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飼料技術領域,涉及了一種仔豬無抗生素飼料核心料,具體涉及到一種仔豬生物高活性飼料產品。
背景技術:
仔豬代謝機能旺盛,處于豬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飼料利用率最高和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階段。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初生仔豬的消化器官雖然在胚胎期就已經形成,但是其結構和機能都不完善,仔豬胃內凝乳酶,胃底腺不發達,因此不能有效消化吸收蛋白質,構成了仔豬對飼料質量、形狀、飼喂方式和次數等飼養的特殊需求,應選擇高質量的飼料。仔豬缺乏先天性免疫,起初只能通過初乳來增加免疫球蛋白,而且仔豬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熱能力差,再加上大腦皮層發育不健全,對系統機能的協調能力差,導致仔豬體溫調節機制不健全,易受冷、熱應激的影響。
鑒于仔豬的生理特點及目前抗生素的濫用問題,如何維護仔豬順利健康成長、降低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成為養殖戶關注的重點。因此,開發提供一種綠色環保、確保肉質安全同時又能夠兼顧豬群生長性能和免疫機能的無抗生素仔豬飼料,是所有行業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飼料中酶制劑、抗生素、免疫增強劑、維生素、氨基酸等的生產與飼料和動物是分割開的,在飼料和動物應用過程和結果中存在很多不和諧的方面,如酶制劑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的,然而酶制劑不穩定,在貯存、飼料加工以及動物應用中易失活。抗生素多由微生物發酵生產,卻存在藥物殘留、耐藥性等問題,對人類安全帶來隱患,同時濫用抗生素,對動物本身的副作用也是顯著的。免疫調節劑,如酵母多糖和寡糖等,多通過微生物發酵后再提取,極大增加成本。維生素大多也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提取,其穩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一些氨基酸(如賴氨酸等)現在也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但工藝復雜、投入大、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抗生素的仔豬飼料核心料即高活性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質:植物精油3-18份、復合多礦6-20份、活性因子6-20份、脫脂奶粉6-24份、抗菌肽2-12份、酸化劑2-10、甜味劑1-8份。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質:植物精油7-11份、復合多礦13-15份、活性因子15-20份、脫脂奶粉10-15份、抗菌肽5-8份、酸化劑3-5份、甜味劑2-5份。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精油、薰衣草精油、薄荷精油、桉葉精油、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山蒼子精油和大蒜精油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植物精油包括牛至精油、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和桉葉精油。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活性因子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乳酸菌、丁酸梭菌、酵母菌、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中的至少一種,總菌數為200~300億cfu/g。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活性因子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與屎腸球菌組成的復合物。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抗菌肽包括天蠶素、防御素、硅皮素和蜂毒素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酸化劑為有機酸。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所述酸化劑所述酸化劑是檸檬酸:延胡索酸=1:1的復合有機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仔豬飼料核心料中包含活性因子,有效的補充和維持畜禽消化道中的菌群平衡,提高動物免疫力、抗病力,促進動物生長,增加畜禽生產性能,提高飼料報酬5%~8%,并有效消除糞便臭味,改善畜禽生長環境。本發明仔豬飼料核心料替代等量優質豆粕,取得超過豆粕的飼喂效果,降低了飼料的成本。
本發明的仔豬飼料核心料中包含抗菌肽是生物體內經誘導產生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也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本發明的仔豬飼料核心料中包含甜味劑可提高動物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酸化劑可改善動物消化道的pH值,使腸道偏酸性,提高動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本發明的仔豬飼料核心料不含任何抗生素藥物,避免抗生素造成的藥物殘留和耐藥性問題,改善對環境、土壤的污染,提高肉品質安全性;同時日糧飼喂效果還能替代抗生素使用效果,完全滿足仔豬正常生長和營養物質的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起到解釋說明作用,并不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任何基于本發明總體構思下的變化和修改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發明實施例的仔豬飼料核心料,包括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脫脂奶粉、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質:植物精油3-18份、復合多礦6-20份、活性因子6-20份、脫脂奶粉6-24份、抗菌肽2-12份、酸化劑2-10、甜味劑1-8份。
優選地,仔豬飼料核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質:植物精油7-11份、復合多礦13-15份、活性因子15-20份、脫脂奶粉10-15份、抗菌肽5-8份、酸化劑3-5份、甜味劑2-5份。
植物精油是指芳香植物的高度濃縮提取物,可使用的植物提取物包括牛至精油、薰衣草精油、薄荷精油、桉葉精油、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山蒼子精油和大蒜精油中的至少一種。植物精油可以采用單一植物精油,也可以是復配植物精油。復配植物精油可以是上述精油中的任意組合。單一植物精油的使用成本高,復配植物精油并用的效果比單一精油好,因為精油成分之間存在抗菌性協同增效作用。其中肉桂精油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很好,牛至、桉葉、丁香精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好抑菌效果。優選,植物精油的具體組份為桉葉、肉桂、丁香、牛至精油,復配重量配比為0.8:1.5:1:2。優選的植物精油的中類及復配比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植物精油可以任何配比。
復合多礦包含多種微量元素,有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錳、硫酸鋅、碘化鉀、亞硒酸鈉、氯化鈷等。添加復合多礦可以提高仔豬生長性能以及飼料報酬。
活性因子主要指益生菌,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乳酸菌、丁酸梭菌、酵母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等。本發明實施例的活性因子可以是任何配比的上述益生菌的組合,核心料中活性因子的總菌數為200-300億cfu/g。優選,活性因子具體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與屎腸球菌組成的復合物,比例可以為1:1:0.6:0.5,上述四種菌種和配比僅是舉例,并非意在限定本發明。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與丁酸梭菌均能抵抗飼料制粒過程中的高溫、高熱,并能在胃酸及膽汁中存活,其中枯草芽孢桿菌與地衣芽孢桿菌為好氧菌,可消耗腸道內氧,益于丁酸梭菌等厭氧菌在腸道內定植并發揮持久益生作用,抑制有害菌生長,進而減少腹瀉發生次數,屎腸球菌可產乳酸維持動物腸道菌群生態平衡。
脫脂奶粉是指脂肪在1%以下;除去了脂肪,保留了牛奶中有益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脫脂奶粉可以明顯改善其生產性能。
抗菌肽是指具有抗菌活性的堿性多肽物質,包括硅皮素、蜂毒素、天蠶素、防御素等,具有殺病菌、殺病毒,減少耐藥菌株產生,提高機體免疫力作用。
酸化劑可以是單一酸化劑(含無機酸化劑和有機酸化劑)和復合酸化劑兩種。無機酸化劑雖成本低、酸性強。無機酸一般包括檸檬酸、延胡索酸和甲酸鈣。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酸化劑為檸檬酸與延胡索酸1:1復合酸,該復合酸僅僅是舉例,并不意在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的酸化劑可以是任何適合用于飼料的酸化劑。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復合酸化劑效果優于單一酸化劑,其作用主要是降低消化道pH值,改善消化道環境,提高仔豬平均日增重、采食量以及飼料利用率,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促進有益菌增殖,降低腹瀉發生次數。酸化劑可以和銅形成容易被吸收和利用的絡合物。
本發明實施例中可使用的甜味劑主要包括甘草、甘草酸、糖精、糖精鈉、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甜菊糖、乙酰磺胺酸鉀、環己氨基磺酸鈉、三氯蔗糖、二氫查耳酮類、托馬丁多肽。以下實施例中使用的甜味劑為糖精鈉,其無臭或微有酸性芳香氣味,味極甜,主要作用是增強飼料的甜味掩蓋飼料中原有的不良味道,提高動物的采食量。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明的甜味劑并非限定于糖精鈉,可以是任何適用于飼料的甜味劑。
實施例1
植物精油選用重量比為0.8:1.5:1:2的桉葉精油、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和牛至精油的復配混合植物精油。
復合多礦選用配比為2:1:1.5:0.8:1:0.5:1的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錳、硫酸鋅、碘化鉀、亞硒酸鈉、氯化鈷復合多礦。
活性因子選用重量比為1:1:0.6:0.5的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和屎腸球菌組成的復合物,總菌數為200-300億cfu/g。
抗菌肽選用配比為2:1.5:1的天蠶素、防御素、蜜蜂肽。
酸化劑選用重量比為1:1的檸檬酸和延胡索酸。
甜味劑選用糖精鈉。
本實施例中各組分按重量比如下:植物精油7份、復合多礦15份、活性因子15份、脫脂奶粉10份、抗菌肽5份、酸化劑3份、甜味劑3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7份、復合多礦13份、活性因子15份、脫脂奶粉15份、抗菌肽8份、酸化劑5份、甜味劑2。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8份、復合多礦14份、活性因子18份、脫脂奶粉13份、抗菌肽6份、酸化劑6份、甜味劑5。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11份、復合多礦13份、活性因子15份、脫脂奶粉13份、抗菌肽8份、酸化劑3份、甜味劑3份。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8份、復合多礦14份、活性因子20份、脫脂奶粉13份、抗菌肽8份、酸化劑3份、甜味劑3份。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11份、復合多礦13份、活性因子18份、脫脂奶粉13份、抗菌肽6份、酸化劑5份、甜味劑3份。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11份、復合多礦15份、活性因子18份、脫脂奶粉10份、抗菌肽8份、酸化劑3份、甜味劑3份。
實施例8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8份、復合多礦13份、活性因子18份、脫脂奶粉13份、抗菌肽6份、酸化劑3份、甜味劑5份。
實施例9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3份、復合多礦6份、活性因子9份、脫脂奶粉6份、抗菌肽2份、酸化劑2份、甜味劑1份。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3份、復合多礦20份、活性因子20份、脫脂奶粉24份、抗菌肽12份、酸化劑8份、甜味劑7份。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18份、復合多礦20份、活性因子15份、脫脂奶粉10份、抗菌肽4份、酸化劑7份、甜味劑6份。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中植物精油、復合多礦、活性因子、抗菌肽、酸化劑、甜味劑的組分和配比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的飼料預混料的組分配比如下:
植物精油18份、復合多礦10份、活性因子6份、脫脂奶粉15份、抗菌肽10份、酸化劑10份、甜味劑8份。
動物試驗
試驗日糧
對照組:基礎日糧(見表1)
試驗組:實施例1-12的飼料核心料+基礎日糧,其中核心料占核心料和基礎日糧的總重量百分比為3%。
表1基礎日糧和營養成分
試驗分組
分對照組和試驗組2個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20頭仔豬,共120頭。
試驗時間和地點
本試驗于2014年7月6日到2014年7月16日在黑龍江東寧市豬場進行。
飼養管理
試驗豬的管理以專人管理,各組在相同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下進行,保持飼料新鮮,保持豬舍環境舒適,每天觀察試驗豬采食、健康及活動情況,發現病豬后為該豬作標記號,跟蹤記錄發病日期、持續時間、治療方案、康復情況,嚴重發病要剔除試驗欄,并稱取病豬的體重,做好日期和體重的記錄。試驗結果如表2。
表2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添加發酵飼料后豬群的健康度顯著提升,日增重提高60g/天以上。
評價飼料核心料的活性度
豬源菌群小鼠模型分別飼喂高活性飼料核心料(添加量3kg/T)、普通飼料核心料(3kg/T)、基礎飼料。
主要試劑與儀器:
DNA提取試劑盒、培養基、離體恒化器、PCR擴增儀、超低溫冰箱(-80℃)、超凈工作臺、顯微鏡等。
1.體內活性因子評價
以豬源菌群小鼠模型為試驗動物,通過16S rRNA檢測方法,檢測高活性飼料核心料與普通飼料核心料對腸道菌群的正向調控作用。
1.1試驗動物與處理
將30只小鼠(6周齡,雌雄各半)分為3組,每組10只。對照組飼喂基礎飼料,A組飼喂基礎飼料+普通飼料核心料,B組飼喂基礎飼料+實施例1-12的飼料核心料。
1.2樣本采集
灌喂不同的飼料后第4周定期取其新鮮糞便樣品(3份)并拍照,裝于2mL無菌EP管中,凍藏于-80℃待用。
1.3 DNA提取
取小鼠糞便20mg,于2mL螺口管中,加入700μL裂解液;具體參照天根的糞便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的說明進行。
1.4 16S rRNA測序
每組3個重復,共9個樣品測序。
2.體外活性因子評價
以接種豬腸道菌群的離體恒化器為模型,通過16S rRNA檢測方法,檢測高活性飼料核心料與普通飼料核心料對腸道菌群的正向調控作用。
2.1離體恒化器分組和處理
使用3套離體恒化器模型,分為空白對照組、高活性飼料核心料組、普通飼料核心料組,離體模型接種豬腸道菌群14d后,高活性飼料核心料組添加高活性飼料核心料3g、普通飼料核心料組添加普通飼料核心料3g,連續作用8天。
2.2樣本采集
糞便接種發酵罐后,在加高活性飼料核心料8天后采集培養液,裝于2mL無菌EP管中,凍藏于-80℃待用,用于細菌數量檢測和菌群結構分析。
2.3 DNA提取和16S rDNA測序
方法同1.3與1.4。
3.試驗結果
通過16S rDNA測序,高活性飼料核心料對腸道菌群有正向激活作用:
(1)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共生菌群的豐度上調;
(2)腸球菌、腸桿菌等條件性致病菌的豐度下調;
(3)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腸桿菌等外源致病菌群消失。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