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茶葉回潮機。
背景技術:
回潮作為茶葉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工序,直接影響茶葉加工的品質。茶葉殺青工序后,已經失去了大量的水分,即使在冷卻后仍然是比較干燥的,而揉捻工序需要茶葉具備一定的含水量,否則將出現葉片破損的現象,因此需要增加回潮工序來補充茶葉內部水分,使葉脈、葉緣、葉片的含水量趨于平衡,以滿足后續工序的要求。目前茶葉回潮通常采用攤涼的方式,其回潮不均勻,且周期較長,大大影響了茶葉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茶葉回潮機,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回潮效果好,且大大縮短了回潮周期。
所述的茶葉回潮機,包括機架,機架頂部設有進料口,機架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機架上設有制冷裝置,機架內設有傳送裝置,進料口上設有與傳送裝置配合的勻料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勻料裝置包括支撐座,支撐座上設有轉軸,轉軸與傳送裝置連接,轉軸上設有勻料板。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座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導軌和滑塊,轉軸與滑塊連接,滑塊與支撐座通過微調螺栓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制冷外機和制冷內機,制冷外機和制冷內機通過回水管連接,制冷內機安裝于機架內,制冷外機安裝于機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三層以上的傳送帶,且相鄰兩傳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最上層傳送帶一側的主動輪與動力裝置連接,另一側的從動輪與勻料裝置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外設有保溫層,機架底部朝出料口相反的一側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底部設有移動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勻料裝置使茶葉均勻平鋪于傳送裝置上,回潮效果更好;通過勻料裝置上的微調螺栓,可輕松調節茶葉葉片的厚度,從而使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不同種類的茶葉;
2、本實用新型通過制冷裝置與傳送裝置配合,對茶葉進行回潮處理,冷卻效果好,加速了葉、梗之間的含水量的轉化,確保整體茶葉品質一致性,且避免了茶葉不必要的翻動,保證了葉片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勻料裝置的主視圖;
圖4為勻料裝置的左視圖。
圖中,1、進料口;2、勻料裝置;3、機架;4、主動輪;5、動力裝置;6、制冷外機;7、回水管;8、制冷內機;9、出料口;10、移動輪;11、接水裝置;12、傳送裝置;13、從動輪;14、支撐座;15、滑塊;16、轉軸;17、微調螺栓;18、勻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茶葉回潮機包括機架3,機架3外設有保溫層,機架3底部設有移動輪10;機架3底部朝出料口9相反的一側傾斜;機架3頂部設有進料口1,機架3底部設有出料口9;所述機架3上設有制冷裝置,機架3內設有傳送裝置12,進料口1上設有與傳送裝置12配合的勻料裝置2;所述制冷裝置包括制冷外機6和制冷內機8,制冷外機6和制冷內機8通過回水管7連接,制冷內機8安裝于機架3內,制冷外機6安裝于機架3上;傳送裝置12包括三層以上的傳送帶,且相鄰兩傳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最上層傳送帶一側的主動輪4與動力裝置5連接,另一側的從動輪13與勻料裝置2連接。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勻料裝置2包括支撐座14,支撐座14上設有轉軸16,轉軸16與傳送裝置12連接,轉軸16上設有勻料板18;支撐座14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導軌和滑塊15,轉軸16與滑塊15連接,滑塊15與支撐座14通過微調螺栓17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制作安裝時,動力裝置5通過主動輪4帶動傳送裝置12上的各層傳送帶運動,各層傳送帶錯落放置,使上一層傳送帶的物料能準確落入下一層的傳送帶上;勻料板18上方采用柔性橡膠材料制作而成。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根據茶葉種類及加工要求,調節勻料裝置2上的微調螺栓17,確定葉片回潮的厚度;啟動動力裝置5,殺青冷卻后的茶葉送入進料口1中,動力裝置5帶動傳送裝置12及勻料裝置2上的轉軸16運動,轉軸16帶動勻料板18轉動,從而將堆積在一起的茶葉均勻鋪設到最上層傳送帶上,最上層傳送帶將茶葉緩慢帶動至第二層傳送帶上,直至茶葉從出料口9排出進入下一工序;由于相鄰兩傳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使本實用新型結構更緊湊。
機架3底部朝出料口9相反的一側傾斜,并設置接水裝置11,便于機架3內的冷凝水排出;機架3底部的移動輪10使得移動更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