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炒茶設備,特別是一種新型炒茶設備。
背景技術:
在手工炒茶過程中,炒茶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炒茶過程中,如果根據不同需求需調節炒茶鍋的傾斜角度,由于茶葉一直位于炒茶鍋的最底端位置,當炒茶鍋的傾斜角度變化時,茶葉位于炒茶鍋的位置也在變化?,F有炒茶設備中的熱源位置是相對固定的,不能根據不同要求自動做出調整,同時缺乏對于熱能散失的防護,所以對于熱能的利用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炒茶設備。它可以根據炒茶設備中炒茶鍋傾斜角度的變化,自動調節其熱源的位置;并且采取了隔熱措施,防止熱能散失,從而有效提高熱能的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炒茶設備,包括上箱體,上箱體開口端設有炒茶鍋,在炒茶鍋前、后方分別設有一個電磁線圈組,且炒茶鍋底部位于前后兩個電磁線圈組之間,電磁線圈組底部設有滑輪,電磁線圈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彈簧與第二彈簧與上箱體內部左右兩端連接;上箱體下端與下箱體一側通過鉸鏈鉸鏈連接。
前述的新型炒茶設備中,所述電磁線圈組是由銅制線圈纏繞在支架上組成的。
前述的新型炒茶設備中,所述上箱體內壁上設有隔熱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彈簧的推拉作用來調節兩個電磁線圈組相對于炒茶鍋的位置,及時調節炒茶設備中熱源的位置,并且利用隔熱層來阻擋熱能散失,提高熱能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上箱體、2-第一彈簧、3-滑輪、4-下箱體、5-炒茶鍋、6-電磁線圈組、7-第二彈簧、8-隔熱層、9-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新型炒茶設備,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上箱體1,上箱體1開口端設有炒茶鍋5,在炒茶鍋5前、后方分別設有一個電磁線圈組6,且炒茶鍋5底部位于前后兩個電磁線圈組6之間,當電磁線圈組6里面的電磁線圈通交流電產生交變磁場時,處于交變磁場范圍內的炒茶鍋5底部會產生渦旋電流,從而實現加熱。電磁線圈組6通過與滑輪3鉸鏈連接的方式可在上箱體1內滑動,且電磁線圈組6兩端分別通過第一彈簧2與第二彈簧7與上箱體1內部上下兩端連接。上箱體1與下箱體4一側通過鉸鏈9鉸鏈連接,下箱體4的一端設置有自動升降裝置,自動升降裝置采用現有產品,當自動升降裝置上升或者下降時,上箱體1會以鉸鏈9為固定點分別進行順時鐘旋轉、逆時鐘旋轉運動,調節上箱體的傾斜角度。當炒茶設備的炒茶鍋5傾斜角度變大時,電磁線圈組6由于重力向下移動,直到與第一彈簧2、第二彈簧7之間的彈力達到新的力平衡,達到可以自動調節電磁線圈6的位置的作用。合理設置彈簧的彈力,可以使電磁線圈組6的中心位置始終經過炒茶鍋5鍋面弧度圓中心的豎直垂線上,實現最佳的加熱效果。
電磁線圈組6是由銅制線圈纏繞在支架上組成的,由于銅材質的導電性好,所產生的交變磁場更加穩定。
上箱體1內壁上設有隔熱層8,有效阻礙熱能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