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
微生態制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已超過20年的歷史,其歷程大致是光合細菌、芽孢桿菌、酵母菌、em菌、乳酸菌。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全球化禁抗呼聲愈來愈強烈,微生態制劑的調節水質和腸道作用愈來愈明顯。乳酸菌作為一類新型菌群脫穎而出,其中又以糞腸球菌的功能最為有特色。在乳酸菌的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菌種的不耐保存和野外發酵不成功,糞腸球菌不耐保存和野外發酵擴培困難,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特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及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其特征在于:該配方由枯草芽孢桿菌5-15億cfu/g、乳酸糞腸球菌20-50億cfu/g、一水葡萄糖100-200g/kg、統糠350-500g/kg及沸石粉250-350g/kg組成。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經過篩選器進行篩選,選取能在20℃的室溫下保存生存不少于1個月的菌種。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的制備方法如下,選取南海水域養殖對蝦腸道內篩選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將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先進行冷凍處理,冷凍處理之后再進行干燥處理,使其做成菌粉狀,并將菌粉利用磷脂做材料進行包被,將包被完成的菌粉在20℃的條件下保持兩年,并在保存的過程中進行逐月的抽檢,實時監測乳酸糞腸球菌的存活率。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通過復配枯草芽孢桿菌、乳酸糞腸球菌及培養基,枯草芽孢桿菌為乳酸糞腸球菌提供相對厭氧的環境,培養基中的纖維素類和其他大分子成分,供乳酸糞腸球菌發酵利用。
所述的培養基的配方由酵母水解物100-200g/kg、一水葡萄糖200-300g/kg、黃腐酸鉀100-150g/kg、統糠200-300g/kg及沸石粉100-200g/kg組成。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的驗證方法,該方法采用正交試驗對微生態制劑配方進行篩選驗證,因子1為枯草芽孢桿菌濃度,因子2為乳酸糞腸球菌濃度,因子3為培養基濃度,監測發酵后液體中乳酸糞腸球菌的濃度,有機酸濃度,篩選出最適合的微生態制劑配方和培養基配方。
所述的培養基配方由酵母水解物100-200g/kg、一水葡萄糖200-300g/kg、黃腐酸鉀100-150g/kg、統糠200-300g/kg及沸石粉100-200g/kg組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一方面解決了糞腸球菌不耐保存和野外發酵擴培困難的問題。在解決糞腸球菌保存問題方面,本技術主要特點是篩選在常溫下保存時間長的菌種和采用菌種鈍化技術來解決;野外發酵問題則是通過制備成復合微生態制劑,以提高糞腸球菌的生存時間和創造優良的生存空間來解決。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其特征在于:該配方由枯草芽孢桿菌5億cfu/g、乳酸糞腸球菌20億cfu/g、一水葡萄糖100/kg、統糠350/kg及沸石粉250/kg組成。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經過篩選器進行篩選,選取能在20℃的室溫下保存生存不少于1個月的菌種。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的制備方法如下,選取南海水域養殖對蝦腸道內篩選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將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先進行冷凍處理,冷凍處理之后再進行干燥處理,使其做成菌粉狀,并將菌粉利用磷脂做材料進行包被,將包被完成的菌粉在20℃的條件下保持兩年,并在保存的過程中進行逐月的抽檢,實時監測乳酸糞腸球菌的存活率。
實施例二: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其特征在于:該配方由枯草芽孢桿菌10億cfu/g、乳酸糞腸球菌35億cfu/g、一水葡萄糖150g/kg、統糠400g/kg及沸石粉300/kg組成。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經過篩選器進行篩選,選取能在20℃的室溫下保存生存不少于1個月的菌種。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的制備方法如下,選取南海水域養殖對蝦腸道內篩選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將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先進行冷凍處理,冷凍處理之后再進行干燥處理,使其做成菌粉狀,并將菌粉利用磷脂做材料進行包被,將包被完成的菌粉在20℃的條件下保持兩年,并在保存的過程中進行逐月的抽檢,實時監測乳酸糞腸球菌的存活率。
實施例三: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其特征在于:該配方由枯草芽孢桿菌15億cfu/g、乳酸糞腸球菌50億cfu/g、一水葡萄糖200g/kg、統糠500g/kg及沸石粉350g/kg組成。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經過篩選器進行篩選,選取能在20℃的室溫下保存生存不少于1個月的菌種。
所述的乳酸糞腸球菌的制備方法如下,選取南海水域養殖對蝦腸道內篩選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將一株乳酸糞腸球菌先進行冷凍處理,冷凍處理之后再進行干燥處理,使其做成菌粉狀,并將菌粉利用磷脂做材料進行包被,將包被完成的菌粉在20℃的條件下保持兩年,并在保存的過程中進行逐月的抽檢,實時監測乳酸糞腸球菌的存活率。
以上三個實施例均采用以下制備方法進行制備: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通過復配枯草芽孢桿菌、乳酸糞腸球菌及培養基,枯草芽孢桿菌為乳酸糞腸球菌提供相對厭氧的環境,培養基中的纖維素類和其他大分子成分,供乳酸糞腸球菌發酵利用。
所述的培養基的配方由酵母水解物150g/kg、一水葡萄糖250g/kg、黃腐酸鉀130g/kg、統糠250g/kg及沸石粉150g/kg組成。
以上三個實施例均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驗證:
一種可用于野外發酵的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的驗證方法,該方法采用正交試驗對微生態制劑配方進行篩選驗證,因子1為枯草芽孢桿菌濃度,因子2為乳酸糞腸球菌濃度,因子3為培養基濃度,監測發酵后液體中乳酸糞腸球菌的濃度,有機酸濃度,篩選出最適合的微生態制劑配方和培養基配方。
使用效果實驗:
本研究通過100家企業連續試用1年,考察該復合微生態制劑配方各方面的效果。測試項目評分標準為: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一般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其中普通組為普通微生態制劑配方;
本發明優勢在于能在野外較惡劣的養殖環境下將乳酸糞腸球菌簡易擴培出來,并保存較長時間,為養殖戶提供方便、低廉的微生態制劑用于調節水質和水生經濟動物腸道健康,與之前的野外擴培易長霉菌、不耐保存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優勢。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