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箱包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拉桿箱。
背景技術:
拉桿箱指具有拉桿和滾輪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攜帶衣物等成為旅行,出門而受到廣泛使用。目前的拉桿箱包括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上設有拉桿和萬向輪,所述箱蓋鉸接在箱體的側面;所述箱體為一框體結構。目前多數萬向輪沒有帶剎車系統,即便少數有帶剎車的萬向輪,其剎車控制系統也是在滾輪的外周面,通過制動片與滾輪的外周面相抵,從而進行制動,這樣結構操作麻煩且容易損傷滾輪的外周面,長期使用滾輪變形而無法正常滾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避免滾輪變形、能保證滾輪能正常使用的拉桿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拉桿箱,包括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上設有拉桿和四個滾輪,所述箱蓋鉸接在箱體的側面;所述至少一個滾輪上設有制動裝置,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制動桿、驅動機構和操作開關,所述操作開關設在箱體上,所述滾輪的內側端面上設有若干個供制動桿嵌入的限位槽或者限位孔;所述制動桿的尾部與驅動機構連接,
制動時,操作開關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的自由端嵌入到限位槽或者限位孔內,
解鎖時,操作開關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的自由端遠離限位槽或者限位孔。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一根拉繩和上下滑動在第一管件的滑塊,所述拉繩一端與操作開關連接,另一端與滑塊連接,所述滑塊的一側面設有第一斜面,所述制動桿的尾端端面為與第一斜面相配的第二斜面。
所述滑塊的底部設有第一復位彈簧,第一復位彈簧的一端與滑塊的底部連接,另一端與第一管件的內底面連接。
所述第一管件上連接有第二管件,所述制動桿貫穿第二管件,所述制動桿的自由端位于第二管件外,所述制動桿的尾端外徑大于本體的外徑,制動桿的尾端且位于第一管件內,所述制動桿上套接有第二復位彈簧,第二復位彈簧一端連接在制動桿上,另一端連接在第二管件的內端面。
所述第二管件的外端端部的孔壁與制動桿之間設有密封圈。
其中兩個后排的滾輪設有制動裝置,每個滾輪上的制動裝置的拉繩均與操作開關連接。
所述滾輪的內側端面上設有若干個供制動桿嵌入的限位槽或者限位孔是指,所述滾輪的內側設有齒輪,所述制動桿與齒輪上的限位槽相嵌配合。
所述操作開關為一旋鈕。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通過設在箱體頂部的操作開關來控制滾輪上的制動裝置,這樣操作簡單。再由于制動時,操作開關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的自由端嵌入到限位槽或者限位孔內,解鎖時,操作開關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的自由端遠離限位槽或者限位孔,即制動桿與滾輪內端端面上的限位槽或限位孔與配合,避免了直接與滾輪的外周壁與相抵而制動,這樣不損傷滾輪的外周面,防止滾輪變形,從而保證了正常滾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拉桿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滾輪在制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滾輪在未制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箱體,2、滾輪,3、操作開關,4、制動桿,5、拉繩,6、第一管件,7、第二管件,8、滑塊,9、第一復位彈簧,10、第二復位彈簧,11、齒輪,12、轉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拉桿箱,包括箱體1和箱蓋,所述箱體1上設有拉桿和四個滾輪2,所述箱蓋鉸接在箱體1的側面;本實施例的其中兩個后排的滾輪設有制動裝置,當然也可以在一個滾輪2、三個滾輪2或者四個滾輪上設制動裝置,每個滾輪2上的制動裝置的拉繩均與操作開關3連接,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制動桿4、驅動機構和操作開關3,所述操作開關為一旋鈕,所述操作開關3設在箱體1上,所述滾輪1的內側端面上設有若干個供制動桿嵌入的限位槽或者限位孔;也就是所述滾輪2的內側設有齒輪11,所述制動桿4與齒輪11上的限位槽相嵌配合。制動桿4的軸線與滾輪的軸線平行。所述制動桿4的尾部與驅動機構連接,
制動時,操作開關3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4的自由端嵌入到齒輪11的限位槽內,
解鎖時,操作開關3通過驅動機構使制動桿4的自由端遠離齒輪11的限位槽內。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一根拉繩5和上下滑動在第一管件6的滑塊8,所述拉繩5一端與操作開關3連接,另一端與滑塊8連接,所述滑塊8的一側面設有第一斜面,所述制動桿4的尾端端面為與第一斜面相配的第二斜面。拉繩5從頂部的操作開關3下來時,在箱體的轉角處設有轉輪12,拉繩繞在轉輪12上,改變方向,從而與底部的滑塊8與連接。
所述滑塊8的底部設有第一復位彈簧9,第一復位彈簧9的一端與滑塊8的底部連接,另一端與第一管件6的內底面連接。
所述第一管件6上連接有第二管件7,所述制動桿4貫穿第二管件7,所述制動桿4的自由端位于第二管件7外,所述制動桿4的尾端外徑大于本體的外徑,制動桿4的尾端且位于第一管件6內,所述制動桿4上套接有第二復位彈簧10,第二復位彈簧10一端連接在制動桿4上,另一端連接在第二管件7的內端面。
所述第二管件7的外端端部的孔壁與制動桿4之間設有密封圈,該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避免外界的灰塵和雜志進入到第二管件7內。
如圖2所示,制動時,轉動操作開關3,操作開關3拉動拉繩5,滑塊5克服第一復位彈簧9的拉力后,拉繩5拉動滑塊5往上升,在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的面與面滑動下,滑塊5推動制動桿4往前推動,此時制動桿4克服第二復位彈簧10的拉力后,往前嵌入到齒輪11的限位槽內,此時滾輪被制動而鎖定。
如圖3所示,解鎖時,再反向轉動操作開關3,此時滑塊5失去拉繩5的拉力,第一復位彈簧9復位,往下拉動滑塊5,滑動5消除對制動桿4的推力,制動桿4在第二復位彈簧10復位時往回縮,從而使制動桿4從齒輪11的限位槽內脫離,此時滾輪取消制動而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