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卷煙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式卷煙特色工藝”的全面深入研究,各工業企業提出了針對卷煙品牌和品類發展的原料差異化、特色化加工需求,相比傳統工藝,制絲工序部分任務前移至打葉復烤已成必然。為保留卷煙原料香氣特征,提升其工業使用價值和降低后續加工強度,已完成醇化的復烤片煙在制絲加工之前,在打葉復烤線上進行回潮、松散、混配和二次復烤處理。傳統的打葉復烤生產線主要由潤葉、梗葉分離和復烤等關鍵工序組成,并且是一個只針對初烤煙葉加工的、連續的整體,而復烤片煙無需再次梗葉分離,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協調復烤片煙混配回烤與初烤煙葉加工時間的沖突,以及復烤片煙在打葉復烤線上處理過程中規避梗葉分離工序,是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現初烤煙葉加工與復烤片煙混配回烤之間的快速切換,大大降低了兩種卷煙原料混雜的風險,縮短了加工路徑,節約了能耗,降低了成品片煙造碎幾率的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包括往復輸送裝置、移動輸送裝置和葉片輸送裝置,所述往復輸送裝置、移動輸送裝置和葉片輸送裝置依次連接,所述往復輸送裝置安裝在移動輸送裝置前端,所述葉片輸送裝置安裝在移動輸送裝置的后端。
作為優選,所述的葉片輸送裝置與梗葉分離工序后的物料輸送設備并聯,與儲葉柜串聯。
作為優選,所述葉片輸送裝置由一條平行輸送帶和三條爬坡帶串聯組成。
作為優選,所述平行輸送帶和爬坡帶長度為3.0-9.0m,寬度為0.8-1.0m,最高點離地高度為1.0-2.0m,四條輸送帶之間的落差為0.5-1.0m。
作為優選,所述移動輸送裝置包括第一移動輸送裝置、第二移動輸送裝置、第三移動輸送裝置和第四移動輸送裝置。
本發明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本發明的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通過與打葉復烤生產線并聯,實現初烤煙葉加工與復烤片煙混配回烤之間的快速切換,最長切換時間不超過8分鐘,有效杜絕了兩種卷煙原料混雜的風險。同時,復烤片煙在混配回烤過程中有效規避了梗葉分離工序,縮短了加工路徑,節約了能耗,降低了成品片煙造碎幾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的結構圖。
圖中:1-表示往復輸送裝置;2-5表示移動輸送裝置;6-表示葉片輸送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包括往復輸送裝置1、移動輸送裝置2-5、葉片輸送裝置6。所述的移動輸送裝置2-5的前置設備為往復輸送裝置1,兩者承接配合使用;所述的移動輸送裝置2-5的后置設備為葉片輸送裝置6,兩者承接配合使用。所述的葉片輸送裝置6與梗葉分離工序后的物料輸送設備并聯,與儲葉柜串聯。所述的葉片輸送裝置由1條平行輸送帶和3條爬坡帶串聯組成。所述的平行輸送帶和爬坡帶長度為3.0-9.0m,寬度為0.8-1.0m,最高點離地高度為1.0-2.0m,四條輸送帶之間的落差為0.5-1.0m。所述移動輸送裝置包括第一移動輸送裝置2、第二移動輸送裝置3、第三移動輸送裝置4和第四移動輸送裝置5。
本發明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根據生產計劃,當復烤片煙混配回烤切換至初烤煙葉加工時,首先采用機電控制將正轉的往復輸送裝置反轉,物料即進入移動輸送裝置,然后依次通過1條平行輸送帶2和3條爬坡帶3-5后,再進入葉片輸送裝置6,最后進入梗葉分離工序和復烤工序之間的儲葉柜。
本發明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本發明的復烤成品片煙混配回烤加工旁路裝置通過與打葉復烤生產線并聯,實現初烤煙葉加工與復烤片煙混配回烤之間的快速切換,最長切換時間不超過8分鐘,有效杜絕了兩種卷煙原料混雜的風險。同時,復烤片煙在混配回烤過程中有效規避了梗葉分離工序,縮短了加工路徑,節約了能耗,降低了成品片煙造碎幾率。
當然,以上只是本發明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