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鞋扣及鞋。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如圖1所示,鞋子1在腳跟部的鞋面3一側通常設有鞋扣4,鞋子1的腳踝部的系帶2穿過鞋扣4并與鞋扣4連接,以將鞋子1在腳踝處固定,但通常的鞋子1在穿著過程中解扣和系扣,系帶2與鞋扣4的連接和拆解過程往往復雜又耗時,給穿脫鞋子1帶來很多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在鞋子的穿脫過程現(xiàn)有的鞋扣與系帶配合連接過程復雜,導致鞋子穿脫費時不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鞋扣,包括掛扣和鉤扣,所述掛扣設置與腳踝部的系帶上,所述鉤扣一端與腳跟部的鞋面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掛扣鉤接。
其中,所述掛扣包括掛環(huán),所述掛環(huán)為日字型,包括外環(huán)和將所述外環(huán)分為兩等份并與所述外環(huán)形成兩鏤空格的中間桿,所述系帶依次穿過所述掛環(huán)的兩個所述鏤空格,并與所述中間桿連接,所述鉤扣鉤接于所述外環(huán)與所述系帶之間。
其中,所述掛扣還包括掛針,所述掛針一端與所述中間桿可轉動連接,所述系帶在延伸方向上設有多個孔,所述掛針的另一端穿過所述孔與所述外環(huán)搭接。
其中,所述鉤扣包括鉤接段和固定段,所述鉤接段與所述掛環(huán)鉤 接,所述固定段為環(huán)狀,彈性帶穿過所述固定段與腳跟部的鞋面連接。
其中,所述掛扣和所述鉤扣均為金屬材料。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鞋,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鞋扣。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將掛扣設置在腳踝部的系帶上,將鉤扣與腳跟部的鞋面連接,在穿鞋時將鉤扣直接掛于掛扣上,系帶環(huán)過腳踝到達腳跟一側的鞋面,起到系帶與鞋面的連接固定作用,在脫鞋時將鉤扣有拉起一定角度,從掛扣上摘下,松開系帶即可,這種掛扣與鉤扣組合成鞋口的形式,簡易穿脫,方便實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的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以及有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yōu)點之外,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技術特征及這些技術特征帶來的優(yōu)點,將結合附圖作出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鞋子的鞋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鞋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掛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鉤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鞋子;2:系帶;3:鞋面;4:鞋扣;5:掛扣;6:鉤扣;7:彈性帶;21:孔;51:掛環(huán);52:掛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多根”、“多組”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干個”、“若干根”、“若干組”的含義是一個或一個以上。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鞋扣,包括掛扣5和鉤扣6,掛扣5設置與腳踝部的系帶2上,鉤扣6一端與腳跟部的鞋面3連接,鉤扣6另一端與掛扣5鉤接。
本實用新型將掛扣設置在腳踝部的系帶上,將鉤扣與腳跟部的鞋面連接,在穿鞋時將鉤扣直接掛于掛扣上,系帶環(huán)過腳踝到達腳跟一側的鞋面,起到系帶與鞋面的連接固定作用,在脫鞋時將鉤扣有拉起一定角度,從掛扣上摘下,松開系帶即可,這種掛扣與鉤扣組合成鞋口的形式,簡易穿脫,方便實用。
其中,如圖3所示,掛扣5包括掛環(huán)51,掛環(huán)51為日字型,包括外環(huán)和將外環(huán)分為兩等份并與外環(huán)形成兩鏤空格的中間桿,系帶2依次穿過掛環(huán)的兩個鏤空格,并與中間桿連接,鉤扣6鉤接于外環(huán)與系帶2之間。系帶由掛扣的日字型掛環(huán)的一個鏤空格傳入,繞過掛環(huán)的中間桿再由另一鏤空格穿出,中間桿與系帶連接使掛扣固定在系帶上,鉤扣鉤接于掛環(huán)外環(huán)與系帶之間所形成的縫隙中。
進一步的,掛扣5還包括掛針52,掛針52一端與中間桿可轉動連接,系帶2在延伸方向上設有多個孔21,掛針52的另一端穿過孔21與外環(huán)搭接。系帶上在其延伸方向上設有多個孔,掛扣中間桿上活動連接著掛針,掛針穿過不同的孔,可調(diào)節(jié)掛扣在系帶上的位置,人們 可以根據(jù)自己腳腕及穿鞋的習慣調(diào)整掛扣的位置,以達到鉤扣與掛扣鉤接后,穿著舒適緊湊的目的。
其中,如圖4所示,鉤扣6包括鉤接段和固定段,鉤接段與掛環(huán)51鉤接,固定段為環(huán)狀,彈性帶7穿過固定段與腳跟部的鞋面3連接。鉤扣與鞋面通過彈性帶連接,為鉤扣與掛扣之間的連接提供了一定的拉力,使其連接更加緊密牢固,不容易脫掉。
優(yōu)選的,掛扣5和鉤扣6均為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的鞋扣不容易損壞和變形,延長其使用壽命,制作也較為美觀。
實施例二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鞋,包括如實施例一所述的鞋扣。本實施例優(yōu)選為女式?jīng)鲂纳屏藳鲂庥^,提高了產(chǎn)品的細節(jié),提供簡易的穿脫,降低穿著成本。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將掛扣設置在腳踝部的系帶上,將鉤扣與腳跟部的鞋面連接,在穿鞋時將鉤扣直接掛于掛扣上,系帶環(huán)過腳踝到達腳跟一側的鞋面,起到系帶與鞋面的連接固定作用,在脫鞋時將鉤扣有拉起一定角度,從掛扣上摘下,松開系帶即可,這種掛扣與鉤扣組合成鞋口的形式,簡易穿脫,方便實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