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綠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
綠茶是未經發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綠茶是將采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后經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現有的綠茶加工方法中,揉捻工藝中使外形不夠緊索,使得沖泡出來的茶水口感不夠好,且提香工藝未能使茶葉內物質和香氣成分充分轉化和聚合,使沖泡的茶水香氣較淡,最終使得茶葉失去了原茶的特點,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茶葉加工方法在揉捻工業和提香工藝中出現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綠茶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綠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萎凋,將采摘的新鮮茶葉均勻攤放于陰涼通風的萎凋箱上,在自然溫度下,放置8小時到10小時,并控制茶葉失水率在10%至15%的范圍內;
步驟2、殺青,將萎凋后的茶葉放置到蒸汽殺青器中進行殺青,將溫度控制在350℃,并維持3分鐘;
步驟3、初揉,將殺青后的茶葉置入揉捻機中揉捻成條狀,具體揉捻時間為30分鐘;
步驟4、初干,將揉捻后的茶葉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中,進行烘干處理,直到脫水,處理時的烘干溫度為100℃,烘烤時間為10分鐘;
步驟5、復揉,將初步烘干后的茶葉送入揉捻機中再次揉捻,直至茶葉條形緊索,復揉時間為40分鐘;
步驟6、復干,將再次揉捻的茶葉再次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中,進行再次烘干脫水處理,處理時的溫度控制在120℃,時間控制在50分鐘;
步驟7、提香,將復干后的茶葉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并加入水汽,進行提香處理,溫度控制在120℃,處理時間為50分鐘;
步驟8、裝袋,將通過上述步驟處理后的茶葉收集到包裝袋中,從而得到成品。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在完成對茶葉殺青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在完成對茶葉初次烘干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在完成對茶葉再次烘干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制備得到的綠茶,茶湯顏色旋律明亮,香氣濃郁持久,味道香醇濃厚。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以下為具體實施步驟:
步驟1、萎凋,將采摘的新鮮茶葉均勻攤放于陰涼通風的萎凋箱上,在自然溫度下,放置8小時到10小時,并控制茶葉失水率在10%至15%的范圍內;
步驟2、殺青,將萎凋后的茶葉放置到蒸汽殺青器中進行殺青,將溫度控制在350℃,并維持3分鐘;
步驟3、初揉,將殺青后的茶葉置入揉捻機中揉捻成條狀,具體揉捻時間為30分鐘;
步驟4、初干,將揉捻后的茶葉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中,進行烘干處理,直到脫水,處理時的烘干溫度為100℃,烘烤時間為10分鐘;
步驟5、復揉,將初步烘干后的茶葉送入揉捻機中再次揉捻,直至茶葉條形緊索,復揉時間為40分鐘;
步驟6、復干,將再次揉捻的茶葉再次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中,進行再次烘干脫水處理,處理時的溫度控制在120℃,時間控制在50分鐘;
步驟7、提香,將復干后的茶葉送入瓶式熱風烘干機,并加入水汽,進行提香處理,溫度控制在120℃,處理時間為50分鐘;
步驟8、裝袋,將通過上述步驟處理后的茶葉收集到包裝袋中,從而得到成品。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在完成對茶葉殺青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在完成對茶葉初次烘干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在完成對茶葉再次烘干處理后,進行第一次冷卻處理,將茶葉均勻放置于冷卻裝置中,攤涼至常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