支架800以培養盤801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 100的底蓋I 101放置在培養瓶I 100內。圖7中所示的培養盤801有三個,且為圓形平底盤,所述第一個培養盤801和第三個培養盤801的兩端水平固定在支桿802上,中間的所述培養盤801傾斜一角度α固定在支桿802上,其傾斜角度α為25 75°,圖7和圖8中以傾斜角度α為45°為例。為使瓶蓋200、底蓋I 101和底蓋II 301打開或者旋緊更加容易,避免打滑,瓶蓋200、底蓋I 101和底蓋II 301的外圍增設防滑結構,圖中未示出。本實用新型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消化復蘇。將臨床痰樣本接入培養瓶I 100的消化培養液中,在適宜溫度下消化培養12 24小時,使痰樣本中粘稠的痰液完全消化成為菌液,并使得肺炎支原體得到復蘇和初步增殖。二、富集增殖。將消化復蘇后的菌液通過帶有微孔濾膜600的瓶蓋200,沉降過濾或負壓過濾到培養瓶II 300內的選擇性富集培養液中,在適宜溫度下培養12 24小時,使肺炎支原體得到充分富集、增殖,觀察培養瓶II 300中菌液的渾濁程度、顏色變化及熒光現象,以鑒別肺炎支原體的存在與否,或加入檢測試劑進行進一步的觀察與檢測。三、分離培養。在對上述培養瓶II 300中的菌液鑒定為肺炎支原體呈陽性的情況下,將富集、增殖后的菌液接種到新的培養瓶I 100的固體培養基上,在適宜溫度下繼續培養24 48小時,直至形成清晰、可見的菌落。通過肉眼和\或儀器觀察上述裝置內培養支架800上菌落形態。本實用新型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也可用于痰標本中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與檢測。通過選用適合結核分枝桿菌的消化培養液、富集培養液、固體培養基和僅能濾過結核分枝桿菌的濾膜600,可以在適宜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的環境下,用時I 2周,在菌液中鑒別結核分枝桿菌存在與否,若結核分枝桿菌呈陽性,再用時3 4周,在上述裝置的固體培養基上可觀察到結核分枝桿菌形成的菌落形態。本實用新型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還可用于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穿通支原體、解脲脲原體、L-型細菌等其他類似微生物的培養與檢測。
權利要求1.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包括瓶口帶有外螺紋I (103)的培養瓶I(100)和側壁帶有內螺紋I (211)、蓋中央帶有通孔(201)的瓶蓋(200),所述內螺紋I(211)的頂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 (221),所述密封槽I (221)內設有密封圈I (401),所述培養瓶I (100)的外螺紋I (103)與瓶蓋(200)的內螺紋I (211)連接,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瓶口設有外螺紋II (303)的培養瓶II (300),所述培養瓶II (300)的底部設置底蓋II (301),所述瓶蓋(200)的側壁反向延長、并在瓶蓋(200)反向延長的側壁內側從下往上依次設置內螺紋II (212 )和內螺紋III (213 ),所述內螺紋II (212 )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111(213)的內直徑,通孔(201)的內直徑小于內螺紋II (212)的內直徑,內螺紋II (212 )的底部內側設置墊片槽(223 ),內螺紋III (213 )的底部內側設置密封槽II (222 ),所述密封槽II (222)內放置密封圈II (402),所述內螺紋111(213)與培養瓶II (300)的外螺紋II(303)連接, 所述瓶蓋(200)內依次設置墊片(500)、濾膜(600)、濾膜固定裝置(700),所述濾膜固定裝置(700)為中央開設十字通孔(701)、外壁設有外螺紋111(702)的圓柱體,所述墊片(500)設置在墊片槽(223)內,濾膜固定裝置(700)的外螺紋III (702)與瓶蓋(200)的內螺紋Π (212)連接, 所述培養瓶I (100)的底部設置底蓋(101),培養瓶I (100)內還設置培養支架(800),所述培養瓶I (100)、瓶蓋(200)、培養瓶II (300)、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墊片(500),濾膜(600)、濾膜固定裝置(700)和培養支架(800)的中心均同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支架(800)包括若干個圓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養盤(80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支架(800 )還包括兩根支桿(802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盤(801)的兩端水平固定在支桿(802)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盤(801)的兩端傾斜一角度固定在支桿(802)上,所述傾斜角度為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盤(801)與支桿(802)形成的傾斜角度α為25 75°。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支架(800)以培養盤(801)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 (100)的底蓋I (101)放置。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盤(801)的正面朝向培養瓶I (100)的瓶壁外側、若干個培養盤(801)圍合成一整體,彼此相鄰的兩個培養盤(801)的側邊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瓶I (100)的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 (102)。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瓶II (300)的瓶口肩部設置帶蓋的抽濾口 II (30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肺炎支原體的培養與檢測裝置,屬于微生物培養技術領域。它包括培養瓶Ⅰ(100)、蓋中央帶有通孔(201)的瓶蓋(200)和培養瓶Ⅱ(300),所述瓶蓋(200)內部設置的內螺紋Ⅰ(211)、內螺紋Ⅱ(212)和內螺紋Ⅲ(213)將培養瓶Ⅰ(100)、培養瓶Ⅱ(300)與瓶蓋(200)連接,所述瓶蓋(200)內還設置墊片(500)、濾膜(600)、濾膜固定裝置(700),所述培養瓶Ⅰ(100)內設置培養支架(800),所述培養支架(800)包括若干個培養盤(801)或還包括若干個支桿(802)。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針對肺炎支原體設計,可有效復蘇肺炎支原體,培養肺炎支原體檢測快捷方便,鑒定肺炎支原體準確率高,能滿足臨床痰樣本培養和檢測的需要。
文檔編號C12M1/00GK203007259SQ2012207442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趙萬千, 王海晶, 楊揚, 楊焱焱 申請人:江蘇嘉語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