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炒貨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瓜蔞子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栝樓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及雙邊栝樓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分批采摘成熟果實,將果實縱剖,瓜瓤和種子放入盆內,加木灰復搓洗,取種子沖洗干凈后曬干后得到,具有潤肺,化痰,滑腸、治痰熱咳嗽,燥結便秘,癰腫,乳少等功效,現代研究,栝樓子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等作用。瓜蔞子中富含油脂,脂肪油含量約26%,如此高的脂肪油會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目前瓜蔞子主要通過制霜法來去除油脂,即將瓜蔞子制成松散粉末狀,限制了瓜蔞子的食用方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目前瓜蔞子主要靠制霜法來去除其中油脂限制了瓜蔞子的食用方式,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瓜蔞子加工方法,本發明針對整個顆粒狀瓜蔞子進行脫油加工處理,使所得到的瓜蔞子既能像休閑瓜子類食品一樣被嗑食,又不會因食用過多導致腹瀉。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瓜蔞子加工方法,具體的:
(1)9-10月份,采收瓜蔞,對半切開后,剝去果皮后,將果肉與種子浸泡于濃度為15%-18%的蔗糖水中,浸泡時間為8-10小時,浸泡后,人工將果肉與種子分離;
其中,將瓜蔞子與果肉在濃度為15%-18%的蔗糖水中浸泡后,瓜蔞果肉變得極為松軟,更易于與種子分離;
(2)將瓜蔞子在150-16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75-80℃,迅速抽真空至18-20kpa,保持3-5分鐘,再次將瓜蔞子在180-19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92-95℃,迅速抽真空至10-12kpa,保持1-1.5分鐘;
其中,將瓜蔞子經反復高溫處理并抽真空保持,能夠使種殼破裂,利于脂肪油滲出;
(3)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按1:5的體積比混合,在微火下炒制13-15分鐘后,改成大火炒制1-1.5分鐘,再次在微火下炒制20-22分鐘;
其中,淀粉經本發明處理方法改性后,吸油性能提高了3.2倍以上,與瓜蔞子混合炒制,能夠充分吸收瓜蔞子中的脂肪油,采用微火、大火、微火炒制,更利于脂肪油滲出;
(4)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迅速分離,在-30~-35℃下冷凍至中心溫度在1-2℃,在真空室內回溫至常溫,密封包裝,得到瓜蔞子;
其中,瓜蔞子炒制后在-30~-35℃下冷凍至中心溫度在1-2℃,能進一步提高瓜蔞子的酥脆性,在真空室內回溫相較于在普通環境下回溫更利于保持瓜蔞子的酥脆性;
優選的,將瓜蔞子在155℃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78℃,迅速抽真空至19kpa,保持4分鐘,再次將瓜蔞子在185℃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93℃,迅速抽真空至11kpa,保持1.2分鐘;
優選的,所述改性淀粉具體制作時,將淀粉與淀粉酶液按1:20-30的體積比混合后,以15,000s-1~25,000s-1的剪切速度剪切處理6-8分鐘,將剪切料經冷凍噴霧干燥,得到改性淀粉;
優選的,所述淀粉酶液中淀粉酶活性在600-700u/ml。
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以整顆瓜蔞子為制作原材,也能有效降低瓜蔞子中脂肪油的含量,處理前的瓜蔞子相較于處理后的瓜蔞子,脂肪油含量降低了至少58%以上,能有效改善瓜蔞子因脂肪油含量高導致瀉下的弊端,提高了瓜蔞子的食用安全性,所制作得到的瓜蔞子香味濃郁,口感酥脆,且種殼呈開口狀,利于嗑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瓜蔞子加工方法,具體的:
(1)9-10月份,采收瓜蔞,對半切開后,剝去果皮后,將果肉與種子浸泡于濃度為15%的蔗糖水中,浸泡時間為8小時,浸泡后,人工將果肉與種子分離;
(2)將瓜蔞子在15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75℃,迅速抽真空至18kpa,保持3分鐘,再次將瓜蔞子在18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92℃,迅速抽真空至10kpa,保持1分鐘;
(3)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按1:5的體積比混合,在微火下炒制13分鐘后,改成大火炒制1分鐘,再次在微火下炒制20分鐘;
(4)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迅速分離,在-30℃下冷凍至中心溫度在1℃,在真空室內回溫至常溫,密封包裝,得到瓜蔞子。
實施例2、一種瓜蔞子加工方法,具體的:
(1)9-10月份,采收瓜蔞,對半切開后,剝去果皮后,將果肉與種子浸泡于濃度為18%的蔗糖水中,浸泡時間為10小時,浸泡后,人工將果肉與種子分離;
(2)將瓜蔞子在16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80℃,迅速抽真空至20kpa,保持5分鐘,再次將瓜蔞子在190℃下處理至中心溫度在95℃,迅速抽真空至12kpa,保持1.5分鐘;
(3)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按1:5的體積比混合,在微火下炒制15分鐘后,改成大火炒制1.5分鐘,再次在微火下炒制22分鐘;
(4)將瓜蔞子與改性淀粉迅速分離,在-35℃下冷凍至中心溫度在2℃,在真空室內回溫至常溫,密封包裝,得到瓜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