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漬提取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植物汁液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漬提取法。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漬提取法,包括對原料棗的多次的高溫浸漬提取。該方法為一種借助于保變溫專用浸漬罐和特殊工藝,可以大大減少果品可揮發性物質的逃逸,保證了產品原有的色香味。同時,提取過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可放心飲用。常期飲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抗病和抗衰老功能,具有補血、健腦、安神、補脾之功效,是一種天然、綠色、無公害、營養價值很高、老幼皆宜的佳品飲料。
【專利說明】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漬提取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植物汁液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日常飲食中不僅僅滿足于口感味道的需要,而且越來越注重飲食的營養保健、防病健體的功效。紅棗屬于純天然食物,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而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月旨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
[0003]常食用紅棗,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細胞: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紅棗中還含有抑制癌細胞,甚至可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物質。經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石,這是因為鮮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使體內多余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膽固醇少了,結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隨之減少。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松、產后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常會骨質疏松,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可是食原棗有許多不便,雖然市場上有多種以紅棗為主要原料的棗汁,但是現有提汁技術沒有很好的保住果品可揮發性物質。造成純紅棗汁的味道及口感不佳,只好調制后上市。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棗汁高溫浸潰提取法。該方法為借助于保變溫專用浸潰罐的一種比較收斂型提汁技術,可以大大減少果品可揮發性物質的逃逸,保證了產品原有的色香味。
[0005]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I)將棗洗凈、干燥;
[0007]2)將洗凈、干燥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在溫度為65?85°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一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一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5?1:4 ;
[0008]3)將經過步驟2)得到的第一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溫度為70?90°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二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二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第一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 ?1:4 ;
[0009]4)將經過步驟3)得到的第二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溫度為70?90°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三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三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第二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 ?1:4 ;
[0010]5)將所述第一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所述第二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所述第三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按照體積比1:1:1?1:2:2混合,得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
[0011]本發明所提供的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法制備得到的所述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具有純天然紅棗汁獨有的色香味,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0?12%,Ph值為6?7,而一般方法提得的棗汁其固形物含量一般為4?5%左右,即使固形物含量達到10%,但是可揮發性物質卻大部分被逃逸,色香味達不到本法所得效果,只好加入其他物質調配。
[0012]所述的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經過裝罐或裝袋、封口、巴氏殺菌、冷卻、包裝,既得成品棗汁。本棗汁在加工的全部過程中未加入別的其他任何物質,只含有紅棗中原有的營養成份,故其口感微甘,色澤自然,味道純正,真正體現出純天然紅棗汁獨有的風味。重復浸潰提汁的次數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
[00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包括筒狀的罐身和罐蓋,所述罐身和罐蓋合圍成浸潰工作空間,所述罐蓋上設置有溫度計和排氣管,在所述排氣管處于所述浸潰罐外部的一端上設置有排氣閥,在所述罐身的底部設置有出汁口、冷凝水出口 ;在所述罐身的下部設置有蒸汽入口 ;在所述罐身的上部設置有冷卻水進口、冷卻水出口和補水器,所述冷卻水進口與所述冷卻水出口通過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里的冷卻管互相連通,所述冷卻管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的上部;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還設置有篩桶。
[0014]優選的,所述篩桶包括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所述圓形的上蓋分為兩個半圓形上蓋,其中一個半圓形上蓋固定在桶身上,另一個半圓形上蓋可以沿所述圓形的上蓋的直徑線向上轉動,從而打開以放入物品。所述圓形的底蓋分為兩個半圓形底蓋,所述兩個半圓形底蓋均可以沿著所述圓形的底蓋的直徑線向下轉動,從而打開以導出物品。所述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均為網孔結構。
[0015]優選的,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所述篩桶的下方還設置有夾層鍋,所述蒸汽入口連接所述夾層鍋。
[0016]優選的,所述出汁口設置有出汁口閥,所述冷凝水出口設置有冷凝水出口閥,所述補水器設置有補水器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中篩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中篩桶的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均閉合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中篩桶的可轉動的半圓形上蓋打開且兩個半圓形的底蓋打開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21]附圖1至4中各個標號所代表的結構如下:
[0022]1、罐身,2、罐蓋,3、溫度計,4、排氣管,5、出汁口,6、冷凝水出口,7、蒸汽入口,8、冷卻水進口,9、冷卻水出口,10、補水器,11、篩桶,12、桶身,13、圓形的上蓋,14、圓形的底蓋,15、篩桶架。
【具體實施方式】[0023]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4]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包括筒狀的罐身I和罐蓋2,所述罐身和罐蓋合圍成浸潰工作空間,所述罐蓋上設置有溫度計3和排氣管4,在所述排氣管的處于所述浸潰罐外部的一端上設置有排氣閥。
[0025]在所述罐身的底部設置有出汁口 5、冷凝水出口 6,所述出汁口設置有出汁口閥,所述冷凝水出口設置有冷凝水出口閥。
[0026]在所述罐身的下部設置有蒸汽入口 7。
[0027]在所述罐身的上部設置有冷卻水進口 8、冷卻水出口 9和補水器10,所述冷卻水進口與所述冷卻水出口通過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里的冷卻管連接,所述冷卻管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的上部。
[0028]如圖2、圖3所示,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還設置有篩桶11,所述篩桶包括桶身12、圓形的上蓋13和圓形的底蓋14,所述圓形的上蓋分為兩個半圓形上蓋,其中一個半圓形上蓋固定在桶身上,另一個半圓形上蓋可以沿所述圓形的上蓋的直徑線向上轉動,從而打開以放入物品。所述圓形的底蓋分為兩個半圓形底蓋,所述兩個半圓形底蓋均可以沿著所述圓形的底蓋的直徑線向下轉動,從而打開以導出物品。所述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均為網孔結構。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可通過篩桶架15組裝起來。
[0029]如圖3所示,篩桶的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均閉合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30]如圖4所示,為篩桶的可轉動的半圓形上蓋打開且兩個半圓形的底蓋打開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0031]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所述篩桶的下方還設置有夾層鍋,所述蒸汽入口連接所述夾層鍋,用于對浸潰工作空間內部進行加熱。
[0032]實施例1
[0033]一種純天然紅棗汁,由下列工藝制成。(I)提汁:打開罐蓋,投入優質無病蟲害洗清好的純天然紅棗適量,以棗與水的比例為1:2,加入80°C純凈水,加蓋、鎖扣、全封閉,開啟蒸汽閥,使罐內溫度保持在80°C,30分鐘后,打開排氣閥和補水閥,讓80°C的水補進罐中,直至水從排氣閥溢出,同時排出罐內紅棗受熱排放出的空氣;關閉排氣閥,保溫20小時后冷卻,關閉蒸汽閥,開啟冷卻水閥門,讓涼水在罐體上部的夾層中循環,2?4小時后罐內汁液達20°C左右時停止冷卻。關閉冷卻水閥、補水閥,打開出汁閥和排氣閥,使棗汁通過120#過濾后進入混合罐,這為紅棗的第一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9%。待罐內汁液全部流出后關閉出汁閥,打開浸潰罐蓋,加入85°C純凈水,照以上工序進行2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12%。照2次工序進行3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10%。(2)混合調配:3次提出的棗汁混合可得固形物含量為10.5%的純天然紅棗汁。(3)裝罐、封口、巴氏殺菌。
[0034]實施例2
[0035]一種純天然紅棗汁,由下列工藝制成。(I)提汁:打開罐蓋,投入無病蟲害洗清好的4級純天然紅棗適量,以棗與水的比例為1:2,加入90°C純凈水,加蓋、鎖扣、全封閉,開啟蒸汽閥,使罐內溫度保持在80°C,30分鐘后,打開排氣閥和補水閥,讓90°C的水補進罐中,直至水從排氣閥溢出,同時排出罐內紅棗受熱排放出的空氣;關閉排氣閥,保溫20小時后冷卻,關閉蒸汽閥,開啟冷卻水閥門,讓涼水在罐體上部的夾層中循環,2-4小時后罐內汁液達20°C左右時停止冷卻。關閉冷卻水閥、補水閥,打開出汁閥和排氣閥,使棗汁通過120#過濾后進入混合罐,這為紅棗的第一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8%。待罐內汁液全部流出后關閉出汁閥,打開浸潰罐蓋,加入95°C純凈水,照以上工序進行2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11%。照2次工序進行3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7.5%。(2)混合調配:3次提出的棗汁混合可得固形物含量為9%的純天然紅棗汁。(3)裝罐、封口、巴氏殺菌。
[0036]實施例3
[0037]本發明所提供的純天然紅棗汁,還可以借助本發明所提供的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來制備,工藝方法如下:
[0038](I)提汁:打開罐蓋2,將固定好圓形的下蓋14的篩桶11置于浸潰罐中,旋起圓形的上蓋13的可轉動的半圓形上蓋,投入無病蟲害洗清好的未分級的純天然紅棗適量到篩桶11,固定圓形的上蓋13,在加入水到罐身I中,以棗與水的比例為1:2,加入85°C純凈水,加蓋、鎖扣、全封閉,開啟蒸汽閥,蒸汽由蒸汽入口 7進入罐身下部,結合配備的夾層鍋,使罐內溫度保持在80°C,30分鐘后,打開排氣管4的排氣閥和補水器10的補水閥,讓85°C的水補進罐中,直至水從排氣閥溢出,同時排出罐內紅棗受熱排放出的空氣;關閉排氣閥,保溫20小時后冷卻,關閉蒸汽閥和補水閥,開啟冷卻水進口 8的冷卻水閥門,讓涼水在罐體上部的夾層中的冷卻管中循環,2-4小時后罐內汁液達20°C左右時停止冷卻。關閉冷卻水進口 8的冷卻水閥,打開出汁口 5的出汁閥和排氣閥,使棗汁通過120#過濾后進入混合罐,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8.5%。待罐內汁液全部流出后關閉出汁閥,打開浸潰罐上蓋13,加入90°C純凈水,照以上工序進行2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11.5%。照2次工序進行3次提汁,所得棗汁固形物含量為8%。(2)混合調配:3次提出的棗汁混合可得固形物含量為9.5%的純天然紅棗汁。(3)裝罐、封口、巴氏殺菌。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率洗凈、干燥; 2)將洗凈、干燥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在溫度為65?85°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一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一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5?1:4 ; 3)將經過步驟2)得到的第一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溫度為70?90°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二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二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第一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 ?1:4 ; 4)將經過步驟3)得到的第二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置于浸潰罐內并密封,溫度為70?90°C條件下保溫12?20小時,之后降溫2?6小時至室溫,過濾后得到第三次浸潰提取的棗汁和第三次提汁后的棗,其中:所述第二次提汁后的棗與水混合時的重量比為1:1 ?1:4 ; 5)將所述第一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所述第二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所述第三次浸潰提取的棗汁按照體積比1:1:1?1:2:2混合,得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法制備得到的所述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9?12%,ph值為5.5 ~ 6.5o
3.—種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在制備棗汁飲品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的多次浸潰提取混合棗汁經過裝罐或裝袋、封口、巴氏殺菌、冷卻、包裝,既得成品的棗汁飲品。
4.一種棗汁的高溫浸潰提取用的浸潰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狀的罐身和罐蓋,所述罐身和罐蓋合圍成浸潰工作空間,所述罐蓋上設置有溫度計和排氣管,在所述排氣管處于所述浸潰罐外部的一端上設置有排氣閥,在所述罐身的底部設置有出汁口和冷凝水出口 ;在所述罐身的下部設置有蒸汽入口 ;在所述罐身的上部設置有冷卻水進口、冷卻水出口和補水器,所述冷卻水進口與所述冷卻水出口通過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里的冷卻管互相連通,所述冷卻管設置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的上部;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還設置有篩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浸潰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篩桶包括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所述圓形的上蓋分為兩個半圓形上蓋,其中一個半圓形上蓋固定在桶身上,另一個半圓形上蓋可以沿所述圓形的上蓋的直徑線向上轉動,所述圓形的底蓋分為兩個半圓形底蓋,所述兩個半圓形底蓋均可以沿著所述圓形的底蓋的直徑線向下轉動,所述桶身、圓形的上蓋和圓形的底蓋均為網孔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浸潰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浸潰工作空間內、所述篩桶的下方還設置有夾層鍋,所述蒸汽入口連接所述夾層鍋。
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浸潰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汁口設置有出汁口閥,所述冷凝水出口設置有冷凝水出口閥,所述補水器上設置有補水器閥。
【文檔編號】A23L2/46GK103948117SQ201410178600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許月平 申請人:許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