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制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
背景技術: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槚,茗。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制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葉在殺青后需要對其進行成型,而這一過程稱之為理條。在片狀茶葉理條工藝中,多采用人工理條,此方式生產效率低,不適合大批量茶葉理條操作。為適應現代化的生產需求,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茶葉理條機,但是這些茶葉理條機仍然需要操作人員進行相關的送料、卸料以及過篩等操作,在理條過程中,茶葉受熱不均勻,會局部溫度過高的問題,導致茶葉質量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包括:機架、烘焙箱、篩分箱、第一傳送機構、第二傳送機構和轉鼓;烘焙箱和篩分箱均設置在機架上,烘焙箱具有供第一傳送機構穿入與穿出的進料口和出料口,第一傳送機構出料端位于篩分箱上方,篩分箱內設有傾斜設置的振動篩,振動篩由第一驅動裝置驅動上下往復運動,第二傳送機構位于振動箱出料端下方,第二傳送機構上安裝有底板,底板內設有加熱管,底板沿長度方向開設有用于放置茶葉的理條 槽,轉鼓位于底板上方,轉鼓周向設有與所述理條槽配合的凸起,轉鼓由第二驅動裝置驅動轉動。
優選地,第三傳送機構位于第二傳送機構出料端下方。
優選地,篩分箱內還設有位于振動篩下方的收集箱。
優選地,還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篩分箱出料端,限位板由第三驅動裝置驅動上下運動,并可與振動篩相抵。
優選地,還包括設置在篩分箱上的紅外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茶葉隨第一傳送機構運動,在烘焙箱內烘焙一定時間后,脫離第一傳送機構并進入篩分箱,其沿振動篩運動,并在運動過程中,與混雜其中的雜質分離,進入第二傳送機構上底板的理條槽內,底板內的加熱管對茶葉進行加熱,茶葉受熱并隨底板運動,運動過程中,轉鼓上的凸起與理條槽相配合,茶葉在運動過程中被碾壓成片狀。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片狀茶葉理條裝置,勞動強度低,自動化強度高,可實現片狀茶葉制作和碎茶的拼接,其理條效果好,處理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包括:機架1、烘焙箱2、篩分箱3、第一傳送機構4、第二傳送機構6和轉鼓8;烘焙箱2和篩分箱3均設置在機架1上,烘焙箱2具有供第一傳送機構4穿入與穿出的進料口和出料口,第一傳送機構4出料端位于篩分箱3上方,篩分箱3內設有傾斜設 置的振動篩5,振動篩5由第一驅動裝置驅動上下往復運動,第二傳送機構6位于篩分箱3出料端下方,第二傳送機構6上安裝有底板7,底板7內設有加熱管,底板7沿長度方向開設有用于放置茶葉的理條槽71,轉鼓8位于底板7上方,轉鼓8周向設有與所述理條槽71配合的凸起81,轉鼓8由第二驅動裝置驅動轉動。
本方案原理如下:茶葉隨第一傳送機構4運動,在烘焙箱2內烘焙一定時間后,脫離第一傳送機構4并進入篩分箱3,其沿振動篩5運動,并在運動過程中,與混雜其中的雜質分離,進入第二傳送機構6上底板7的理條槽71內,底板6內的加熱管對茶葉進行加熱,茶葉受熱并隨底板運動,運動過程中,轉鼓8上的凸起81與理條槽71相配合,使得茶葉在運動過程中被碾壓成片狀。
本方案還包括位于位于第二傳送機構6出料端下方的第三傳送機構9,方便對成型后的茶葉進行分揀包裝,以縮短茶葉的制作周期。
為方便收集由振動篩5落下的雜質,篩分箱3內還設有位于振動篩5下方的收集箱10。
上述方案中,篩分箱3出料端設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由第三驅動裝置驅動上下運動,并可與振動篩5相抵,在具體設計中,限位板11與第三驅動裝置驅動桿之間設有緩沖彈簧,此設計可保證限位板11能夠保持與振動篩5的相對靜止狀態;此外,篩分箱3上設有紅外傳感器,當且僅當底板7靠近篩分箱3時,第三驅動裝置驅動限位板11上行,限位板11余轉動篩5處于分離狀態,茶葉由自重以及振動篩3作用落在底板7的理條槽71內。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片狀茶葉理條裝置,勞動強度低,自動化強度高,可實現片狀茶葉制作和碎茶的拼接,其理條效果好,處理效率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