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碎裝置,包括:杯體;精磨裝置,設置在杯體內,精磨裝置包括靜磨筒(11)和可轉動地設置在靜磨筒(11)內的動磨(12),靜磨筒(11)和動磨(12)之間形成精磨間隙;導料裝置,設置在杯體內并位于精磨裝置的下方,其中,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粉碎裝置粉碎效果較好。
【專利說明】粉碎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粉碎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健康營養的需求越來越大,粉碎裝置比如豆漿機產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現有技術中的豆漿機產品結構基本相同,均為機頭上置式的產品,電機與刀片均安裝在機頭處,通過電機帶動刀片旋轉進行粉碎切割。上述粉碎裝置的缺點如下:
[0003]1、制漿效果不好,市場上現有的刀片式豆漿機粉碎效果差,渣多,很多營養由于豆渣多而流失,渣多也造成過濾困難;
[0004]2、清洗,現有的豆漿機都是機頭上置式,電機和刀片都置于機頭處,機頭過重,且難以密封,消費者清洗十分困難,經常由于沖洗導致機頭進水,豆漿機損壞;刀片外露,清洗困難,甚至對消費者使用安全帶來威脅;
[0005]3、噪音,刀片式結構需要較高的轉速才能實現較好的粉碎效果,導致其噪音增大,影響消費者的正常使用。
[0006]此外,也有部分采用磨輪進行研磨的產品,但其結構異常復雜,研磨系統需通過水泵及管道實現循環研磨。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粉碎效果較好的粉碎裝置。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粉碎裝置,包括:杯體;精磨裝置,設置在杯體內,精磨裝置包括靜磨筒和可轉動地設置在靜磨筒內的動磨,靜磨筒和動磨之間形成精磨間隙;導料裝置,設置在杯體內并位于精磨裝置的下方,其中,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
[0009]進一步地,精磨間隙在0.1mm至0.3mm的范圍內。
[0010]進一步地,精磨間隙為0.lmm、0.15mm或者0.2mm。
[0011]進一步地,靜磨筒的磨齒的高度在Imm至50_的范圍內。
[0012]進一步地,導料裝置包括螺旋導料槽,粉碎裝置還包括導料筒,導料筒套設在導料裝置和精磨裝置外,導料筒上設有進料口,制漿物料通過進料口進入螺旋導料槽,并通過螺旋導料槽進入至精磨間隙內。
[0013]進一步地,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螺旋導料槽的過流面積逐漸減小。
[0014]進一步地,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螺旋導料槽的槽深和/或槽寬逐漸減小。
[0015]進一步地,導料裝置還包括:可轉動地設置在導料筒內的導料桿,導料桿包括桿體和螺旋導料體,螺旋導料體設置在桿體外表面上與桿體共同形成螺旋導料槽,桿體的直徑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逐漸增大。[0016]進一步地,粉碎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動磨和導料桿的電機,電機轉速為空載轉速為2000-12000轉/分,負載轉速為1000-10000轉/分。
[0017]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粉碎裝置在工作時,制漿物料通過導料裝置后進入至精磨裝置內。導料裝置能夠對制漿物料進行導料,導料后的制漿物料通過精磨裝置精細研磨后從精磨裝置的上部或側部的出漿口流出。流出后的制漿物料受旋轉渦流影響再次進入底部進料口循環粉碎。根據發明人的實驗驗證得出,當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時,粉碎效果最好,制漿后的殘渣最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9]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粉碎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示意圖;
[0020]圖2示出了圖1的粉碎裝置工作時漿料的循環路徑;
[0021]圖3示出了圖1的粉碎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示出了圖1的粉碎裝置的導料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3]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粉碎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示意圖。
[0024]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5]11、靜磨筒;12、動磨;13、缺口 ;21、進料口 ;22、螺旋導料槽;23、導料筒;24、導料桿;241、桿體;242、螺旋導料體;243、粉碎刀;31、軸;32、軸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6]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7]如圖1至圖4所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粉碎裝置包括:杯體、精磨裝置和導料裝置。精磨裝置設置在杯體內,精磨裝置包括靜磨筒11和可轉動地設置在靜磨筒11內的動磨12,靜磨筒11和動磨12之間形成精磨間隙。導料裝置設置在杯體內并位于精磨裝置的下方。其中,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
[0028]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粉碎裝置在工作時,制漿物料(比如豆子、五谷等)通過導料裝置后進入至精磨裝置內。導料裝置能夠對制漿物料進行導料,導料后的制漿物料通過精磨裝置精細研磨后從精磨裝置的上部或側部的出漿口流出。流出后的制漿物料受旋轉渦流影響再次進入底部進料口循環粉碎。循環路徑如圖2所示。根據發明人的實驗驗證得出,當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時,粉碎效果最好,制衆后的殘洛最少。
[0029]優選地,導料裝置能夠對制漿物料進行粗粉碎,由于制漿物料通過導料裝置進行了粗粉碎,再在經過精磨裝置進行精細研磨進而粉碎效果更好。由于進行了粗粉碎,因此可以降低與導料裝置驅動連接的電機的轉速,進行低速研磨,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噪音。
[0030]優選地,精磨間隙在0.1mm至0.3mm的范圍內。進一步優選地,靜磨間隙為0.1mm、0.15mm或者0.2mm,各個數值的實驗數據見下文。
[0031]如圖1至圖4所示,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導料裝置包括導料筒23和螺旋導料槽22,導料筒23上設有進料口 21,優選地,進料口 21設置在導料筒23的底部,制漿物料通過進料口 21進入螺旋導料槽22,并通過螺旋導料槽22進入至精磨間隙內。其中,優選地,為了實現物料的預粉碎,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螺旋導料槽22的過流面積逐漸減小。上述過流面積具體是指制漿物料在螺旋導料槽22內輸送時沿制漿物料的輸送方向的縱截面面積。制漿物料通過進料口 21進入螺旋導料槽22,并通過螺旋導料槽22輸送至靜磨間隙內。
[0032]在上述過程中,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螺旋導料槽22的過流面積逐漸減小,因此制漿物料在螺旋導料槽22內上升過程中受到擠壓逐漸由大至小從而實現制漿物料的粗粉碎,上述擠壓而實現的粗粉碎效果更佳。
[0033]實現螺旋導料槽22的過流面積逐漸減小的方式有多種,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螺旋導料槽22的槽深和槽寬均逐漸減小。當然,僅減小螺旋導料槽22的槽深或者僅減小螺旋導料槽22的槽寬也可以實現螺旋導料槽22的過流面積的逐漸減小。
[0034]如圖3所示,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導料裝置還包括:可轉動地設置在導料筒23內的導料桿24。如圖4和圖5所示,導料桿24包括桿體241和螺旋導料體242,螺旋導料體242設置在桿體241外表面上與桿體241共同形成螺旋導料槽22,桿體241的直徑在沿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螺旋導料體242為連續螺旋結構。
[0035]靜磨筒11為固定靜止狀態,具有內齒,動磨12隨由軸31轉動,該軸31由軸座32支撐限位,靜磨筒11和動磨12通過齒與齒之間的間隙控制,從而實現旋轉磨削。靜磨筒11的內齒的齒形可為直齒,斜齒,也可為直齒和斜齒的組合,靜磨筒的整體形狀可為直筒形,錐形,也可為直筒與錐形的組合,靜磨筒11的內齒的齒高應該滿足研磨要求。相應地,動磨12的外齒與靜磨筒11通過動磨12旋轉實現旋轉切割,實現精細研磨。動磨與靜磨筒11應該有相互匹配的形狀和尺寸。動磨12的齒形可為直齒,斜齒,也可為直齒和斜齒的組合,動磨的整體形狀可為直筒形,錐形,也可為直筒與錐形的組合,動磨的齒高應該滿足研磨要求。
[0036]優選地,靜磨筒11的磨齒高度在Imm至50_的范圍內。動磨12的磨齒高度優選在I至50mm的范圍內,導料桿24的高度優選在10至IOOmm的范圍內。
[0037]粉碎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動磨12和導料桿24的電機,電機轉速為空載轉速為2000-12000轉/分,優選為3000-6000轉/分,負載轉速為1000-10000轉,優選為1000-5000轉。低速電機可為感應電機、交流電機、直流電機或串激電機,其可直接設置低轉速,也可通過減速器或減速齒輪減速。轉速可根據吸力大小及需求調整。
[0038]如圖5所示,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粉碎裝置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導料桿24的結構。在第四種實施方式中,導料桿24還包括粉碎刀243,粉碎刀243位于螺旋導料體242的下方。上述粉碎刀243能夠對制漿物料先進行碎化處理。
[003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40]實施例1至5、對比例I至2的粉碎裝置的具體結構基本相同,與圖1所示的結構相同。實施例1至5、對比例I至2的動磨和靜磨筒的具體尺寸參見表I。
[0041]對實施例1至5、對比例I至2的粉碎裝置進行三種實驗,實驗對象為豆子,分別為干豆粉碎實驗、濕豆粉碎實驗以及完整豆漿制作實驗。分別測試三種實驗中不同的精磨間隙的尺寸下豆渣的數量,以此判斷粉碎效果。豆渣越少,粉碎效果越好。最初干豆子的重量是 90go[0042]表 I
【權利要求】
1.一種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體; 精磨裝置,設置在所述杯體內,所述精磨裝置包括靜磨筒(11)和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靜磨筒(11)內的動磨(12),所述靜磨筒(11)和所述動磨(12)之間形成精磨間隙; 導料裝置,設置在所述杯體內并位于所述精磨裝置的下方, 其中,所述精磨間隙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磨間隙在0.1mm至0.3mm的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磨間隙為0.lmm、0.15mm或者0.2mm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靜磨筒(11)的磨齒的高度在Imm至50mm的范圍內。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料裝置包括螺旋導料槽(22 ),所述粉碎裝置還包括導料筒(23 ),導料筒(23 )套設在所述導料裝置和所述精磨裝置外,所述導料筒(23 )上設有進料口( 21),制漿物料通過所述進料口( 21)進入所述螺旋導料槽(22),并通過所述螺旋導料槽(22)進入至所述精磨間隙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所述螺旋導料槽(22)的過流面積逐漸減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所述螺旋導料槽(22)的槽深和/或槽寬逐漸減小。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料裝置還包括: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導料筒(23)內的導料桿(24),所述導料桿(24)包括桿體(241)和螺旋導料體(242),所述螺旋導料體(242)設置在所述桿體(241)外表面上與所述桿體(241)共同形成所述螺旋導料槽(22),所述桿體(241)的直徑在沿所述導料裝置的軸向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逐漸增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動磨(12)和所述導料桿(24)的電機,所述電機轉速為空載轉速為2000-12000轉/分,負載轉速為1000-10000轉/分。
【文檔編號】A23C11/10GK203693323SQ201420053145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明者】高暉, 宋亞龍 申請人: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