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its序列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ITS序列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總DNA的提取;2)以步驟1)中提取的DNA為模板,使用SEQ?ID?NO1和2所示引物進行PCR擴增反應;3)PCR產物直接測序;4)序列拼接、對比,建立NJ樹,鑒別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本發(fā)明首次運用ITS序列鑒別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該方法操作簡便、結果顯著、實用性強,可以快速、準確的鑒別開中黃芪及其混偽品,適于廣泛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種利用ITS序列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材來源品種鑒定【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利用ITS序列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黃芪是我國常用大眾藥材之一,2010版藥典收錄記載,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英黃苗(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中藥黃芪對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抗氧化、抗腫瘤、抗輻射、抗菌、抗病毒、保肝、利尿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0003]黃芪屬品種繁多,資源分布廣泛,且2010版藥典收錄的中藥黃芪來源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屬漸危種,雖然近幾年中藥種植面積逐漸增加,仍有供不應求的狀況發(fā)生。市場上關于黃芪的偽品,主要有華黃芪、土黃芪、紫花苜蓿、斜莖黃芪等,部分偽品含有生物堿等,誤服后果嚴重。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的鑒別對植物資源保護及藥用植物安全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分子鑒定方法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到中藥材的鑒別上。條形碼技術作為一種熱門、前沿的分子鑒定技術,在中藥材鑒定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發(fā)明以ITS序列為條形碼,運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準確鑒別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為條形碼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ITS序列鑒別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的分子鑒定方法。
[0005]具體步驟如下:1)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總DNA的提取;2)以步驟I)中提取的DNA為模板,使用ITS4R和ITS5F引物進行PCR擴增反應;3) PCR產物直接測序;4)序列拼接、對t:匕,建立Neighbor Joining Tree (NJ樹),鑒別中藥黃苗及其混偽品。
[0006]其中,PCR反應體系以25 μ I計為:
[0007]
【權利要求】
1.一種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取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的總DNA;2)以步驟I)中提取的DNA為模板,使用SEQID N0.1和2所示引物進行PCR擴增反應; 3)PCR產物直接測序; 4)序列拼接、對比,建立NJ樹,鑒別中藥黃芪及其混偽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應體系以25ul計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應條件為:94°C5min ;94°Clmin、50oC lmin、72DC 1.5min+3s/cycle,30cycles:72°C 7min。
4.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方法在鑒定黃芪及其混偽品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C12Q1/68GK104004819SQ201310060411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fā)明者】黃林芳, 林余霖, 鄭司浩, 陳士林 申請人: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