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茶葉生產的烘干罐。
背景技術:
炒茶烘干階段對于茶葉的品質非常關鍵,這個階段直接決定了茶葉的口感。傳統的烘干罐無法使茶葉均勻受熱,從而會影響茶葉的烘干效率,同時也會浪費較多的熱氣能源,從而增加了烘干的成本,適用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茶葉生產的烘干罐,實現降低分子篩粉化,提高吸附后養的濃度。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茶葉生產的烘干罐,包括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上端設有蓋體,蓋體上設有出氣口;所述罐體底部設有進氣口;所述罐體內設有裝物桶,且裝物桶的外壁與罐體的內壁之間有間隙;所述裝物桶的外圓面布滿多個出氣孔;所述裝物桶內設有隔板,隔板上開設有多個出氣孔;所述裝物桶的底部開設有與進氣口相通的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裝物桶與罐體通過支架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加熱的空氣從進氣口進入罐體內,一部分空氣沿罐體與裝物桶的間隙向上運動,從裝物桶的多個出氣孔進入裝有茶葉的裝物桶內,對茶葉進行加熱烘干,從而實現裝物桶內的茶葉均勻受熱烘干;另一部分空氣進入到隔板與裝物桶底部形成的空間內,通過隔板的出氣孔將裝物桶內的茶葉向上沖擊,加熱在提高茶葉烘干效率的同時對使裝物桶內的茶葉受熱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用于茶葉生產的烘干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用于茶葉生產的烘干罐如圖1所示,包括:罐體1、裝物桶3、出氣孔4、出氣口7、蓋體6、進氣口8及隔板9。所述罐體1上端設有蓋體6,蓋體6上設有出氣口7;所述罐體1底部設有進氣口8;所述罐體1內設有裝物桶3,且裝物桶3的外壁與罐體1的內壁之間有間隙;所述裝物桶3的外圓面布滿多個出氣孔4;所述裝物桶3內設有隔板9,隔板9上開設有多個出氣孔4;所述裝物桶3的底部開設有與進氣口8相通的通孔。
通過加熱的空氣從進氣口進入罐體1內,一部分空氣沿罐體1與裝物桶3的間隙向上運動,從裝物桶3的多個出氣孔4進入裝有茶葉的裝物桶3內,對茶葉進行加熱烘干,從而實現裝物桶3內的茶葉均勻受熱烘干;另一部分空氣進入到隔板9與裝物桶3底部形成的空間內,通過隔板9的出氣孔4將裝物桶3內的茶葉向上沖擊,加熱在提高茶葉烘干效率的同時對使裝物桶3內的茶葉受熱更加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