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電舒適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太陽能充電舒適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為了提高鞋的穿著舒適度,有些從材料方面進行改進,通過生產出一些特質的鞋墊,達到抗菌除臭的目的。但鞋底材料的研究過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無法從根本上改善鞋的穿著舒適度。還有一些在鞋的外邦和內里沖一些小孔,增加鞋腔與外界的接觸流通面積,使得鞋腔內部與外界處于相對的空氣流通狀態,改善鞋腔的內環境。但是,現有技術仍舊存在不足,具體體現在:盡管采用了抗菌以及改善鞋內通氣條件的措施,但是由于穿著中鞋腔通常余留空間極小,因此,通氣對流效果較差,因此,長時間穿著仍會存在鞋內高濕高熱的問題,降低了穿著舒適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充電舒適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鞋底以及設置于鞋底上的鞋腔,所述鞋底內設置有風扇、蓄電池、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分別與風扇相連,蓄電池分別與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相連。所述鞋底內設置有與蓄電池相連的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器。所述鞋腔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與蓄電池相連的太陽能膜。所述鞋腔的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連通鞋腔與鞋底的小孔。所述鞋腔的底部上開設有V型槽,相鄰的小孔通過V型槽相連通。所述小孔包括錐形段以及與錐形段相連的等徑段,等徑段與鞋腔相連通,錐形段與鞋底相連通。可以減緩腳部施于鞋底的壓力,且能夠使氣流更好地達到鞋腔內部。所述鞋腔的底部劃分有主透風區以及感應區,主透風區與風扇相對,感應區與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相對,主透風區位于鞋腔底部的前段,感應區位于鞋腔底部的中段。所述感應區內開設有用于連通鞋底與鞋腔的檢測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于鞋底內的風扇主動向鞋腔內送風,提高了鞋腔內空氣流通的速度,解決了穿著過程中鞋腔內容易產生高溫高濕的缺點,同時,通過溫、濕度控制調節器控制風扇的啟停,可以長時間保持鞋腔內的良好環境,提高了穿著的舒適程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之一;[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之二;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鞋腔底部截面圖;圖中:1為鞋腔,2為鞋底,3為太陽能膜,4為風扇,5為蓄電池,6為導線,7為溫度控制調節器,8為濕度控制調節器,9為小孔,10為V型槽,11為主透風區,12為感應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圖4,本實用新型包括鞋底2以及設置于鞋底2上的鞋腔1,所述鞋底2內設置有風扇4、蓄電池5、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分別與風扇4相連,蓄電池5分別與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相連,所述鞋底2內設置有與蓄電池5相連的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器,所述鞋腔I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與蓄電池5相連的太陽能膜3,所述鞋腔I的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連通鞋腔I與鞋底2的小孔9,所述鞋腔I的底部上開設有V型槽10,相鄰的小孔9通過V型槽10相連通,所述小孔9包括錐形段以及與錐形段相連的等徑段,等徑段與鞋腔I相連通,錐形段與鞋底2相連通,所述鞋腔I的底部劃分有主透風區11以及感應區12,主透風區11與風扇4相對,感應區12與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相對,主透風區11位于鞋腔I底部的前段,感應區12位于鞋腔I底部的中段,所述感應區12內開設有用于連通鞋底2與鞋腔I的檢測孔。本實用新型將無線充電、太陽能技術以及溫控、濕控技術應用到制鞋行業,有效地將這些技術結合,在鞋底部位安裝(小型)風扇,以及在鞋底部位開設小孔。在風扇工作的時候,就會產生氣流,然后氣流就會順著小孔流入鞋腔內,使得空氣可以很好地在鞋腔內流通,這樣可以使鞋腔在穿著中提供舒適的環境。蓄電池可以采用太能陽能或無線充電裝置進行充電。風扇的啟停可以通過溫度、濕度控制調節器進行控制。實施例一種無線太陽能充電舒適鞋,該款鞋子的外觀和普通鞋子無區別。將蓄電池、無線充電器以及溫度、濕度控制調節器安裝在鞋底的中部及后部,在鞋的表面安裝太陽能膜,然后通過導線連接到鞋底部的蓄電池處。鞋子表面的太陽能膜主要是吸收太陽光,并通過鞋子夾層之間的導線連接到鞋底的蓄電池,貯存一定量的電能。在鞋的前底部安裝風扇,并同上述部件連接,在電路連通的狀況下可以正常工作。當回家的時候可以通過無線充電器充電,當在外奔波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太陽光補充一下缺失的電量。在風扇上部的鞋底與腳接觸的地方沖一些凹形小孔,小孔正對風扇,然后在其他部位也開一些小孔,將小孔用V型槽連接,這樣空氣就會流通整個鞋腔。設置溫度控制調節器的示數為28至33°C,設置濕度控制調節器的示數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間。當溫度控制調節器、濕度控制調節器感應到鞋腔內部的環境超過了最適指數范圍時,就會連通線路,這時風扇就會工作,通過空氣的流通改變鞋腔內部的環境。當到達最適環境時,電路就會斷開,這樣風扇就停止工作。溫控、濕控系統通過感應區的小孔感應鞋腔環境的改變,感應區的位置與腳弓對應,風扇所產生的氣流通過小孔到達鞋腔內部。凹形小孔可以減緩腳部施于鞋底的壓力,且能夠使氣流更好地達到鞋腔內部。V型槽和凹形小孔連接,這樣可以使氣流有效地到達鞋腔各個部位,減少調節鞋腔環境的時間,在短時間內就可以使鞋腔內環境變為最適環境。[0026]本實用新型將無線充電、太陽能充電、濕控技術、溫控技術同鞋子的舒適性聯系起來,結合鞋底特殊的通風孔(凹形小孔),解決了鞋子的舒適性問題,應用了物理學壓力、壓強方面的知識,以及生理學中人體腳部的最適環境濕度、溫度,通過以上技術與知識來為人體腳部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所述無線太陽能充電舒適鞋使人們在一天的忙碌中,雙腳時時刻刻處于舒適的環境中,不會因腳汗、腳氣而困擾,改變了鞋腔的內環境,相應地心情也會因此而變得溫和。
權利要求1.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2)以及設置于鞋底(2)上的鞋腔(1),所述鞋底(2)內設置有風扇(4)、蓄電池(5)、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溫度控制調節器(7 )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 )分別與風扇(4 )相連,蓄電池(5 )分別與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內設置有與蓄電池(5)相連的充電接口或無線充電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腔(I)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與蓄電池(5)相連的太陽能膜(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腔(I)的底部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連通鞋腔(I)與鞋底(2)的小孔(9)。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腔(I)的底部上開設有V型槽(10),相鄰的小孔(9)通過V型槽(10)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9)包括錐形段以及與錐形段相連的等徑段,等徑段與鞋腔(I)相連通,錐形段與鞋底(2)相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腔(I)的底部劃分有主透風區(11)以及感應區(12),主透風區(11)與風扇(4)相對,感應區(12)與溫度控制調節器(7)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8)相對,主透風區(11)位于鞋腔(I)底部的前段,感應區(12)位于鞋腔(I)底部的 中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充電舒適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區(12)內開設有用于連通鞋底(2)與鞋腔(I)的檢測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電舒適鞋包括鞋底以及設置于鞋底上的鞋腔,所述鞋底內設置有風扇、蓄電池、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分別與風扇相連,蓄電池分別與溫度控制調節器以及濕度控制調節器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于鞋底內的風扇主動向鞋腔內送風,提高了鞋腔內空氣流通的速度,解決了穿著過程中鞋腔內容易產生高溫高濕的缺點,同時,通過溫濕度控制調節器控制風扇的啟停,可以長時間保持鞋腔內的良好環境,提高了穿著的舒適程度。
文檔編號A43B7/06GK203073095SQ20132001804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金鑫, 何騰飛 申請人: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