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漿,準備好黃豆,將黃豆放入50℃的溫水中浸泡3個小時,浸泡完成后,撈出黃豆并同時清洗干凈黃豆,將黃豆放入碾磨機中,在碾磨過程中加入清水,清水的量為清水淹沒黃豆且水面高出黃豆面5cm,經(jīng)過碾磨機的加工得到豆?jié){;
步驟二:點豆腐花,將豆?jié){放入鍋內煮沸并保持5分鐘,然后關火冷卻豆?jié){,在煮沸豆?jié){的過程中,調制好點漿膽水,點漿膽水由1份膽水與4份清水混合而成,待豆?jié){不再沸騰時,使用勺子舀上點漿膽水并讓勺子在豆?jié){表面緩慢地以螺旋圈形狀轉動,勺子轉動時其內的點漿膽水會晃出來,當勺子中的點漿膽水晃出來完以后,勺子重新舀上點漿膽水進行螺旋圈形狀的轉動,之后豆?jié){的蛋白質開始沉淀,當豆?jié){變清澈并形成豆腐花時,停止點漿膽水的放入;
步驟三:制豆腐,把點制好的豆腐花冷卻20分鐘,將筲箕放在鍋內讓其自動下沉,用勺子或瓢舀去筲箕內的水,如此反復去掉豆腐花中多余的水分,再將豆腐花舀出到事先放置了一層紗布的平坦的能漏水的容器中,最后用紗布蓋子豆腐花上,在紗布上放置重物并保持3小時,重物將豆腐花壓實形成豆腐,把容器中的豆腐切成豆腐塊待用;
步驟四:焙灰,準備好重量比為3:2的榨完汁的甘蔗渣與茅根,先點燃茅根,再將甘蔗渣加入到茅根中,在甘蔗渣未燃燒完全并帶有火芯時,將茅根灰與未燃燒完全的帶火芯的甘蔗渣混合形成的焙灰放入加熱后的鍋內;
步驟五:豆腐炒制,將焙灰放入鍋內后,把步驟四中的豆腐塊加入到鍋內的焙灰上面,用焙灰將豆腐塊蓋好堆置5分鐘,然后再對豆腐塊和焙灰翻炒,并同時給鍋加熱,直到鍋內沒有濕灰出現(xiàn),最后揀出制成的灰豆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當碾磨到一半時,將加入的清水替換成豆?ji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的清水還可替換成米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切好的豆腐塊為邊長2cm的正方體豆腐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茅根為風干后的干茅根。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堿灰豆腐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中將豆腐塊加入到鍋內時,豆腐塊間留有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