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拉桿箱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折疊式拉桿及拉桿箱。
背景技術:
行李箱,是出門時所攜帶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行李箱是用來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個人護理用品及紀念品。早期的行李箱是以木材或其他重的材料制成,隨著航空旅行的普及,行李箱的材料趨向更為輕便的硬塑膠或布質。
拉桿箱是行李箱中的一種類型,是指具有拉桿和滾輪的行李箱,因其方便而受到人們出門時的廣泛使用。在工程上人們有時也常用拉桿箱作設備箱,進行攜帶和轉移設備。現有的拉桿箱大多是將分段式伸縮拉桿設計在箱體內部,這樣設計的拉桿部件必然會存在占用箱體內部空間的問題,而且出問題時需要將箱體打開從內部方可進行維修。
對于需要攜帶和轉移較重的設備來說,如果采用現有的行李箱拉桿方式,手臂在拉動箱體時需要承受地面的摩擦力和箱體部分重量,因此在拉動時會感覺比較重,長時間拉動時手會很累。同時,采用現有的行李箱在拉動時,箱體自身是處于傾斜狀態的,這樣會造成箱內設備隨著箱體的傾斜而變得凌亂,對于有些需要保持水平放置的設備來說,就更不適合采用這種形式的拉桿箱來運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在采用現有的行李拉桿箱運輸設備時,箱體內部的伸縮拉桿存在占用箱體內部空間、維修不便以及在拉動時箱體傾斜會導致手臂較累和箱內設備變得凌亂的問題,提供一種折疊式拉桿及拉桿箱,該拉桿設計在箱體外部,不使用時可以折疊起來,占用空間小,且方便維修,同時該拉桿箱在拉動時箱體處于水平狀態,可以避免現有拉桿箱在拉動時因箱體傾斜會導致手臂較累和箱內設備變得凌亂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折疊式拉桿,包括拉桿座、第一拉桿、第二拉桿和第三拉桿,所述第一拉桿的一端與拉桿座鉸接,另一端與第二拉桿鉸接,所述第三拉桿設于第二拉桿內部并能伸縮滑動。
將拉桿座、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采用鉸接的方式相連接,將第三拉桿設計在第二拉桿內部并能伸縮滑動,通過拉桿座安裝在箱體外部,這樣設計使得該拉桿在不使用時可以直接折疊起來,折疊后占用空間小,且方便維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桿呈板狀結構,第一拉桿的兩側分別設有側板,側板內壁相對設有凸起,兩個所述凸起之間的間距與第二拉桿的外緣相適應。采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第二拉桿折疊后能直接卡合于第一拉桿上兩個凸起之間,從而避免折疊后第二拉桿出現自由晃動的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桿上還設有用于限制第二拉桿轉動角度的限位面。通過在第一拉桿上設計限位面,在轉動第二拉桿時該限位面與第二拉桿接觸后,可以限制第二拉桿繼續轉動,從而使第二拉桿在繞著第一拉桿轉動時只能轉到特定的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桿橫截面為矩形,一端設有用于與第一拉桿相鉸接的轉接頭,另一端設有裝飾蓋。通過在第二拉桿上設置轉接頭,則鉸接處的受力主要由該轉接頭承受,在制造時可以只加強轉接頭的強度即可,從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該裝飾蓋可以起到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第二拉桿和第三拉桿之間的間隙內,避免第三拉桿滑動時出現卡滯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桿設有用于鎖定第三拉桿位置的定位孔。該定位孔用于鎖定第三拉桿伸出或縮回后的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桿還設有限位銷,所述限位銷位于靠近裝飾蓋一端。該限位銷可以用于防止第三拉桿在受到較大的拉力后,而從第二拉桿的端部滑脫。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拉桿的兩端分別設有拉手和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設有鋼珠,所述拉手上設有用于解鎖該拉桿位置的解鎖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解鎖裝置包括設于拉手內的解鎖鍵,所述解鎖鍵上連有推桿,所述推桿上連有用于推動鋼珠運動的滑塊。通過按壓解鎖鍵后拉動第三拉桿,推桿帶動滑塊運動后,可以使鋼珠從第二拉桿上的定位孔中滑出,從而使得第三拉桿可以從第二拉桿中拉出來。
進一步的,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彈簧和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與推桿位置固定,所述彈簧抵靠在固定套和限位圈之間。采用這樣的結構,可以不用在整個推桿的長度方向上設置彈簧,從而縮減彈簧的長度,同時在松開解鎖鍵后,借助彈簧的彈性恢復力,解鎖鍵可以自動彈起。
一種拉桿箱,包括上述的折疊式拉桿,所述折疊式拉桿設于箱體側面,所述箱體底部設有滾輪。
將該折疊式拉桿設于箱體側面,配合箱體底部設置的滾輪,使得該拉桿箱在拉動時箱體處于水平狀態,可以避免現有拉桿箱在拉動時因箱體傾斜會導致手臂較累和箱內設備變得凌亂的問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通過將拉桿座、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采用鉸接的方式相連接,將第三拉桿設計在第二拉桿內部并能伸縮滑動,通過拉桿座安裝在箱體外部,這樣設計使得該拉桿在不使用時可以直接折疊起來,折疊后占用空間小,且方便維修;
2、通過將該折疊式拉桿設于箱體側面,使得該拉桿箱在拉動時箱體處于水平狀態,可以避免現有拉桿箱在拉動時因箱體傾斜會導致手臂較累和箱內設備變得凌亂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的拉桿展開后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拉桿折疊后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第一拉桿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中的第二拉桿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中的第三拉桿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中的第三拉桿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中的帶有該拉桿的拉桿箱的立體圖。
圖中標記:1-第一拉桿,11-側板,12-凸起,13-耳環,14-限位面,2-第二拉桿,21-轉接頭,22-裝飾蓋,23-定位孔,24-限位銷,3-第三拉桿,31-拉手,32-固定套,33-鋼珠,34-解鎖鍵,35-推桿,36-滑塊,37-彈簧,38-限位圈,4-拉桿座,5-箱體,6-滾輪,7-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發明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本發明提供一種折疊式拉桿;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折疊式拉桿,包括拉桿座4、第一拉桿1、第二拉桿2和第三拉桿3,所述第一拉桿1的一端與拉桿座4鉸接,另一端與第二拉桿2鉸接,所述第三拉桿3設于第二拉桿2內部并能伸縮滑動。
將拉桿座、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采用鉸接的方式相連接,將第三拉桿設計在第二拉桿內部并能伸縮滑動,通過拉桿座安裝在箱體外部,這樣設計使得該拉桿在不使用時可以直接折疊起來,折疊后占用空間小,且方便維修。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桿1呈板狀結構,第一拉桿1的兩側分別設有側板11,側板11內壁相對設有凸起12,兩個所述凸起12之間的間距與第二拉桿2的外緣相適應。采用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第二拉桿折疊后能直接卡合于第一拉桿上兩個凸起之間,從而避免折疊后第二拉桿出現自由晃動的情況。
所述第一拉桿1的端部設有兩相對的耳環13,該耳環13與第二拉桿2相鉸接,在兩個耳環13之間的位置設有用于限制第二拉桿2轉動角度的限位面14。通過在第一拉桿上設計限位面,在轉動第二拉桿時該限位面與第二拉桿接觸后,可以限制第二拉桿繼續轉動,從而使第二拉桿在繞著第一拉桿轉動時只能轉到特定的位置。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拉桿2的橫截面為矩形,一端設有用于與第一拉桿1相鉸接的轉接頭21,另一端設有裝飾蓋22。通過在第二拉桿上設置轉接頭,則鉸接處的受力主要由該轉接頭承受,在制造時可以只加強轉接頭的強度即可,從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該裝飾蓋可以起到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第二拉桿和第三拉桿之間的間隙內,避免第三拉桿滑動時出現卡滯情況。
所述第二拉桿2的兩端均設有用于鎖定第三拉桿3位置的定位孔23。該定位孔用于鎖定第三拉桿伸出或縮回后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桿2還設有限位銷24,所述限位銷24位于靠近裝飾蓋22一端。該限位銷可以用于防止第三拉桿在受到較大的拉力后,而從第二拉桿的端部滑脫。
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拉桿3的兩端分別設有拉手31和固定套32,所述固定套32上設有鋼珠33,所述拉手31上設有用于解鎖該拉桿位置的解鎖裝置。所述解鎖裝置包括設于拉手31內的解鎖鍵34,所述解鎖鍵34上連有推桿35,所述推桿35上連有用于推動鋼珠33運動的滑塊36。通過按壓解鎖鍵后拉動第三拉桿,推桿帶動滑塊運動后,可以使鋼珠從第二拉桿上的定位孔中滑出,從而使得第三拉桿可以從第二拉桿中拉出來。
所述推桿35上套設有彈簧37和限位圈38,所述限位圈38與推桿35位置固定,所述彈簧37抵靠在固定套32和限位圈38之間。采用這樣的結構,可以不用在整個推桿的長度方向上設置彈簧,從而縮減彈簧的長度,同時在松開解鎖鍵后,借助彈簧的彈性恢復力,解鎖鍵可以自動彈起。
實施例2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有該折疊式拉桿的拉桿箱;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拉桿箱,包括箱體5,所述箱體5側面設有上述折疊式拉桿7,所述箱體5底部設有滾輪6,該滾輪6可以為帶有剎車功能的萬向輪。通過將該折疊式拉桿設于箱體側面,配合箱體底部設置的滾輪,使得該拉桿箱在拉動時箱體處于水平狀態,可以避免現有拉桿箱在拉動時因箱體傾斜會導致手臂較累和箱內設備變得凌亂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