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理條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
背景技術:
在茶葉的炒制加工過程中特別是綠茶中的條形茶(扁形茶或針形茶)必須經過殺青、理條、成型、干燥等多道關鍵的工序,為了保證茶葉的長條形特征,這類茶葉的加工通常離不開槽鍋式理條設備。
現有的理條機存在著以下問題:為了加強理條的效果,部分理條機加入了壓輥,利用壓輥輔助理條,這種方式由于無法控制壓輥對于茶的擠壓力,常常會壓壞茶葉。另外,在現有的出料機構中,多采用提升式出料,此種方式出料速度慢,而且茶葉容易粘附在理條槽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
本發明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驅動機構、理條機構和出料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連桿、支座和加熱器,所述驅動輪套設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從動輪設置在機架上,所述驅動輪與從動輪通過傳動帶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輪上設有鉸接柱,所述鉸接柱與從動輪軸心的距離小于從動輪的半徑,所述機架的上端面設有滑槽,所述支座位于滑槽內,所述支座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連桿的一端與鉸接柱鉸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支座鉸接,所述加熱器位于支座內;
所述理條機構包括殼體和均勻設置在殼體上的若干個理條單元,所述殼體設置在支座上,所述理條單元包括理條槽、收藏槽、壓輥、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所述理條槽水平設置在殼體的上端面,所述理條槽為水平貫穿槽,所述理條槽的槽口向上設置,所述理條槽的槽長方向與殼體的運動方向垂直,所述收藏槽水平設置在理條槽的一側,所述收藏槽的長度與理條槽長度匹配,所述收藏槽的槽口位于理條槽的槽壁上,所述收藏槽的槽口傾斜向下設置,所述第一電磁鐵和壓輥均位于收藏槽內,所述壓輥為空心壓輥,所述壓輥內部填充有磁鐵,所述第二電磁鐵位于殼體的內部,所述第二電磁鐵有若干個,各第二電磁鐵均勻貼設在理條槽外壁上;
所述出料機構包括風機、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上設有若干進風口,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均豎向設置在支座上,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分別位于殼體的兩側,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均為理條槽垂直,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均與理條槽垂直,所述第二擋板與支座鉸接,所述進風口位于理條槽的一側,所述進風口與風機連通。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出料的時候風機將茶葉沖理條槽中吹離,所述殼體上方鉸接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殼體匹配。當出料的時候,第二擋板打開,風機從第一擋板的進風口送分,將茶葉從理條槽靠近第二擋板的一端吹離。
作為優選,為了避免支座長時間往復運動對機架造成損壞,所述支座的兩端均通過避震彈簧與滑槽壁連接,所述彈簧的伸縮方向與支座運動方向平行。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茶葉進入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內設有過濾網。
作為優選,為了減小支座和機架相對運動的摩擦力,所述支座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撐滾輪。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設備運行時的穩定性,所述機架底部設有若干避震腳。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傳動能力,所述傳動帶為V帶。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便于控制,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設計巧妙,可行性高,采用了震動碰撞和壓輥滾壓兩種理條方式相結合,其中壓輥可隱藏在理條槽內,在需要使用時可彈出,不需要使用時可收回,另外壓輥還能調節滾壓的力度,以此適應不同的需求,當理條結束后,采用風機吹送的方式將茶葉吹出,既方便又高效。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的理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部放大圖。
圖中:1.機架,2.電機,3.驅動輪,4.從動輪,5.傳動帶,6.連桿,7.支座,8.加熱器,9.鉸接柱,10.滑槽,11.殼體,12.理條槽,13.收藏槽,14.壓輥,15.第一電磁鐵,16.第二電磁鐵,17.風機,18.第一擋板,19.第二擋板,20.進風口,21.蓋板,22.避震彈簧,23.支撐滾輪,24.避震腳。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4所示,一種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1以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驅動機構、理條機構和出料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2、驅動輪3、從動輪4、傳動帶5、連桿6、支座7和加熱器8,所述驅動輪3套設在電機2的輸出軸上,所述從動輪4設置在機架1上,所述驅動輪3與從動輪4通過傳動帶5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輪4上設有鉸接柱9,所述鉸接柱9與從動輪4軸心的距離小于從動輪4的半徑,所述機架1的上端面設有滑槽10,所述支座7位于滑槽10內,所述支座7與滑槽10滑動連接,所述連桿6的一端與鉸接柱9鉸接,所述連桿6的另一端與支座7鉸接,所述加熱器8位于支座7內;
所述理條機構包括殼體11和均勻設置在殼體11上的若干個理條單元,所述殼體11設置在支座7上,所述理條單元包括理條槽12、收藏槽13、壓輥14、第一電磁鐵15和第二電磁鐵16,所述理條槽12水平設置在殼體11的上端面,所述理條槽12為水平貫穿槽,所述理條槽12的槽口向上設置,所述理條槽12的槽長方向與殼體11的運動方向垂直,所述收藏槽13水平設置在理條槽12的一側,所述收藏槽13的長度與理條槽12長度匹配,所述收藏槽13的槽口位于理條槽12的槽壁上,所述收藏槽13的槽口傾斜向下設置,所述第一電磁鐵15和壓輥14均位于收藏槽13內,所述壓輥14為空心壓輥14,所述壓輥14內部填充有磁鐵,所述第二電磁鐵16位于殼體11的內部,所述第二電磁鐵16有若干個,各第二電磁鐵16均勻貼設在理條槽12外壁上;
所述出料機構包括風機17、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所述第一擋板18上設有若干進風口20,所述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均豎向設置在支座7上,所述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分別位于殼體11的兩側,所述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均為理條槽12垂直,所述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均與理條槽12垂直,所述第二擋板19與支座7鉸接,所述進風口20位于理條槽12的一側,所述進風口20與風機17連通。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出料的時候風機17將茶葉沖理條槽12中吹離,所述殼體11上方鉸接有蓋板21,所述蓋板21與殼體11匹配。當出料的時候,第二擋板19打開,風機17從第一擋板18的進風口20送分,將茶葉從理條槽12靠近第二擋板19的一端吹離。
作為優選,為了避免支座長時間往復運動對機架造成損壞,所述支座7的兩端均通過避震彈簧22與滑槽10壁連接,所述彈簧的伸縮方向與支座7運動方向平行。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茶葉進入進風口20,所述進風口20內設有過濾網。
作為優選,為了減小支座7和機架1相對運動的摩擦力,所述支座7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撐滾輪23。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設備運行時的穩定性,所述機架1底部設有若干避震腳24。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傳動能力,所述傳動帶5為V帶。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便于控制,所述電機2為伺服電機。
該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中,驅動機構的工作原理為:電機2帶動驅動輪3轉動,帶動從動輪4轉動,由于支座7通過連桿6與從動輪4上的鉸接柱9鉸接,所述從動輪4轉動驅動支座7做水平往復運動,從而使設置在支座7上的殼體11做水平往復運動。理條機構的工作原理為:初始狀態時壓輥14被第一電磁鐵15吸附在收藏槽13內,當需要壓輥14來進行滾壓時,第一電磁鐵15斷電或改變電流方向,由于收藏槽13槽口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壓輥14落入理條槽12內,并且隨著理條槽12往復運動而滾壓茶葉,第二電磁鐵16可以通過改變電流大小了變化磁力,從而變向改變壓輥14對于茶葉的擠壓力。當理條結束時,第一電磁鐵15重新將壓輥吸附進收藏槽13內。出料機構的原理為:初始時,第一擋板18和第二擋板19均豎向抵靠住理條槽12,當理條結束時,第二擋板19翻轉,起到導向板的作用,同時風機17吹風,風從進風口20吹入,將理條槽12內的茶葉吹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高效率的茶葉理條機設計巧妙,可行性高,刮刷機構可以實現只有在刮刷作業時印料才會進入第一殼體11,另外,在刮料的時候印料始終在第一殼體11的內壁和刮板16之間,而不暴露在空氣中,刮刷機構的吸料單元在整個作業完成后,可將第一殼體11內多余印料吸回,以便今后使用。此絲印機不僅節約原料,而且防止了印料暴露在空氣中后干燥變質,還防止了印料散發的氣味對人體造成危害。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