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制作豆腐坯→前期發酵→后期發酵→裝壇→成品包裝,其中,各主要步驟如下:(1)制作豆腐坯:將大豆通過浸泡、磨漿、濾渣、點漿、蹲腦、壓榨成形、切塊后制備而成。(2)前期發酵:前期發酵是發霉過程,即豆腐坯培養毛霉或根霉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使豆腐坯長滿菌絲。(3)后期發酵:后期發酵是利用豆腐坯上生長的毛霉以及配料中各種微生物作用,使腐乳成熟,形成色、香、味的過程。采用以上方法制備出的霉豆腐滋味鮮美,咸淡適口,無異味,塊形整齊、均勻、質地細膩、無雜質。微生物指標大腸桿菌群近似值小于30個/100g。
【專利說明】—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霉?腐生廣制備工藝,屬于?制品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霉豆腐,又被稱作醬豆腐、乳豆腐、腐乳、長毛豆腐,是我國著名的民族發酵食品之一,它是以大豆為原料,經過磨漿、制坯、長毛、腌坯、裝瓶后經過微生物發酵釀制而成的。它起源于民間,植根于民間,以獨特的工藝,鮮美的味道,豐富的營養,低廉的價格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至今仍是重要的家庭佐餐品和調味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以便制備出具有較好風味的霉?腐制品。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 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制作豆腐坯一前期發酵一后期發酵一裝壇一成品包裝,其中,各主要步驟如下:
(I)制作豆腐坯:將大豆通過浸泡、磨漿、濾渣、點漿、蹲腦、壓榨成形、切塊后制備而成,浸泡大豆時,泡豆水溫、時間、水質三者都會影響泡豆質量。泡豆水溫要在25°c以下,溫度過高,使泡豆水容易變酸,對提取大豆蛋白不利,夏季氣溫高,要多次換水,降低溫度,浸泡時間為24~100小時。蹲腦以后豆腐花下沉,黃漿水澄清。壓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0~75%,厚薄均勻,壓榨成型后切成4X4X1.6cm的小塊。
[0006](2)前期發酵:前期發酵是發霉過程,即豆腐坯培養毛霉或根霉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使豆腐坯長滿菌絲,形成柔軟、細密而堅韌的皮膜并積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后期發酵中將蛋白質慢慢水解,除了選用優良菌種外,還要掌握毛霉的生長規律,控制好培養溫度、濕度及時間等條件。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2a)接種:將已劃塊的豆腐坯放入蒸籠格或木框竹底盤,豆腐坯需側面放置,行間距為0.8~1.2cm,以便通氣散熱,調節好溫度,有利于毛霉菌生長。每個三角瓶種加入冷開水300~500ml,用竹棒將菌絲打碎,充分搖勻,用紗布過濾,濾渣再加300~500ml冷開水洗滌一次,過濾,兩次濾液混合,制成孢子懸液。采用噴霧接種,或將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后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內,增大含水量影響毛霉生長。一般IOOkg大豆的豆腐坯接種兩個三角瓶的種子液,高溫季節,可在菌液中加入少許食醋,使菌液在PH3~5抑制雜菌生長?;驅⑸L好麩曲接種,低溫干燥磨細成菌粉,用細篩將干菌粉篩于豆腐坯上,要求均勻,每面都有菌粉,接種量為大豆重量的I~3%。
[0007](2b)培養:將培養盤堆高疊放,上面蓋一空盤,四周以濕布保濕,春秋季一般在20°C左右,培養48小時,冬季保持室溫16°C,培養72小時,夏季氣溫高,室溫30°C,培養30小時。發酵終止要視毛霉菌老熟程度而定,一般生產青方時發霉稍嫩些,當菌絲長成白色棉絮狀即可,此時,毛霉蛋白酶活性尚未達到高峰,蛋白質分解作用不致太旺盛,否則會導致豆腐破碎(因臭豆腐后期發酵較強烈)。紅腐乳前期發酵要稍老些,呈淡黃色。前期發酵毛霉生長發育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孢子發芽階段、菌絲生長階段、孢子形成階段。當豆腐坯表面開始長有菌絲后,即長有毛絨狀的菌絲后,要進行翻籠,一般三次左右。
[0008](2c)腌坯:當菌絲開始變成淡黃色,并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時,即可散籠,開窗通風,降溫涼花,停止發霉,促進毛霉產生蛋白酶,8~10小時后結束前期發酵,立即搓毛腌制。進入腌坯過程,先將相互依連的菌絲分開,并用手抹到時,使其包住豆腐坯,放入大缸中腌制,大缸下面離缸底20cm左右鋪一塊中間有孔直徑約為15cm的圓形木板,將毛還放在木板上,沿缸壁排至中心,要相互排緊,腌坯時應注意使未長菌絲的一面靠邊,不要朝下,防止成品變型。采用分層加鹽法腌坯,用鹽量分層加大,最后撒一層蓋面鹽。每千塊坯(4X4X 1.6cm)春秋季用鹽6kg,冬季用鹽5.7kg,夏季用鹽6.2kg。腌還時間冬季約7天,春秋季約5天,夏季約2天。腌坯要求NaCl含量在12~14%,腌坯后3~4天后要壓坯,即再加入食鹽水,腌過坯面,腌潰時間3~6天。腌坯結束后,打開缸底通口,放出鹽水放置過夜,使鹽還干燥收縮。
[0009](3)后期發酵:后期發酵是利用豆腐坯上生長的毛霉以及配料中各種微生物作用,使腐乳成熟,形成色、香、味的過程,包括裝壇、灌湯、貯藏等工序,具體為:
(3a)裝壇取出鹽坯,將鹽水浙干,點數裝入壇內,裝時不能過緊,以免影響后期發酵,使發酵不完全,中間有夾心,將鹽坯依次排列,用手壓平,分層加入配料,如少許紅曲、面曲、紅椒粉,裝滿后灌入湯料。
[0010](3b)配料灌湯:配好的湯料灌入壇內或瓶內,灌料的多少視你所需要的品種而定,但不宜過滿,以免發酵湯料涌出壇或瓶外。腐乳湯料的配制,因配料不同,形成腐乳各種花色品種和風味,主要包括紅方腐乳湯料、青方腐乳湯料、白方腐乳湯料、辣方腐乳湯料。其中,所述紅方腐乳湯料配方為:紅曲2~4kg、面曲I~3kg、黃酒10~15kg、浸泡2~3天,磨細成漿后加入黃酒55~65kg,白糖2~8kg。順序加曲面150g,荷葉I~2張,封面食鹽150g,封面燒酒150g。
[0011]所述青方腐乳湯料:用冷開水400~500g,黃楽;水50~100g,再用花鹵及鹽水補足,所用濃度為7~10%,每壇加封面燒酒50g。
[0012]所述白方腐乳湯料:用16%的鹽水配制含12度米酒作為湯料,酒的用量為2~4%,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也可以加少許黃漿水以增加風味。
[0013]所述辣方腐乳湯料--每I千塊用46度燒酒5~10kg、辣椒粉0.7~1.9kg左右、12度的甜酒8~12kg、紅曲0.8~1.2kg、白糖I~2kg、味精8~12g。
[0014]配料的制備:采用混合香辛調料,其中混合香辛調料的配比為:1kg混合香辛調料中,良姜0.20kg,辣椒粉0.50kg,花椒0.12kg、陳皮0.04kg、桂皮0.04kg、甘草0.03kg、芝麻0.03kg、白糖0.04kg、味精0.02kg ;其中,花椒、陳皮、桂皮、甘草昆合烘干磨粉后加入。以上各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勻,加入少許熱沸的油和白酒,也可加入許的黃漿水調濕。
[0015](3c)封口貯藏裝壇灌湯后加蓋,采用瓷壇并在壇底加一兩片洗凈并涼干的荷葉,再在壇口加蓋荷葉,再用水泥或豬血拌熟石膏封口。在常溫下貯藏,一般需3個月以上,才會達到腐乳應有的品質,青方與白方腐乳因含水較高,只需1~2個月即可成熟。
[0016]上述工藝中,菌種培養方法采用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或者三角瓶菌種培養基,具體為: (I)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所需組分為飴糖15g、蛋白胨1.5g、瓊脂2g、水100ml,PH值為6 ;采用馬鈴薯培養基:具體步驟為,將馬鈴薯洗耳恭聽凈、去皮、稱取20g切成小薄片,力口水煮沸15?20分鐘,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加水補充至IOOml,加入瓊脂2g,煮溶后加入葡萄糖2g拌勻,分裝試管,裝量為試管的1/5,塞上棉塞,包扎后滅菌,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然后將試管擺成斜面,接種毛霉或根霉,其中,毛酶培養溫度為15 — 20°C,根霉培養溫度為28— 30°C ;培養3天左右,SP為試管菌種。
[0017](2)三角瓶菌種培養基:組分為麩皮100g、蛋白胨IgdK 100ml,具體步驟為:將蛋白胨溶于水中,然后與麩皮拌勻,裝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裝50g培養料,塞上棉塞,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滅菌后趁熱搖散,冷卻后接入試管菌種一小塊,25— 28°C培養,2— 3天后長滿菌絲有大量孢子備用。
[0018]該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以上方法制備出的霉豆腐滋味鮮美,咸淡適口,無異味,塊形整齊、均勻、質地細膩、無雜質。所生產出的紅腐乳:表面紅色或棗紅色,內部杏黃色,有脂香、酒香。白腐乳:乳黃色,具有白腐乳特有的香氣。青腐乳:豆青色,具有青腐乳特殊香氣。微生物指標大腸桿菌群近似值(個/IOOg)小于30個。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發明。
[0020]本實施例中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制作豆腐坯一前期發酵—后期發酵一裝壇一成品包裝。
[0021](I)制作豆腐坯:將大豆通過浸泡、磨漿、濾渣、點漿、蹲腦、壓榨成形、切塊后制備而成,浸泡大豆時,泡豆水溫、時間、水質三者都會影響泡豆質量。泡豆水溫要在25°C以下,溫度過高,使泡豆水容易變酸,對提取大豆蛋白不利,夏季氣溫高,要多次換水,降低溫度,浸泡時間為24?100小時。蹲腦以后豆腐花下沉,黃漿水澄清。壓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5?70%為宜,厚薄均勻,壓榨成型后切成4X4X 1.6cm的小塊。
[0022](2)前期發酵:前期發酵是發霉過程,即豆腐坯培養毛霉或根霉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使豆腐坯長滿菌絲,形成柔軟、細密而堅韌的皮膜并積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后期發酵中將蛋白質慢慢水解,除了選用優良菌種外,還要掌握毛霉的生長規律,控制好培養溫度、濕度及時間等條件。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2a)接種:將已劃塊的豆腐坯放入蒸籠格或木框竹底盤,豆腐坯需側面放置,行間留空間,0.8?1.2cm,以便通氣散熱,調節好溫度,有利于毛霉菌生長。每個三角瓶種加入冷開水400ml,用竹棒將菌絲打碎,充分搖勻,用紗布過濾,濾渣再加400ml冷開水洗滌一次,過濾,兩次濾液混合,制成孢子懸液??刹捎脟婌F接種,也可將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后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內,增大含水量影響毛霉生長。一般IOOkg大豆的豆腐坯接種兩個三角瓶的種子液,高溫季節,可在菌液中加入少許食醋,使菌液在PH3?5抑制雜菌生長?;驅⑸L好麩曲接種,低溫干燥磨細成菌粉,用細篩將干菌粉篩于豆腐坯上,要求均勻,每面都有菌粉,接種量為大豆重量的1%。
[0023](2b)培養:將培養盤堆高疊放,上面蓋一空盤,四周以濕布保濕,春秋季一般在20°C左右,培養48小時,冬季保持室溫16°C,培養72小時,夏季氣溫高,室溫30°C,培養30小時。發酵終止要視毛霉菌老熟程度而定,一般生產青方時發霉稍嫩些,當菌絲長成白色棉絮狀即可,此時,毛霉蛋白酶活性尚未達到高峰,蛋白質分解作用不致太旺盛,否則會導致豆腐破碎(因臭豆腐后期發酵較強烈)。紅腐乳前期發酵要稍老些,呈淡黃色。前期發酵毛霉生長發育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孢子發芽階段、菌絲生長階段、孢子形成階段。當豆腐坯表面開始長有菌絲后,即長有毛絨狀的菌絲后,要進行翻籠,一般三次左右。
[0024](2c)腌坯:當菌絲開始變成淡黃色,并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時,即可散籠,開窗通風,降溫涼花,停止發霉,促進毛霉產生蛋白酶,8~10小時后結束前期發酵,立即搓毛腌制。進入腌坯過程,先將相互依連的菌絲分開,并用手抹到時,使其包住豆腐坯,放入大缸中腌制,大缸下面離缸底20cm左右鋪一塊中間有孔直徑約為15cm的圓形木板,將毛還放在木板上,沿缸壁排至中心,要相互排緊,腌坯時應注意使未長菌絲的一面靠邊,不要朝下,防止成品變型。采用分層加鹽法腌坯,用鹽量分層加大,最后撒一層蓋面鹽。每千塊坯(4X4X 1.6cm)春秋季用鹽6kg,冬季用鹽5.7kg,夏季用鹽6.2kg。腌還時間冬季約7天,春秋季約5天,夏季約2天。腌坯要求NaCl含量在12~14%,腌坯后3~4天后要壓坯,即再加入食鹽水,腌過坯面,腌潰時間3~6天。腌坯結束后,打開缸底通口,放出鹽水放置過夜,使鹽還干燥收縮。
[0025](3)后期發酵:后期發酵是利用豆腐坯上生長的毛霉以及配料中各種微生物作用,使腐乳成熟,形成色、香、味的過程,包括裝壇、灌湯、貯藏等工序,具體為:
(3a)裝壇取出鹽坯,將鹽水浙干,點數裝入壇內,裝時不能過緊,以免影響后期發酵,使發酵不完全,中間有夾心,將鹽坯依次排列,用手壓平,分層加入配料,如少許紅曲、面曲、紅椒粉,裝滿后灌入湯料。
[0026](3b)配料灌湯:配好的湯料灌入壇內或瓶內,灌料的多少視你所需要的品種而定,但不宜過滿,以免發酵湯 料涌出壇或瓶外。腐乳湯料的配制,因配料不同,形成腐乳各種花色品種和風味,主要包括紅方腐乳湯料、青方腐乳湯料、白方腐乳湯料、辣方腐乳湯料。其中,所述紅方腐乳湯料配方為:紅曲3kg、面曲1.2kg、黃酒12.5kg、浸泡2~3天,磨細成漿后加入黃酒57.8kg,白糖4kg。順序加曲面150g,荷葉I~2張,封面食鹽150g,封面燒酒150g。
[0027]所述青方腐乳湯料:用冷開水450g,黃楽;水75g,再用花鹵及鹽水補足,所用濃度為7~10%,每壇加封面燒酒50g。
[0028]所述白方腐乳湯料:用16%的鹽水配制含12度米酒作為湯料,酒的用量為2~4%,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也可以加少許黃漿水以增加風味。
[0029]所述辣方腐乳湯料:每I千塊用46度燒酒9kg、辣椒粉0.9kg左右、12度的甜酒IOkg左右、紅曲Ikg左右、白糖1.2kg、味精IOgo
[0030]配料的制備:采用混合香辛調料,其中混合香辛調料的配比為:1kg混合香辛調料中,良姜0.20kg,辣椒粉0.50kg,花椒0.12kg、陳皮0.04kg、桂皮0.04kg、甘草0.03kg、芝麻
0.03kg,、白糖0.04kg、味精0.02kg ;其中,花椒、陳皮、桂皮、甘草昆合烘干磨粉后加入。以上各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勻,加入少許熱沸的油和白酒,也可加入許的黃漿水調濕。
[0031](3c)封口貯藏裝壇灌湯后加蓋,采用瓷壇并在壇底加一兩片洗凈并涼干的荷葉,再在壇口加蓋荷葉,再用水泥或豬血拌熟石膏封口。在常溫下貯藏,一般需3個月以上,才會達到腐乳應有的品質,青方與白方腐乳因含水較高,只需1`2個月即可成熟。[0032]上述工藝中,菌種培養方法采用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或者三角瓶菌種培養基,具體為:
(I)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所需組分為飴糖15g、蛋白胨1.5g、瓊脂2g、水100ml,PH值為6 ;采用馬鈴薯培養基:具體步驟為,將馬鈴薯洗耳恭聽凈、去皮、稱取20g切成小薄片,力口水煮沸15?20分鐘,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加水補充至IOOml,加入瓊脂2g,煮溶后加入葡萄糖2g拌勻,分裝試管,裝量為試管的1/5,塞上棉塞,包扎后滅菌,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然后將試管擺成斜面,接種毛霉或根霉,其中,毛酶培養溫度為15—201:,根霉培養溫度為28— 30°C ;培養3天左右,即為試管菌種。
[0033](2)三角瓶菌種培養基:組分為麩皮100g、蛋白胨IgdK 100ml,具體步驟為:將蛋白胨溶于水中,然后與麩皮拌勻,裝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裝50g培養料,塞上棉塞,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滅菌后趁熱搖散,冷卻后接入試管菌種一小塊,25— 28°C培養,2— 3天后長滿菌絲有大量孢子備用。
[0034]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制作豆腐坯一前期發酵一后期發酵—裝壇一成品包裝,其特征在于:各主要步驟如下: (1)制作豆腐坯:將大豆通過浸泡、磨漿、濾渣、點漿、蹲腦、壓榨成形、切塊后制備而成,;泡豆水溫要在25°c以下,浸泡時間為24~100小時;蹲腦以后豆腐花下沉,黃漿水澄清;壓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0~75%,厚薄均勻,壓榨成型后切成4X4X 1.6cm的小塊; (2)前期發酵,采用培養的菌種進行以下操作,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2a)接種:將已劃塊的豆腐坯放入蒸籠格或木框竹底盤,豆腐坯需側面放置,行間距為0.8~1.2cm,以便通氣散熱,調節好溫度,有利于毛霉菌生長;每個三角瓶種加入冷開水300~500ml,用竹棒將菌絲打碎,充分搖勻,用紗布過濾,濾渣再加300~500ml冷開水洗滌一次,過濾,兩次濾液混合,制成孢子懸液;采用噴霧接種,或將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后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內,增大含水量影響毛霉生長;每IOOkg大豆的豆腐坯接種兩個三角瓶的種子液,高溫季節,在菌液中加入少許食醋,使菌液在PH3~5抑制雜菌生長;或將生長好麩曲接種,低溫干燥磨細成菌粉,用細篩將干菌粉篩于豆腐坯上,要求均勻,每面都有菌粉,接種量為大豆重量的I~3% ; (2b)培養:將培養盤堆高疊放,上面蓋一空盤,四周以濕布保濕,春秋季一般在20°C,培養48小時,冬季保持室溫16°C,培養72小時,夏季氣溫高,室溫30°C,培養30小時;當豆腐坯表面開始長有菌絲后,即長有毛絨狀的菌絲后,要進行翻籠,一般三次; (2c)腌坯:當菌絲開始變成淡黃色,并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時,即可散籠,開窗通風,降溫涼花,停止發霉,促進毛霉產生蛋白酶,8~10小時后結束前期發酵,立即搓毛腌制;進入腌坯過程,先將相互依連的菌絲分開,并用手抹到時,使其包住豆腐坯,放入大缸中腌制,大缸下面離 缸底20cm左右鋪一塊中間有孔直徑約為15cm的圓形木板,將毛還放在木板上,沿缸壁排至中心,要相互排緊,腌坯時應注意使未長菌絲的一面靠邊,不要朝下,防止成品變型;采用分層加鹽法腌坯,用鹽量分層加大,最后撒一層蓋面鹽;每千塊坯(4X4X1.6cm)春秋季用鹽6kg,冬季用鹽5.7kg,夏季用鹽6.2kg ;腌還時間冬季約7天,春秋季約5天,夏季約2天;腌坯要求NaCl含量在12~14%,腌坯后3~4天后要壓坯,即再加入食鹽水,腌過還面,腌潰時間3~6天;腌還結束后,打開缸底通口,放出鹽水放置過夜,使鹽坯干燥收縮; (3)后期發酵,具體為: (3a)裝壇取出鹽坯,將鹽水浙干,點數裝入壇內,將鹽坯依次排列,用手壓平,分層加入配料,如少許紅曲、面曲、紅椒粉,裝滿后灌入湯料; (3b)配料灌湯:配好的湯料灌入壇內或瓶內,腐乳湯料的配制,因配料不同,形成腐乳各種花色品種和風味,主要包括紅方腐乳湯料、青方腐乳湯料、白方腐乳湯料、辣方腐乳湯料; (3c)封口貯藏裝壇灌湯后加蓋,采用瓷壇并在壇底加一兩片洗凈并涼干的荷葉,再在壇口加蓋荷葉,再用水泥或豬血拌熟石膏封口 ;在常溫下貯藏,一般需3個月以上,才會達到腐乳應有的品質,青方與白方腐乳因含水較高,只需1~2個月即可成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菌種培養方法采用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或者三角瓶菌種培養基,具體為: (I)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所需組分為飴糖15g、蛋白胨1.5g、瓊脂2g、水100ml,PH值為6 ;采用馬鈴薯培養基:具體步驟為,將馬鈴薯洗耳恭聽凈、去皮、稱取20g切成小薄片,加水煮沸15~20分鐘,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加水補充至100mL,加入瓊脂2g,煮溶后加入葡萄糖2g拌勻,分裝試管,裝量為試管的1/5,塞上棉塞,包扎后滅菌,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然后將試管擺成斜面,接種毛霉或根霉,其中,毛酶培養溫度為15 — 20°C,根霉培養溫度為28— 30°C ;培養3天左右,SP為試管菌種; (2)三角瓶菌種培養基:組分為麩皮100g、蛋白胨IgdK 100ml,具體步驟為:將蛋白胨溶于水中,然后與麩皮拌勻,裝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裝50g培養料,塞上棉塞,在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中采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鐘,滅菌后趁熱搖散,冷卻后接入試管菌種一小塊,25— 28°C培養,2— 3天后長滿菌絲有大量孢子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采用的紅方腐乳湯料配方為:紅曲2~4kg、面曲I~3kg、黃酒10~15kg、浸泡2~3天,磨細成衆后加入黃酒55~65kg,白糖2~8kg ;順序加曲面150g,荷葉I~2張,封面食鹽150g,封面燒酒150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采用的所述青方腐乳湯料:用冷開水400~500g,黃衆水50~100g,再用花鹵及鹽水補足,所用濃度為7~10%,每壇加封面燒酒50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采用的所述白方腐乳湯料:用16%的鹽水配制含12度米酒作為湯料,酒的用量為2~4%,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也可以加少許黃漿水以增加風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采用的所述辣方腐乳湯料:每I千塊用46度燒酒5~10kg、辣椒粉0.7~1.9kg左右、12度的甜酒8~12kg、紅曲0.8~1.2kg、白糖I~2kg、味精8~12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霉豆腐生產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述配料制備方法為,采用混合香辛調料,其中混合香辛調料的配比為:1kg混合香辛調料中,良姜0.20kg,辣椒粉0.50kg,花椒0.12kg、陳皮0.04kg、桂皮0.04kg、甘草0.03kg、芝麻.0.03kg、白糖0.04kg、味精0.02kg ;其中,花椒、陳皮、桂皮、甘草昆合烘干磨粉后加入;以上各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勻,加入熱沸的油和白酒,或者加入少許的黃漿水調濕。
【文檔編號】A23C20/02GK104012668SQ201410308496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桑煜 申請人:紹興百年王萬泰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