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包括機箱,機箱內設有壓模裝置,機箱的一側開設有操作窗口,壓模裝置包括下機架,下機架的上端部設有固定盤,固定盤的中部設有主轉動軸,主轉動軸上套設有一轉盤和第一齒輪,轉盤和第一齒輪固定連接,轉盤的上端面設有上機架,轉盤的下端面邊緣間隔設有多個下合模裝置,上機架與轉盤之間間隔設有多個壓模區,每個壓模區設有至少一個上壓模裝置,下機架中部設有轉盤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轉動馬達通過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嚙合連接,帶動轉盤轉動,使轉盤上的上機架轉動,然后每個區域的上壓模裝置和對應的下合模裝置相互配合工作,通過感應裝置的行程控制,使鞋底壓合按行程控制依次壓合,并且循環工作。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制鞋過程中,鞋底與鞋面的加壓粘合為重要制程之一,然后,各種鞋類鞋底的凹凸形狀、大小或高度尺寸皆有不同,為了因應各種鞋類的壓底邊緣加工所需,必須經常制作硅膠鞋模治具并調整壓底機的前進行程,以使用于不同鞋底邊緣輪廓的加壓制程。
[0003]在早期,鞋底的接合技術大多是采車縫或膠固方式,然而,車縫的方式僅適用于較厚的鞋底或其他特殊的鞋子,而一般的鞋子大多采用粘固的方式,只須在鞋底的接合邊涂抹粘膠,并且施壓使鞋底與鞋面固定即可,然而,對鞋底施壓時需有一定的重量,加工人員常會于鞋子上方施加壓力或置放一重物,但因其壓力不均造成一部份的鞋底無法粘固,針對這一問題,則于壓底機下方設有數油缸,并于其油壓桿上方設有一抵壓墊,借由油壓缸的推抵使鞋底與鞋面固結,因該抵壓墊需由油壓桿的頂撐,方能使鞋底與鞋面固結為一體,然其使用的油壓桿需視鞋子的大小予以增減,不僅生產成本高且需極長的時間組裝。
[0004]目前,現有的壓底機都是固定、單站式的,壓底機只能設置在生產線上單個工位操作,并且每次只能對單個鞋底進行壓緊,工作效率低,不適合大量生產的生產線。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可循環工作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
[0006]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設有壓模裝置,所述機箱的一側開設有一操作窗口,所述壓模裝置包括下機架,所述下機架的上端部設有一固定盤,所述固定盤的中部設有主轉動軸,所述主轉動軸上套設有一轉盤和第一齒輪,所述轉盤和第一齒輪固定連接,所述轉盤的上端面設有上機架,所述轉盤的下端面邊緣間隔設有多個下合模裝置,所述上機架與所述轉盤之間間隔設有多個壓模區,每個所述壓模區設有至少一個上壓模裝置,所述下機架中部設有轉盤驅動裝置。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所述下合模裝置包括下模驅動氣缸,所述下模驅動氣缸的輸出軸端設有一下模托盤連接塊,所述下模托盤連接塊上設有下模托盤,所述下模托盤的一端設有一豎直向下的托盤導向軸,所述托盤導向軸上套設有一導桿滑套座。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所述轉盤驅動裝置包括轉動馬達,所述轉動馬達的輸出軸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所述轉動馬達的輸出軸外表面套設有減速機下安裝座,所述減速機下安裝座的上端設有上驅動軸承座,所述上驅動軸承座的上端與所述轉動馬達輸出軸的表面之間設有滾子軸承。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所述上壓模裝置包括上模平衡架,所述上模平衡架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上壓模自動平衡固定座,所述上壓模自動平衡固定座下設有兩根頂桿,兩根所述頂桿通過上壓盤連接。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所述主轉動軸的端部設有氣電轉
換裝置。
[0011 ] 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每個所述壓模區內均設有感應裝置。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每個所述壓模區設有兩個上壓模裝置。[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的一種改進,所述上壓盤和所述下模托盤的對應面分別設有水袋層,所述下模托盤表面的水袋層上設有鋼珠袋層。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采用轉動馬達通過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嚙合連接,帶動轉盤轉動,使轉盤上的上機架轉動,然后每個區域的上壓模裝置和對應的下合模裝置相互配合工作,通過感應裝置的行程控制,使鞋底壓合按行程控制,依次壓合,并且循環工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壓模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下合模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轉盤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就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包括機箱1,機箱I內設有壓模裝置2,機箱I的一側開設有一操作窗口 14,壓模裝置2包括下機架3,下機架3的上端部設有一固定盤4,固定盤4的中部設有主轉動軸5,主轉動軸5上套設有一轉盤6和第一齒輪7,轉盤6和第一齒輪7固定連接,轉盤6的上端面設有上機架8,轉盤6的下端面邊緣間隔設有多個下合模裝置9,上機架8與轉盤6之間間隔設有多個壓模區10,每個壓模區10設有兩個上壓模裝置11,下機架3中部設有轉盤驅動裝置12。
[0021]如圖3所示,下合模裝置9包括下模驅動氣缸91,所述下模驅動氣缸91的輸出軸端設有一下模托盤連接塊92,所述下模托盤連接塊92上設有下模托盤93,下模托盤93的一端設有一整直向下的托盤導向軸94,托盤導向軸94上套設有一導桿滑套座95。
[0022]如圖4所示,轉盤驅動裝置12包括轉動馬達121,轉動馬達121的輸出軸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齒輪7嚙合的第二齒輪122,轉動馬達121的輸出軸外表面套設有減速機下安裝座123,減速機下安裝座123的上端設有上驅動軸承座124,上驅動軸承座124的上端與所述轉動馬達121輸出軸的表面之間設有滾子軸承125。
[0023]如圖1所示,上壓模裝置11包括上模平衡架111,上模平衡架111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上壓模固定座U2,上壓膜自動平衡固定座112下設有兩根頂桿113,兩根頂桿113通過上壓盤114連接。[0024]其中,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主轉動軸5的端部設有氣電轉換裝置13。轉盤6內的水、氣、電與外界的水、氣、電裝置的鏈接均需通過氣電轉換裝置13來實現。
[002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每個壓模區10內均設有感應裝置。每個壓模區10的感應裝置在與此站上裝設的站點行程感應裝置接近時感應出電信號。
[0026]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上壓盤114和下模托盤93的對應面分別設有水袋層14,下模托盤93表面的水袋層14上設有鋼珠袋層15。水袋的作用是,水栗供水至水袋后,上壓盤114和下模托盤93的水袋層14會膨脹拱起,包裹住鞋面和鞋底,從而起到壓合的作用;鋼珠袋層15的作用是當鞋底有凹凸不平時,鋼珠袋層15在水袋層14的作用下,會擠進鞋底凹處,從而起到壓合鞋底凹處的作用。
[0027]本實用新型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工作過程是:當工件放入站位下模托盤93后,按下啟動按鈕,下模驅動氣缸91通過電控箱和氣電轉換裝置13得電、氣后上壓。壓合到位后,上壓盤114和下模托盤93的水袋層14在水栗的作用下,注水膨脹拱起,同時擠壓鋼珠袋,一起包裹鞋子壓合。下模驅動氣缸91工作的同時轉動馬達121通過控制箱得電工作,帶動第二齒輪122和第一齒輪7及主轉動軸5,推動轉盤6,從而轉動上機架8。上機架8轉動至下一工作站后,站點感應裝置與在此站上裝設的站點行程感應裝置接近時感應出電信號,此時,轉動馬達121得信號停止轉動并剎車,同時與此前放工件的站位相鄰的前站位到達工作站位,下模驅動氣缸91得信號下降,打開下模托盤93,取出壓合工件,從而為下次放入工件做準備。周而復始的循環工作。
[0028]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包括機箱(I),所述機箱(I)內設有壓模裝置(2 ),所述機箱(I)的一側開設有一操作窗口( 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模裝置(2)包括下機架(3),所述下機架(3 )的上端部設有一固定盤(4 ),所述固定盤(4 )的中部設有主轉動軸(5 ),所述主轉動軸(5 )上套設有一轉盤(6 )和第一齒輪(7 ),所述轉盤(6 )和第一齒輪(7 )固定連接,所述轉盤(6 )的上端面設有上機架(8 ),所述轉盤(6 )的下端面邊緣間隔設有多個下合模裝置(9 ),所述上機架(8)與所述轉盤(6)之間間隔設有多個壓模區(10),每個所述壓模區(10)設有至少一個上壓模裝置(11),所述下機架(3 )中部設有轉盤驅動裝置(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合模裝置(9)包括下模驅動氣缸(91),所述下模驅動氣缸(91)的輸出軸端設有一下模托盤連接塊(92),所述下模托盤連接塊(92)上設有下模托盤(93),所述下模托盤(93)的一端設有一豎直向下的托盤導向軸(94 ),所述托盤導向軸(94 )上套設有一導桿滑套座(95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驅動裝置(12)包括轉動馬達(121),所述轉動馬達(121)的輸出軸的端部設有與所述第一齒輪(7)嚙合的第二齒輪(122),所述轉動馬達(121)的輸出軸外表面套設有減速機下安裝座(123),所述減速機下安裝座(123)的上端設有上驅動軸承座(124),所述上驅動軸承座(124)的上端與所述轉動馬達(121)輸出軸的表面之間設有滾子軸承(12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模裝置(11)包括上模平衡架(111),所述上模平衡架(111)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上壓模自動平衡固定座(112),所述上壓模自動平衡固定座(112)下設有兩根頂桿(113),兩根所述頂桿(113)通過上壓盤(I 14)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轉動軸(5)的端部設有氣電轉換裝置(1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壓模區(10)內均設有感應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壓模區(10)設有兩個上壓模裝置(11)。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回轉式壓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盤(114)和所述下模托盤(93)的對應面分別設有水袋層(14),所述下模托盤(93)表面的水袋層(14)上設有鋼珠袋層(15)。
【文檔編號】A43D86/00GK203597476SQ201320706034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1日
【發明者】廖瑞平, 賴金有 申請人:廖瑞平, 賴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