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手環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帶加強型腕帶的智能手環。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終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移動終端的配置越來越強大,功能越來越齊全,適用于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序也是五花八門,日益增多。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有意識地在手環上添加了一些帶有信息存儲、智能提醒等智能功能的智能手環,使手環既可以作為一種裝飾品,也能夠帶有一些方便人們的智能功能。
但是現有智能手環還存在腕帶不便于拆卸及腕帶強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智能手環功能單一和腕帶不便于拆卸的問題,提供一種帶加強型腕帶的智能手環。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加強型腕帶的智能手環,包括手環主體及設置在手環主體左右兩端的左腕帶和右腕帶,左腕帶和右腕帶可拆卸的與手環主體連接,左腕帶和右腕帶均包括依次設置的上層、中間層和底層,所述的中間層下表面設置有多個梯形凹槽,所述的底層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與多個梯形凹槽一一對應的梯形凸起,所述上層為皮質材料形成的帶狀結構,中間層為橡膠材質,所述底層為塑膠材質,左腕帶的自由端設置有卡扣A,卡扣A上平行設置有磁性凸塊,所述的右腕帶的自由端連接有卡扣B,卡扣B設置有與磁性凸塊配合的磁性卡槽,所述手環主體上表面安裝有觸摸屏,觸摸屏外設置有一層厚度為0.2~0.3mm的鋼化玻璃,所述的手環主體上表面設置有控制按鈕。
本實施例中,左腕帶和右腕帶與手環主體拆卸方便,且左腕帶和右腕帶均包括上層、中間層和底層,三層腕帶的設計增強了左腕帶和右腕帶的強度,延長了左腕帶和右腕帶的壽命,磁性凸塊配合磁性卡槽的設計,方便了左腕帶和右腕帶自由端的連接。
左腕帶和右腕的底層材料均為塑膠材質,這種材料的選擇使手環具有一定的彈性,戴在手腕上舒適,有效避免劃算皮膚。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優化,具體是:
進一步地,所述的觸摸屏從外到內依次為玻璃保護層、導電層一、玻璃屏和導電層二,導電層二為屏蔽層。
進一步地,所述的手環主體一側設置有開機鍵。
進一步地,所述的手環主體上表面設置有微型攝像頭。
進一步地,所述梯形凹槽的深度為0.40~0.80mm,所述梯形凹槽底面的寬度為2.50~4.50mm。
進一步地,所述左腕帶和右腕帶上的梯形凹槽的個數均為為4~20中任一數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左腕帶和右腕帶與手環主體拆卸方便,且左腕帶和右腕帶均包括上層、中間層和底層,三層腕帶的設計增強了左腕帶和右腕帶的強度,延長了左腕帶和右腕帶的壽命,磁性凸塊配合磁性卡槽的設計,方便了左腕帶和右腕帶自由端的連接。
左腕帶和右腕的底層材料均為塑膠材質,這種材料的選擇使手環具有一定的彈性,戴在手腕上舒適,有效避免劃算皮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加強型腕帶的智能手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左腕帶或右腕帶的橫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帶加強型腕帶的智能手環,包括手環主體1及設置在手環主體1左右兩端的左腕帶3和右腕帶2,其特征在于,左腕帶3和右腕帶2可拆卸的與手環主體1連接,左腕帶3和右腕帶2均包括依次設置的上層2-3、中間層2-1和底層2-2,所述的中間層2-1下表面設置有多個梯形凹槽2-1.1,所述的底層2-2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與多個梯形凹槽2-1.1一一對應的梯形凸起2-2.1,所述上層2-3為皮質材料形成的帶狀結構,中間層2-1為橡膠材質,所述底層2-2為塑膠材質,左腕帶3的自由端設置有卡扣A5,卡扣A5上平行設置有磁性凸塊5-1,所述的右腕帶2的自由端連接有卡扣B4,卡扣B4設置有與磁性凸塊5-1配合的磁性卡槽4-1,所述手環主體1上表面安裝有觸摸屏1-2,觸摸屏1-2外設置有一層厚度為0.2~0.3mm的鋼化玻璃1-1,所述的手環主體1上表面設置有控制按鈕1-5。
所述的觸摸屏1-2從外到內依次為玻璃保護層1-2.1、導電層一1-2.2、玻璃屏1-2.3和導電層二1-2.4,導電層二1-2.4為屏蔽層。
所述的手環主體1一側設置有開機鍵1-3。
所述的手環主體1上表面設置有微型攝像頭5。
所述梯形凹槽2-1.1的深度為0.40~0.80mm,所述梯形凹槽2-1.1底面的寬度為2.50~4.50mm。
所述左腕帶3和右腕帶2上的梯形凹槽2-1.1的個數均為為4~20中任一數值。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結構變化,同理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