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護腳工具,具體地說是指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可廣泛應用于運動鞋、拖鞋、休閑鞋、皮鞋、高跟鞋、涼鞋等鞋子。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各樣的護腳工具應運而生,如運動鞋、涼鞋、休閑鞋、皮鞋等鞋子,鞋子穿著是否舒適,是人們挑選鞋子必要考慮因素。以運動鞋為例,眾所周知,運動鞋是現代人最喜歡穿著的一種鞋子,特別在戶外運動?,F有運動鞋包括鞋底和與鞋底連接的鞋幫以及墊設于鞋底上的鞋墊,現有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該鞋底本體一般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該大底一般為橡膠材料制成,所述中底一般為一整塊EVA材料或MD材料制成的發泡中底。其減震作用主要靠發泡中底自身 的材料來實現減震效果,其減震效果不突出,而且穿久之,發泡中底易變硬,彈性度會降低,給腳部以硬邦邦的感覺,影響人們穿著的舒適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以克服現有鞋底減震效果不理想,易影響人們穿著的舒適性的缺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還包括裝配于鞋底本體上的多個彈性圈,該多個彈性圈分為兩組,一組為數個前掌彈性圈,另一組為數個后跟彈性圈,該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后跟部,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前掌部,并且從鞋底本體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彈性圈均由向上凸起的光滑弧形上半部和向下凸起的光滑弧形下半部圍成。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彈性圈均呈扁平橢圓形形狀。進一步的,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所述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的后跟部中,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的前掌部中,并且從中底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進一步的,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該中底的頂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凹槽和數個后跟凹槽,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和數個后跟彈性圈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凹槽和數個后跟凹槽中。進一步的,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該大底和中底之間的接觸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容置腔和數個后跟容置腔,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和數個后跟彈性圈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容置腔和數個后跟容置腔中。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彈性圈為多個彈性金屬圈或彈性塑料圈。再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彈性金屬圈均為鋼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鞋底結構新穎,減震效果理想,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穿著的舒適性。所述彈性圈作為減震機件,其彈性形變好,被壓縮后回彈性穩定,而且彈性圈在鞋底本體上分布有針對性,其充分考慮到鞋底本體的各區域受力程度不同的因素,如人們在行走時,鞋底本體前掌部的內側受到腳部作用力要比外側受到腳部作用力大,數個前掌彈性圈從鞋底本體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其呈發散狀分布的設計,使得鞋底本體對腳部的前掌部減震作用更加的平穩;鞋底本體的后跟部受到腳部作用力較為均衡,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后跟部,其類似于橋梁式分布的設計,其受到腳部的后跟部作用力得到合理的分攤,使得鞋底本體對腳部的后跟部減震作用更加的平穩。
圖I為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2為圖I仰視方向的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彈性圈的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一中彈性圈埋設于中底中的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二的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三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以運動鞋鞋底為例。參考圖I、圖2和圖3。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I,還包括裝配于鞋底本體I上的多個彈性圈,該多個彈性圈均由向上凸起的光滑弧形上半部和向下凸起的光滑弧形下半部圍成,且其均呈扁平橢圓形形狀,該多個彈性圈分為兩組,一組為數個前掌彈性圈2,另一組為數個后跟彈性圈3,該數個后跟彈性圈3均橫向間隔布位于鞋底本體I的后跟部,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2均橫向間隔布位于鞋底本體I的前掌部。所述多個彈性圈為多個彈性金屬圈,其由金屬材料制成(如由鋼材料制成的鋼圈),該多個彈性圈均呈扁平橢圓形形狀的設計,其彈性好,被壓縮后回彈性穩定。參考圖I、圖2、圖3和圖4。所述鞋底本體I包括大底10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11,所述數個后跟彈性圈3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11的后跟部中;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2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11的前掌部中,并且從中底11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所述多個彈性圈埋設于中底11中的設計,提高了中底11整體的彈性度、韌性、疲勞性等性能,運動鞋穿久之,有效地降低了其中底11變硬的缺陷,提高了其穿著時的舒適性。另外,所述多個彈性圈可以為多個彈性塑料圈;本鞋底可適用于休閑鞋、拖鞋、皮鞋、高跟鞋、涼鞋等其他鞋子上的鞋底使用。實施例二
參考圖I和圖5。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10和與大底10連接的中底11,該中底11的頂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凹槽(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凹槽110,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2和數個后跟彈性圈3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凹槽(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凹槽中110,本多個彈性圈的裝配工藝簡單,方便制作,實用性強。可用刀具在現有中底11頂面對應地部位切割出余料使其形成上述數個前掌凹槽(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凹槽110 ;或者在制作中底時,模具腔體內設計有形成上述數個前掌凹槽(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凹槽110的造型。實施例三
參考圖I和圖6。本實施例和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10和與大底10連接的中底11,該大底10和中底11之間的接觸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容置腔(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容置腔110,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2和數個后跟彈性圈3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容置腔(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容置腔110中,本多個彈性圈的裝配方式牢固,不易脫落,實用性強。在制作鞋底本體時,通過中底模具在中底底面對應的部位形成數個容置腔的上半部,通過大底模具在大底頂面對應的部位形成容置腔的下半部,然后把數個前掌彈性圈2和數個后跟彈性圈3對應地放于數個前掌容置腔(圖中未標出)和數個后跟容置腔110中,再通過加熱模板和施加模壓的方式將大底10和中底11進行熱壓合,即鞋底本體制作完成。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配于鞋底本體上的多個彈性圈,該多個彈性圈分為兩組,一組為數個前掌彈性圈,另一組為數個后跟彈性圈,該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后跟部,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前掌部,并且從鞋底本體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彈性圈均由向上凸起的光滑弧形上半部和向下凸起的光滑弧形下半部圍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彈性圈均呈扁平橢圓形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所述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的后跟部中,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埋設于中底的前掌部中,并且從中底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該中底的頂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凹槽和數個后跟凹槽,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和數個后跟彈性圈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凹槽和數個后跟凹槽中。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體包括大底和與大底連接的中底,該大底和中底之間的接觸面開設有與多個彈性圈配合的數個前掌容置腔和數個后跟容置腔,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和數個后跟彈性圈分別對應地裝配于數個前掌容置腔和數個后跟容置腔中。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彈性圈為多個彈性金屬圈或彈性塑料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彈性金屬圈均為鋼圈。
全文摘要
一種減震效果優良的鞋底,包括鞋底本體,還包括裝配于鞋底本體上的多個彈性圈,該多個彈性圈分為兩組,一組為數個前掌彈性圈,另一組為數個后跟彈性圈,該數個后跟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后跟部,所述數個前掌彈性圈均橫向間隔布設于鞋底本體的前掌部,并且從鞋底本體的內側向外側呈發散狀分布。所述彈性圈作為減震機件,其彈性形變好,被壓縮后回彈性穩定,而且彈性圈在鞋底本體上分布有針對性,其充分考慮到鞋底本體的各區域受力程度不同的因素,使得鞋底本體對腳部的前掌部、后跟部減震作用更加的平穩。本鞋底結構新穎,減震效果理想,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穿著的舒適性。
文檔編號A43B13/18GK102860629SQ20121040799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王景陽 申請人:王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