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滅菌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滅菌器。
背景技術:
醬油、醋等調料在包裝之前需要先進行滅菌,傳統的方式是將物料通入滅菌器進行高溫滅菌,滅菌完成后進行冷卻,冷卻完成后輸送至滅菌器外,這樣的方式存在如下弊端:①高溫滅菌完成后,物料攜帶大量熱量,故需要大量的冷卻介質進行冷卻,一方面,冷卻速度慢,延長了物料在滅菌器內停留的時長,另一方面,被冷卻的熱量作為一種能源沒有被很好利用,造成成本浪費;②由于參與滅菌的管道均呈細長狀,不易清理,物料內的一部分物質會黏著于管道內壁,在長期未清理的狀況下,造成管道流量逐漸變小,甚至堵塞,使滅菌器失去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理利用物料熱量的滅菌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包括進料管道、滅菌室及出料管道,所述的滅菌室設置有入口端及出口端,所述的進料管道與滅菌室的入口端銜接,所述的出料管道與滅菌室的出口端銜接,所述的滅菌室內設置有加熱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交換管道,所述的熱交換管道由熱交換外管及熱交換內管組成,所述的熱交換內管沿熱交換外管方向設置于熱交換外管內部,所述的熱交換內管銜接于進料管道與滅菌室的入口端之間,所述的熱交換外管銜接于出料管道與滅菌室的出口端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熱交換區管道是管套管方式,待滅菌物料先從熱交換管道內管進入滅菌室,從滅菌室高溫滅菌完成后進入熱交換外管中,此時物料具有高溫,即對待滅菌物料通過內管壁進行預熱,此方式可使未加熱滅菌的物料被預熱,而已滅菌好的物料被預冷卻,使出料溫度達到理想的低溫效果,使從滅菌室中出來的物料具有的熱量杯合理利用,從而降低加熱機構的功率,即可縮小滅菌室的體積,并提高滅菌效率,進而縮小整個設備的占用空間,節約能源、環保的同時使結構精簡、優化。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熱交換外管呈連續的多段s形狀,相鄰的所述的熱交換外管呈貼合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熱交換外管形狀調節至s形狀,增加管道之間的貼合面積,進一步增加熱交換率,盡可能的將從滅菌室出口端出來的物料的熱量用于預熱從進料管道運輸而來的物料,并冷卻自身,提高熱量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加熱機構的功率,進一步節約能源、環保。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冷卻介質源、冷卻介質回收源及冷卻管道,所述的冷卻管道由冷卻外管及冷卻內管組成,所述的冷卻內管沿冷卻外管方向設置于冷卻外管內部,所述的冷卻內管銜接于熱交換外管與出料管道之間,所述的冷卻外管銜接于冷卻介質源與冷卻介質回收源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與冷卻介質交換熱量的冷卻管道,避免熱交換管道為完全冷卻,長度過長,占用過多體積,兩者相配合使占用體積及滅菌效率可鞋套至最佳,增加滅菌器的實用性,其中,冷卻介質可為水、冷卻液等具有冷卻功能的介質。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鋼珠儲罐、鋼珠進管及鋼珠回管,所述的出料管道、鋼珠儲罐及進料管道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的鋼珠儲罐內放置有鋼珠,所述的鋼珠進管一端銜接于鋼珠儲罐,另一端銜接于進料管道,所述的鋼珠進管設置有控制鋼珠進管通斷的鋼珠進閥,所述的鋼珠回管一端銜接于出料管道,另一端銜接于鋼珠儲罐,所述的鋼珠回管設置有控制鋼珠回管通斷的鋼珠回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對出料管道、進料管道及滅菌室內的管道進行清理時,在滅菌過程中隨時可以打開鋼珠進閥,將鋼珠放入進料管中隨物料一起快速在管道內流動,鋼珠流動的同時對管壁進行快速撞擊,達到清洗管壁的效果,在鋼珠隨著物料一起到出料管道時候,鋼珠受重力作用進入鋼珠回管,待鋼珠循環一個來回后,關閉鋼珠進閥,打開鋼珠回流閥,這樣鋼珠又儲存在鋼珠儲罐中待下一次使用,這樣的清理工序適合細長狀的管道,且操作簡單,控制鋼珠進閥及鋼珠回閥即可,清理更加完全,從而大大延長滅菌器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鋼珠回管與出料管道銜接的位置設置有鋼珠物料分離罐,該鋼珠物料分離罐內設置有阻擋鋼珠繼續沿出料管道移動的濾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設鋼珠物料分離罐,并在鋼珠物料分離罐設置濾網,部分由于物料流體作用力過大,隨出料管道移動,由濾網進行攔截,保證所有鋼珠回到鋼珠儲罐內,以準備下一次清理工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滅菌器,包括進料管道1、滅菌室2及出料管道3,進料管道1設置有加速物料進入的多級泵11,滅菌室2設置有壓力表23,出料管道3的末端設置有溫度表31,滅菌室2設置有入口端21及出口端22,進料管道1與滅菌室2的入口端21銜接,進料管道1相對滅菌室2的另一端與物料源相銜接,出料管道3與滅菌室2的出口端22銜接,出料管道3相對滅菌室2的另一端與物料回收源相銜接,滅菌室2內設置有加熱機構,加熱機構可為電機熱片,未在附圖中表示,還包括熱交換管道4,熱交換管道4由熱交換外管41及熱交換內管42組成,熱交換內管42沿熱交換外管41方向設置于熱交換外管41內部,熱交換內管42銜接于進料管道1與滅菌室2的入口端21之間,熱交換外管41銜接于出料管道3與滅菌室2的出口端22之間,熱交換區管道是管套管方式,待滅菌物料先從熱交換管道4內管進入滅菌室2,從滅菌室2高溫滅菌完成后進入熱交換外管41中,此時物料具有高溫,即對待滅菌物料通過內管壁進行預熱,此方式可使未加熱滅菌的物料被預熱,而已滅菌好的物料被預冷卻,使出料溫度達到理想的低溫效果,使從滅菌室2中出來的物料具有的熱量杯合理利用,從而降低加熱機構的功率,即可縮小滅菌室2的體積,并提高滅菌效率,進而縮小整個設備的占用空間,節約能源、環保的同時使結構精簡、優化。
熱交換外管41呈連續的多段s形狀,相鄰的熱交換外管41呈貼合設置,將熱交換外管41形狀調節至s形狀,增加管道之間的貼合面積,進一步增加熱交換率,盡可能的將從滅菌室2出口端22出來的物料的熱量用于預熱從進料管道1運輸而來的物料,并冷卻自身,提高熱量的利用率,從而降低加熱機構的功率,進一步節約能源、環保。
還包括冷卻介質源、冷卻介質回收源及冷卻管道5,冷卻管道5由冷卻外管51及冷卻內管52組成,冷卻內管52沿冷卻外管51方向設置于冷卻外管51內部,冷卻內管52銜接于熱交換外管41與出料管道3之間,冷卻外管51銜接于冷卻介質源與冷卻介質回收源之間,增設與冷卻介質交換熱量的冷卻管道5,避免熱交換管道4為完全冷卻,長度過長,占用過多體積,兩者相配合使占用體積及滅菌效率可鞋套至最佳,增加滅菌器的實用性,其中,冷卻介質可為水、冷卻液等具有冷卻功能的介質,冷卻介質源、冷卻介質回收源在附圖中為表示,用511表示冷卻介質源的安裝位置,512表示冷卻介質回收源的安裝位置。
還包括鋼珠儲罐6、鋼珠進管61及鋼珠回管62,出料管道3、鋼珠儲罐6及進料管道1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排布,鋼珠儲罐6內放置有鋼珠63,鋼珠進管61一端銜接于鋼珠儲罐6,另一端銜接于進料管道1,鋼珠進管61設置有控制鋼珠進管61通斷的鋼珠進閥611,鋼珠回管62一端銜接于出料管道3,另一端銜接于鋼珠儲罐6,鋼珠回管62設置有控制鋼珠回管62通斷的鋼珠回閥621,當需要對出料管道3、進料管道1及滅菌室2內的管道進行清理時,在滅菌過程中隨時可以打開鋼珠進閥611,將鋼珠63放入進料管中隨物料一起快速在管道內流動,鋼珠63流動的同時對管壁進行快速撞擊,達到清洗管壁的效果,在鋼珠63隨著物料一起到出料管道3時候,鋼珠63受重力作用進入鋼珠回管62,待鋼珠63循環一個來回后,關閉鋼珠進閥611,打開鋼珠63回流閥,這樣鋼珠63又儲存在鋼珠儲罐6中待下一次使用,這樣的清理工序適合細長狀的管道,且操作簡單,控制鋼珠進閥611及鋼珠回閥621即可,清理更加完全,從而大大延長滅菌器的使用壽命。
鋼珠回管62與出料管道3銜接的位置設置有鋼珠物料分離罐64,該鋼珠物料分離罐64內設置有阻擋鋼珠63繼續沿出料管道3移動的濾網65,增設鋼珠物料分離罐64,并在鋼珠物料分離罐64設置濾網65,部分由于物料流體作用力過大,隨出料管道3移動,由濾網65進行攔截,保證所有鋼珠63回到鋼珠儲罐6內,以準備下一次清理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