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作為飲用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茶葉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花茶便是其中一種。但是現有的花茶制備過程中容易導致花與茶葉的味道無法充分相融,同時易導致各種有益成分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可以有效保留茶葉內的有益成分。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備料:按重量份計比例15~35:100選取鮮花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初展茶芽,將茶芽與鮮花混合,至于18~25℃的室內攤晾3~5h后置于日光下攤晾1~2h后分離茶芽與鮮花,鮮花置于40~50℃的烘箱內,烘制1~2h;
②殺青:選取經過備料處理后的茶芽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0~140℃,殺青時間為2.5~4min,得到殺青茶;
③初炒揉捻:將殺青茶冷卻到45~55℃后與經過備料處理的鮮花混合進行初炒揉捻做形,得到初茶;
④初烘:采用連續式烘干機對初茶進行初烘,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20~130℃,攤葉厚度:0.6~1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4~5min們得到初烘茶;
⑤冷卻堆放:將初烘茶快速冷卻后堆放50~70min;
⑥烘干:將經過冷卻堆放后的初烘茶利用連續式烘干機再次烘干,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00~110℃,攤葉厚度:1~1.5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6~10min,至茶葉含水量為11~12%,得到二烘茶;
⑦炒制:將二烘茶進行炒制,炒制溫度為60~70℃,炒制時間為45~60min,炒制至含水量低于5%后冷卻,得到產品。
進一步,所述步驟②為按重量份計比例25:100選取鮮花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初展茶芽,將茶芽與鮮花混合,至于22℃的室內攤晾4h后置于日光下攤晾1.5h后分離茶芽與鮮花,鮮花置于45℃的烘箱內,烘制1.5h。
進一步,所述的鮮花為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牡丹花、菊花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②為選取經過備料處理后的茶芽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5℃,殺青時間為3.5min,得到殺青茶。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④為采用連續式烘干機對初茶進行初烘,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25℃,攤葉厚度:0.8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4.5min們得到初烘茶。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⑦得到的產品經過殺菌處理。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制備花茶,能夠有效保留茶葉中的有益物質,減少茶葉有益成分的浪費,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工藝簡單、易于操作。制備的茶葉香氣高長、湯色綠亮、滋味回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備料:按重量份計比例25:100選取鮮花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初展茶芽,將茶芽與鮮花混合,至于22℃的室內攤晾4h后置于日光下攤晾1.5h后分離茶芽與鮮花,鮮花置于45℃的烘箱內,烘制1.5h;
②殺青:選取經過備料處理后的茶芽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5℃,殺青時間為3.5min,得到殺青茶;
③初炒揉捻:將殺青茶冷卻到45~55℃后與經過備料處理的鮮花混合進行初炒揉捻做形,得到初茶;
④初烘:采用連續式烘干機對初茶進行初烘,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25℃,攤葉厚度:0.8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4.5min們得到初烘茶;
⑤冷卻堆放:將初烘茶快速冷卻后堆放60min;
⑥烘干:將經過冷卻堆放后的初烘茶利用連續式烘干機再次烘干,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05℃,攤葉厚度:1.2~1.4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8min,至茶葉含水量為11~12%,得到二烘茶;
⑦炒制:將二烘茶進行炒制,炒制溫度為60~70℃,炒制時間為45~60min,炒制至含水量低于5%后冷卻后殺菌,得到產品。
所述的鮮花為茉莉花。
實施例2: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備料:按重量份計比例15:100選取鮮花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初展茶芽,將茶芽與鮮花混合,至于18℃的室內攤晾5h后置于日光下攤晾1h后分離茶芽與鮮花,鮮花置于40℃的烘箱內,烘制2h;
②殺青:選取經過備料處理后的茶芽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30℃,殺青時間為4min,得到殺青茶;
③初炒揉捻:將殺青茶冷卻到45~55℃后與經過備料處理的鮮花混合進行初炒揉捻做形,得到初茶;
④初烘:采用連續式烘干機對初茶進行初烘,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20℃,攤葉厚度:0.6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5min們得到初烘茶;
⑤冷卻堆放:將初烘茶快速冷卻后堆放50min;
⑥烘干:將經過冷卻堆放后的初烘茶利用連續式烘干機再次烘干,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00℃,攤葉厚度:1~1.2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6min,至茶葉含水量為11~12%,得到二烘茶;
⑦炒制:將二烘茶進行炒制,炒制溫度為60~70℃,炒制時間為45~60min,炒制至含水量低于5%后冷卻后殺菌,得到產品。
所述的鮮花為金銀花、菊花的混合。
實施例3:一種二次炒制花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備料:按重量份計比例35:100選取鮮花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初展茶芽,將茶芽與鮮花混合,至于25℃的室內攤晾3h后置于日光下攤晾2h后分離茶芽與鮮花,鮮花置于50℃的烘箱內,烘制1h;
②殺青:選取經過備料處理后的茶芽進行殺青,殺青溫度為140℃,殺青時間為2.5min,得到殺青茶;
③初炒揉捻:將殺青茶冷卻到45~55℃后與經過備料處理的鮮花混合進行初炒揉捻做形,得到初茶;
④初烘:采用連續式烘干機對初茶進行初烘,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30℃,攤葉厚度:1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4min們得到初烘茶;
⑤冷卻堆放:將初烘茶快速冷卻后堆放70min;
⑥烘干:將經過冷卻堆放后的初烘茶利用連續式烘干機再次烘干,進風口筒體內空氣溫度110℃,攤葉厚度:1.3~1.5cm,要求茶葉均勻鋪在百頁板上,時間: 10min,至茶葉含水量為11~12%,得到二烘茶;
⑦炒制:將二烘茶進行炒制,炒制溫度為60~70℃,炒制時間為45~60min,炒制至含水量低于5%后冷卻,得到產品。
所述的鮮花為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牡丹花、菊花的混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內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