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霧化器。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煙已經成為市場上一種比較成熟的吸煙替代品,一般通過電池對霧化器供電,霧化器包括儲油腔和設置在儲油腔內的霧化片,當霧化器在電驅動下超聲霧化煙液產生煙霧,從而使得用戶獲得吸煙體驗,但是現有的霧化器具有如下缺陷:
1、壓電陶瓷霧化片霧化時,由于自身正常工作產生的空化效應會產生高溫,容易對導油體(棉)進行損壞(碳化),而使整個霧化器壽命提前結束;
2、現階段使用的壓電陶瓷霧化器在霧化時,有顆粒狀的油珠噴射到使用者嘴上,造成不好的體驗效果;
3、壓電陶瓷霧化片損壞后不易更換,造成使用成本的上升;
4、圓形的壓電陶瓷有效的空間利用比較低,霧化芯需要做成比較大,占用了煙油腔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組裝簡便,降低使用成本的霧化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霧化器,包括儲油組件、與所述儲油組件連通的導油組件,以及用于霧化所述儲油組件內部煙油的超聲組件,所述超聲組件包括霧化片,所述導油組件包括霧化腔和設置在所述霧化腔中將所述儲油組件內的煙油導至霧化片上進行超聲霧化的導油層,所述超聲組件插裝在導油組件中,使得超聲組件中的霧化片置于導油組件的霧化腔中并且與導油組件中的導油層抵接。該霧化器由儲油組件、導油組件和超聲組件組成,導油組件和超聲組件通過插拔方式連接,組裝簡便,更換超聲組件方便,當霧化片損壞后可以直接更換超聲組件即可,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超聲組件還包括鎖扣件,所述霧化片固定在鎖扣件上,所述超聲組件通過鎖扣件固定在導油組件上。這樣方便超聲組件的固定,保證霧化片插裝在導油組件內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儲油組件包括出氣通道,所述出氣通道與所述霧化腔連通,所述出氣通道將霧化腔內的煙霧帶出供用戶吸食。
優選地,所述儲油組件的上方設置有與所述出氣通道連通的吸嘴,所述儲油組件的下方設置有所述導油組件,所述導油組件上設有與所述霧化腔連通的進氣孔;所述儲油組件還包括油杯,所述油杯內部設有空腔為油腔,所述油腔設置在所述導油組件的上方,所述導油組件與所述油腔連通;所述導油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油腔的下方且用于密封所述油腔的油腔蓋,所述油腔蓋上設有出油口,所述出氣通道設置在所述油腔的中部,所述出氣通道的上方與所述吸嘴連通,所述出氣通道的下方與所述霧化腔連通。所述儲油組件的油腔設置在導油組件導油體的上方,保證進油壓力,利用物理原理保證進油的均勻。
優選地,所述出氣通道的下方端部設有用于防止大顆粒煙霧直接噴入所述出氣通道的隔油座,所述隔油座內部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將所述出氣通道和所述霧化腔連通。隔油座可以防止用戶在吸煙時導油層上的煙油直接向上噴出到氣管內,而產生吸到煙油的現象,而且隔油座也可以起到冷凝大顆粒煙油的作用,保證吸食的口感。
優選地,所述導油組件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設有固定座,所述底座與固定座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構成所述霧化腔,所述霧化腔的一側設有供所述霧化片插入的開口,所述底座上設有導向片,所述固定座的上方設置有抵接在所述出油口上的與所述油腔連通的儲油體,所述固定座下方設有支撐片,所述固定座上設有供所述導油層穿過且與所述儲油體連通的穿槽,穿槽既可以方便導油層與儲油體連接,又可以使導油層導油順暢,所述導油層設置在所述導向片與所述支撐片之間且固定在所述支撐片上;所述支撐片上的導油層與所述導向片之間為間隙設置,所述間隙的大小與所述霧化片的厚度相匹配,使得所述霧化片插入所述霧化腔內時所述霧化片抵接在所述導油層與導向片之間。當超聲組件插入導油組件內部時,導向片促使霧化片插入方向不發生歪斜,同時霧化片抵持在導油層和支撐片上防止霧化片超聲霧化工作時由于振蕩而產生接觸不良導致供油不足的現象。
優選地,所述支撐片上設有多個鏤空槽。支撐片上的鏤空槽使霧化片霧化時,煙霧從鏤空槽噴出,使得氣流通道更加流暢,即使將導油層壓緊在霧化片上也沒有關系,保證導油層與霧化片緊密接觸。
優選地,所述超聲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鎖扣件上的用于與所述霧化片電連接的第一電極,所述底座上設有第二電極。
作為本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儲油組件包括上下開口的內部設有空腔的油杯,所述導油組件還包括小于所述油杯空腔的霧化盒和密封所述油杯下開口的固定座,所述油杯的上開口通過吸嘴密封,所述霧化盒設置在所述油杯內,且固定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吸嘴之間,所述霧化盒內設有所述霧化腔,所述霧化盒的中部在前后兩側面上設有與所述霧化腔連通的開口,所述霧化盒的左右兩側面上設有多個與所述導油層連通的出油口,所述霧化盒前后兩側沿所述油杯上下開口方向設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將所述霧化盒與所述油杯內壁的間隙分割成所述出氣通道和油腔,所述霧化腔通過所述霧化盒前后兩側面的開口與所述出氣通道連通,所述油腔通過所述出油口與所述導油層連通,在所述霧化腔的下方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通過所述出氣通道與所述吸嘴連通。采用這種結構,超聲組件插拔在儲油組件的底部,插拔方便,油腔是通過設置在霧化盒上的密封條在油杯內腔隔離出來的,這樣使得儲油組件結構簡單,整個裝置結構更緊湊。
優選地,所述霧化盒左右兩側面的上端和下端均設置有與所述油腔連通的所述出油口。
優選地,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設有供霧化片插入的開口,所述導油組件還包括儲油體,所述儲油體密封固定在所述出油口內側,所述導油層沿所述油杯上下開口的方向布設且與所述儲油體連通,所述霧化盒內設有將導油層與霧化片壓緊固定的支撐彈簧。
優選地,所述超聲組件還包括所述霧化片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鎖扣件的底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
1、超聲組件通過插拔連接方式插裝在霧化腔內高頻超聲霧化煙油生產煙霧供用戶吸食,使得裝置整體組裝簡便,提高用使用的方便性,降低使用成本。
2、在出氣通道內設置有隔油座,阻止煙油被超聲霧化后直接噴入用戶口腔,影響用戶體驗。
3、通過霧化片的插裝連接,使霧化器體積小型化,方便攜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組裝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縱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半剖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爆炸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導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導油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吸嘴開啟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組裝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X方向的縱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Y方向的縱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爆炸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導氣圖。
附圖中,1、儲油組件,11、油杯,12、隔油座,121、通氣孔,13、油腔,14、出氣通道,2、導油組件,20、霧化腔,21、油腔蓋,211、出油口,22、儲油體,23、固定座,231、穿槽,24、導油層,25、支撐片,251、鏤空槽,26、底座,27、導向片,28、第二電極,29、進氣孔,3、超聲組件,31、霧化片,32、鎖扣件,33、第一電極,4、吸嘴,51、支撐彈簧,52、霧化盒,53、隔油層,54、密封條,55、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至6所示,一種霧化器,包括儲油組件1、與儲油組件1連接的導油組件2和超聲組件3,
所述儲油組件1包括油杯11,所述油杯11內部空腔為油腔13,所述油杯11上側設有注油孔,所述油杯的下側設有密封油腔的油腔蓋21,所述油腔蓋21上設有出油口211,所述油腔13的中部設有將吸嘴4與導油組件2霧化腔連通的出氣通道14,所述導油組件2安裝在儲油組件上時,所述出氣通道14的進口置于導油組件2的霧化腔內,所述出氣通道14的進口上安裝有隔油座12,所述隔油座12內部設有氣道與出氣通道14連通,所述隔油座12的側面設有多個進氣口與氣道連通。隔油座通過側面進氣,可以防止用戶在吸煙時導油層的煙油直接向上噴出到氣管內,而產生吸到煙油的現象,而且隔油座12也可以起到冷凝大顆粒油誤的作用,保證吸食的口感。
所述導油組件包括底座26和導油體,所述底座26上安裝有固定座23,所述底座26與固定座23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構成霧化腔,所述底座26上設有進氣孔29,進氣孔29、霧化腔、出氣通道14一同構成氣流通道,氣流通道內的氣流帶動被霧化片霧化的煙油形成的煙霧被用戶吸食,所述霧化腔的一側設有供霧化片31插入的開口,所述底座26上設有導向片27,所述固定座23在面向導向片27一側設有支撐片25,所述支撐片25上設有多個鏤空槽251。支撐片25上的鏤空槽251使霧化片31霧化時,煙霧從鏤空槽噴出,使得氣流通道更加流暢,所述固定座23上設有穿槽231,所述導油體包括儲油體22和導油層24,所述儲油體22設置在固定座23的上方與油杯11底部油腔蓋21接觸且覆蓋所述出油口211,所述導油層24設置在支撐片25上并且部分導油層24從所述穿槽231中穿過與儲油體22連接,導油層穿過穿槽,既可以使其導油順暢又可以固定支撐片,設置在支撐片25上的導油層24與導向片之間的間隙與霧化片31的厚度相匹配,插入霧化腔內的霧化片31通過導油層24與導向片27之間的間隙支撐固定。當超聲組件插入導油組件內部時,導向片促使霧化片31插入方向不發生歪斜以及使霧化片31抵持在導油層和支撐片上防止霧化片31超聲霧化工作由于振蕩而產生接觸不良導致供油不足的現象。本例中,所述霧化片31為方形壓電陶瓷片,這樣相較于其他形狀的霧化片,在同樣的空間中,霧化面積更大,使得制作時可以采用更小的體積保證霧化效果。
所述超聲組件包括霧化片31、鎖扣件32和與霧化片電連接的第一電極33,所述底座26在導向片的下方設有第二電極28,所述霧化片31插入所述導油組件2后,所述鎖扣件32與固定座23固定,從而將所述霧化片31位置固定,并且霧化片31抵接在導向片27上,使得導向片27向下形變與第二電極28接觸,通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方便霧化器與電池部件的連接。
本例中,所述儲油組件的油腔設置在導油組件導油體的上方,保證進油壓力,利用物理原理保證進油的均勻。
實施例二:
如圖7-13所示,一種霧化器,包括儲油組件1、與儲油組件1連接的導油組件2和超聲組件3,
所述儲油組件1包括上下開口內部設有空腔的油杯11,所述導油組件1包括小于油杯11空腔大小的霧化盒52和密封油杯下開口的固定座23,所述油杯11的上部開口通過吸嘴4密封,所述霧化盒52固定在固定座23上,所述霧化盒52內設有霧化腔,所述霧化盒52的中部在前后兩側面上設有與霧化腔連通的開口55,所述霧化盒52的左右兩側面的上端和下端設置有多個出油口211,所述導油體包括儲油體22和導油層24,所述霧化腔內設有隔油層53,所述儲油體22通過隔油層53固定在出油口211上密封出油口211,兩個導油層24沿油杯上下開口的方向布設定位在隔油層53上,并且與儲油體連接,兩個所述導油層24之間設有與霧化片31厚度相匹配的間隙,所述固定座23的底部設有供霧化片插入的開口,所述間隙與固定座23上供霧化片插入的開口連通,所述霧化盒52內在兩個導油層的外側設有支撐彈簧51,插入霧化腔內的霧化片通過兩個導油層之間的間隙限位,并且通過支撐彈簧51將導油層24與霧化片壓緊固定,所述霧化盒52外側上沿油杯上下開口方向設有多條密封條54,所述霧化盒從油杯11的下方插入油杯空腔內,使得所述密封條54將霧化盒與油杯內壁形成的間隙分割成獨立的氣流通道14和油腔13,所述霧化腔通過霧化盒前后兩側面的開口與氣流通道連通,所述油腔13通過出油口211與儲油體22連通,所述固定座23和吸嘴4分別密封油腔13的上下開口,所述油杯11的下側設有與氣流通道連通的進氣孔29,所述進氣孔29通過氣流通道14與吸嘴4連通。采用這種結構,超聲組件插拔在儲油組件的底部,插拔方便,通過油腔是通過設置在霧化盒上的密封條在油杯內腔隔離出來的,這樣使得儲油組件結構簡單,整個裝置結構更緊湊。
所述超聲組件包括霧化片31、鎖扣件32和與霧化片31電連接的第一電極33和第二電極28,所述第一電極33和第二電極28設置在鎖扣件32的外側,所述霧化片31插入所述導油組件后,所述鎖扣件將所述霧化片位置固定,通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方便霧化器與電池部件的連接。
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也無需也無法對所以的實施例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