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猴頭菌膨化食品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頭、猴頭蘑、猴頭菇、刺猬菌等,屬擔子菌綱、多孔菌目、齒菌科、猴頭屬,是一種珍貴的藥食兼用菌。猴頭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多糖等營養成分,味道鮮美,與熊掌、海參、魚翅齊名,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的美稱。
猴頭菌多糖是猴頭菌主要生物活性物質之一,以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安全無毒、無副作用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猴頭菌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組成,以葡萄糖為主,由β(1→3)鍵連接的主鏈和β(1→6)鍵連接的支鏈構成的葡聚糖。猴頭菌多糖是目前公認的免疫增強劑,對提高機體免疫力,降血糖、保肝護肝、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療效。用于醫治消化不良、胃潰瘍、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腸癌等消化系統的疾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猴頭菌野生資源缺乏,人工栽培周期長,受季節限制,從而影響了猴頭菌的充分利用。利用發酵技術生產猴頭菌絲體多糖,其生物功效和猴頭菌子實體多糖幾乎相同,而其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產量大,易于工業化生產。
現有用菌類制備膨化食品的專利申請,如CN103766864A公開了一種菇香膨化小食品及其制備方法,是將菇粉、谷物粉、調味料和水按質量比為(2%~15%):(70%~85%):(2%~5%):(5%~15%)混合均勻得物料混合物;混合物擠壓膨化;冷卻干燥得半成品,噴油調味,即可。CN1351842公開了一種食用菌蘑菇膨化食品制備方法,是將蘑菇干粉碎為20-90目與10-100目大米或玉米配比混合為一體,經膨化機中進行膨化。各種蘑菇干與大米或玉米面的配比如下:香菇蘑1∶2-3大米或玉米面、黑木耳1∶2-4大米或玉米面、平蘑菇1∶1.5-3大米或玉米面、滑子蘑1∶1.5-3大米或玉米面、金針蘑1∶1.5-3大米或玉米面、猴頭蘑1∶2-4大米或玉米面、巴西蘑1∶4-8大米或玉米面、玉黃蘑1∶1.5-3大米或玉米面、雙胞蘑1∶1.5-4大米或玉米面、雞腿蘑1∶1.5-3大米或玉米面、花臉蘑1∶2-4大米或玉米面、姬松茸蘑1:4-6大米或玉米面。各種蘑干目數如下:香菇蘑40-60目、黑木耳20-40目、平菇蘑60-80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具有優良的口感酥脆,色澤好,含有猴頭多糖、猴頭菌素等功能成分,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養胃等功效的猴頭菌膨化食品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方式為,猴頭菌膨化食品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猴頭菌菌種活化:將猴頭菌原種轉管兩次,試管培養基為PDA固體培養基;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7~10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30~50份,蕎麥粉10~20份,黃豆粉10~20份,麩皮10~20份,蔗糖1~3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插入菌種棒,封口,滅菌,滅菌條件為121℃,60min;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10~20ml,封袋口;
5)猴頭菌培養:步驟4)接種后,在20~25℃培養20~30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0~35%,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
7)膨化:經步驟6)混合的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條件:1區溫度50℃,2區溫度100℃,3區溫度170℃,轉速150rpm,喂料速度22kg/h,膨化度6~10倍,雙螺桿膨化機自動將產品切成長0.8-1.5cm的產品;
8)包裝:將步驟7)所得膨化產品按規格分裝,密封。
本發明的優點是:
1)采用食品原料,固體發酵制備猴頭菌菌絲體,菌絲體中猴頭菌多糖等功能成分含量較高;
2)將干燥的猴頭菌菌絲體物料及大米粉輔料進行擠壓膨化,得到猴頭菌膨化食品,產品口感酥脆,色澤好;
3)制備出的產品含有豐富的含有猴頭多糖、猴頭菌素等功能成分,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修復胃黏膜等功能;
4)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產品成本低,并可與其他工藝聯用獲得不同類型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將猴頭菌原種轉管兩次;經活化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用玉米粉、蕎麥粉、麩皮、蔗糖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裝袋,插入菌種棒,封口,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抽出菌種棒,液體菌種接入抽出孔中,封袋口;在20~25℃培養20~30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培養物料烘干加入大米粉混合;混合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度6~10倍,自動切成長0.8-1.5cm的產品。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實例1:
1)猴頭菌菌種活化:將猴頭菌原種轉管兩次,試管培養基為PDA固體培養基;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7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30份,蕎麥粉15份,黃豆粉15份,麩皮15份,蔗糖1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插入菌種棒,封口,滅菌,滅菌條件為121℃,60min;滅菌時要保證物料中心溫度在121℃保持30min以上;
裝袋時物料據菌袋頂端留5~8cm;袋的規格為22cm*45cm。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10ml,封袋口;
5)猴頭菌培養:步驟4)接種后,在20℃培養30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0%,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所述大米粉細度為20目。
7)膨化:經步驟6)混合的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條件:1區溫度50℃,2區溫度100℃,3區溫度170℃,轉速150rpm,喂料速度22kg/h,膨化度8倍,雙螺桿膨化機自動將產品切成長0.8-1.5cm的產品;
8)包裝:將步驟7)所得膨化產品按規格分裝,密封。
實例2:同實例1,不同的是,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8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40份,蕎麥粉20份,黃豆粉10份,麩皮20份,蔗糖1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15ml,封袋口;
5)猴頭菌培養:步驟4)接種后,在23℃培養25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5%,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
7)膨化:經步驟6)混合的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度10倍。
實例3:同實例1,不同的是,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8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50份,蕎麥粉10份,黃豆粉10份,麩皮15份,蔗糖3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20ml,封袋口;
5)猴頭菌培養:步驟4)接種后,在25℃培養20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3%,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
7)膨化:經步驟6)混合的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度6倍。
實例4:同實例1,不同的是,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10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40份,蕎麥粉15份,黃豆粉20份,麩皮10份,蔗糖2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15ml,封袋口;
5)步驟4)接種后,在25℃培養25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4%,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
7)膨化:經步驟6)混合的物料送入雙螺桿膨化機膨化,膨化度7倍
實例5:同實例1,不同的是,
2)液體菌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試管種接入PDA液體培養基內,培養9天,搖瓶內出現大量菌球時接入種子罐,接種比例為1:10,種子罐中培養基為PDA液體培養基,培養溫度20℃,培養時間10天;
3)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按照質量份數:玉米粉40份,蕎麥粉15份,黃豆粉15份,麩皮15份,蔗糖1份配制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然后裝袋;
4)接種:在無菌條件下抽出步驟3)插入的菌種棒,將步驟2)所得的液體菌種接入猴頭菌固體發酵培養基中間的抽出孔中,接種量20ml,封袋口;
5)步驟4)接種后,在24℃培養25天,至菌袋內長滿菌絲;
6)干燥與混合:將經步驟5)培養的物料烘干至水分含量33%,加入質量份數30份的大米粉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