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黃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世界唯中國所獨產。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黃茶按鮮葉原料老嫩分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大茶又稱大葉子茶、老干烘,俗稱大把抓,產于安徽省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創制于明隆慶年間。其葉大、梗長、湯色濃重,具有強烈的老火香,是人們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其色香味獨特、性和不寒、湯色橙黃清澈、回味甘醇悠長。
黃茶在加工過程中,使多酚類物質進行轉化成可溶性物質,同時發生異構化,使黃茶茶湯滋味濃醇。同時還可促進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淀粉轉化為可溶性糖類,糖與氨基酸結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參與茶葉芳香物質的組成。在悶黃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消化酶,對脾胃有健胃消寒工效,很多人因為飲酒過度,腸胃敏感易受刺激,不能喝綠茶,烏龍茶又覺的泡飲麻煩,黃茶這種折中之茶恰好滿足需求,另外黃茶因為對腸胃刺激小,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綠茶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可以大量飲用,最大化的發揮茶葉的減肥養生功效。現有的黃茶制作工藝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的是拉小火和拉老火相結合的方式,為了提供多種口感的黃大茶,本發明研究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選擇一芽三、四、五葉的鮮葉采摘,保持芽葉完整、勻凈,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枝葉;
(2)攤晾:將采摘的鮮葉攤晾在攤晾架上,厚度為2-5cm,攤放6-8h,每隔2h輕翻輕拌,當鮮葉含水量達到70%-75%時即可進行下一工序殺青;
(3)殺青:殺青采用蒸汽殺青,蒸汽流量為60-70kg/h,蒸汽壓力為0.12mpa,投葉量為60-65kg/h;
(4)揉捻與理條:將攤涼后的殺青葉用揉捻機輕揉15-20min,加壓10min,揉至茶葉條索緊卷而不碎,茶汁揉出黏附于葉片表面即可;
(5)初烘:將殺青葉在120℃的烘籠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下烘后攤放2-3min;
(6)一次悶黃:將經過初烘的茶葉通過輸送帶送到悶黃槽,悶黃時間為120-150min;
(7)拉小火:溫度為100-110℃,每烘投葉量9.8-10.2kg,時間為30min,每隔5-7分鐘翻拌一次,下烘攤晾3-5小時;
(8)二次悶黃:將經過拉小火后的茶葉再次置于悶黃槽中,悶黃時間為12h;
(9)三次烘焙:將經過二次悶黃的茶葉再次置于烘籠中進行烘焙,溫度為120-130℃,時間為20-30min,每隔3-5min輕翻拌一次;
(10)提香:設置提香機的溫度在85℃,提香時間為5-10min,每層攤放的厚度為2cm,烘至茶葉九五成干;
(11)包裝:按產品標準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及時裝箱入庫,庫溫為4-7℃。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只采用拉小火烘焙茶葉,制備的黃大茶芽葉粗壯、葉莖相連彎如魚鉤,經久耐泡,湯色黃帶橙至日落黃,初聞茶香高火香、蜜香、焦糖香還帶著些微酸的酵味,入口微甜、舌根微苦、回甘很強,尤其適合飯后消食化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選擇一芽三、四、五葉的鮮葉采摘,保持芽葉完整、勻凈,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枝葉;
(2)將采摘的鮮葉攤晾在攤晾架上,厚度為2-5cm,攤放6-8h,每隔2h輕翻輕拌,當鮮葉含水量達到70%-75%時即可進行下一工序;
(3)殺青:殺青采用蒸汽殺青,蒸汽流量為65kg/h,蒸汽壓力為0.12mpa,投葉量為62kg/h;
(4)揉捻與理條:將攤涼后的殺青葉用揉捻機輕揉15min,加壓10min,揉至茶葉條索緊卷而不碎,茶汁揉出黏附于葉片表面即可;
(5)初烘:將殺青葉在120℃的烘籠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下烘后攤放2-3min;
(6)一次悶黃:將經過初烘的茶葉通過輸送帶送到悶黃槽,悶黃時間為120min;
(7)拉小火:溫度為100℃,每烘投葉量9.8kg,時間為30min,每隔5-7分鐘翻拌一次,下烘攤晾3-5小時;
(8)二次悶黃:將經過拉小火后的茶葉再次置于悶黃槽中,悶黃時間為12h;
(9)三次烘焙:將經過二次悶黃的茶葉再次置于烘籠中進行烘焙,溫度為120℃,時間為20-30min,每隔3-5min輕翻拌一次;
(10)提香:設置提香機的溫度在85℃,提香時間為5-10min,每層攤放的厚度為2cm,烘至茶葉九五成干;
(11)包裝:按產品標準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及時裝箱入庫,庫溫為5℃。
實施例2
一種小火黃大茶的制作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選擇一芽三、四、五葉的鮮葉采摘,保持芽葉完整、勻凈,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枝葉;
(2)攤晾:將采摘的鮮葉攤晾在攤晾架上,厚度為2-5cm,攤放6-8h,每隔2h輕翻輕拌,當鮮葉含水量達到70%-75%時即可進行下一工序殺青;
(3)殺青:殺青采用蒸汽殺青,蒸汽流量為70kg/h,蒸汽壓力為0.12mpa,投葉量為65kg/h;
(4)揉捻與理條:將攤涼后的殺青葉用揉捻機輕揉20min,加壓10min,揉至茶葉條索緊卷而不碎,茶汁揉出黏附于葉片表面即可;
(5)初烘:將殺青葉在120℃的烘籠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下烘后攤放2-3min;
(6)一次悶黃:將經過初烘的茶葉通過輸送帶送到悶黃槽,悶黃時間為150min;
(7)拉小火:溫度為110℃,每烘投葉量10.2kg,時間為30min,每隔5-7分鐘翻拌一次,下烘攤晾3-5小時;
(8)二次悶黃:將經過拉小火后的茶葉再次置于悶黃槽中,悶黃時間為12h;
(9)三次烘焙:將經過二次悶黃的茶葉再次置于烘籠中進行烘焙,溫度為130℃,時間為20-30min,每隔3-5min輕翻拌一次;
(10)提香:設置提香機的溫度在85℃,提香時間為5-10min,每層攤放的厚度為2cm,烘至茶葉九五成干;
(11)包裝:按產品標準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及時裝箱入庫,庫溫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