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畜禽飼料中添加中草藥、礦物藥、動物藥為添加劑研發領域。
背景技術:
在畜禽飼料中添加中草藥、礦物藥、動物藥,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是中華民蔟幾千年來不斷實踐,領悟的睿智結晶,早在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萬畢術》一書中,就有搗碎麻籽煮羹加鹽拌于糠中“飼豬則肥”的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中也有“梓葉、桐花飼豬肥大三倍”的表述;晉代有用大麻籽飼馬,能治咳及毛焦的記載;唐代也有在飼草中添加“微炒麥蘗”,治療馬、騾、驢牲畜的外傷經驗;宋代有“用貫眾、皂角同煮喂馬膘壯”的驗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為詳盡地記述了,用“谷晴草可喂馬令肥”、“烏藥,貓犬百病可磨服”、“蛤蚧可為雜藥及獸醫方中用之”“小麥加鉤藤,蒸熟喂馬易肥”“郁金,馬用之活血而補”等,清代趙學民在《串雅》中記載有“雞瘦,土硫黃研細,拌食則肥”。近代也有人總結出,“三嗆兩嗆,肺家有傷,豇豆來喂,勝似鐵補糖漿”;“牛產不下衣,快喂蘿卜葉”;由此可見,原創于我國古代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既有植物藥,也有礦物藥和動物藥,都旨在扶正祛邪,健脾催肥。既詮釋了我國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悠久歷史,又折射出中華民族在合理開發利用天然植物資源上的聰明智慧。事至今日,由于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化學藥物與抗生素添加劑,給最終利用動物性產品的人類健康帶來了嚴垂危害,而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所用之物大多就地取材,來自天然,既無畜禽產品污染之嫌,也無環境污染之害,更無耐藥、殘留等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用于豬飼料添加,達到促進生長育肥的目的。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方劑選用焦麥芽1.8份~2.2份,蒼術、陳皮、焦山楂、炒檳榔各1.3份~1.7份,木通、甘草各0.8~1.2共七味中藥配制而成,各味中藥特性如下:焦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治療病癥: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蒼術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健。陳皮性溫;辛、苦;歸脾、肺經。具有健脾和胃,行氣寬中,降逆化痰的功效;它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焦山楂可以用于人體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炒檳榔歸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于絳蟲、蛔蟲、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木通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用于飼料添加劑,主用生料,生用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抗癌、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的功效;可醫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食物中毒等。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促進生長育肥豬飼料添加劑,該方劑選用焦麥芽1.8份~2.2份,蒼術、陳皮、焦山楂、炒檳榔各1.3份~1.7份,木通、甘草各0.8~1.2共七味中藥配制而成,其配制方法:首先把各味中藥烘干或曬干,按配方逐一稱重,進行粉碎,過40目篩,裝袋密封備用,用時,按1%量加入飼料中長期喂服;每周1次,連喂3個月,用該添加劑,具有促進生長育肥、開胃進食、強化消化功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