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帶墊片的紐扣。
背景技術:
常見的工字扣(或撞釘)由上面的扣帽(上半部分)和下面的扣釘(下半部分)兩部分組成,通過敲模方式將兩部分組合起來。因組合后的造型略像中文“工”字,故得名工字扣。工字扣主要用于服裝的扣合功能,特別對于牛仔類比較厚實的面料,有著良好的使用效果,因而也稱為牛仔扣。工字扣主要涉及的材質有銅、鋅合金、鐵、鋁等。由于扣帽與扣釘接觸面積小,因此,服裝與工字扣連接處易破損。
故,針對目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實有必要進行研究,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帶墊片的紐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帶墊片的紐扣以增加服裝的穿著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墊片的紐扣,包括扣帽和與扣帽相配合的扣釘,還包括墊片,墊片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設置有向其圓心方向延伸的若干凸筋,扣釘夾緊于至少兩塊凸筋之間。
優選地,扣釘包括柱狀體和垂直于所述柱狀體的釘體,釘體的一端與柱狀體連接。
優選地,釘體夾緊于至少兩塊凸筋之間。
優選地,若干凸筋為四塊凸筋。
優選地,四塊凸筋在墊片上呈旋轉對稱設置。
優選地,凸筋設置有翻邊。
優選地,翻邊指向扣帽。
采用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自帶墊片的紐扣,包括扣帽和與扣帽相配合的扣釘,還包括墊片。如此設計,服裝加持在墊片與扣帽之間,通過提高紐扣與服裝的接觸面積,以實現降低發生破損的概率;
2、本實用新型墊片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設置有向其圓心方向延伸的若干凸筋,扣釘夾緊于至少兩塊凸筋之間,如此設計,墊片與扣釘連接緊密,不易產生松動。
3、本實用新型的四塊凸筋在墊片上呈旋轉對稱設置,使得不同凸筋對扣釘的壓力均勻分布,延長紐扣的使用壽命。
4、本實用新型的釘體插入墊片時,凸筋邊緣受到釘體擠壓形成翻邊,翻邊的形成一方面增大了凸筋對紐釘的夾持力,以避免墊片從釘體上脫落,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釘體的直徑大小改變翻邊的寬度以適應不同規格的釘體。
5、在生產本實用新型的自帶墊片的紐扣時,生產機器一次性將墊片和扣釘組合生產,節省了加裝墊片的時間與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避免了漏裝墊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帶墊片的紐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墊片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墊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自帶墊片的紐扣,包括扣帽1和扣釘2,所述扣帽1上設有安裝孔,扣釘2插入安裝孔內并與扣帽過渡配合,以實現扣帽1與扣釘2相配合。
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墊片3,墊片3的中間位置設置有連接孔4,連接孔4設置有向其圓心方向延伸的若干凸筋5,扣釘2夾緊于至少兩塊凸筋4之間。具體的,扣釘2包括柱狀體7和垂直于柱狀體7的釘體8,釘體8的一端與柱狀體7連接,釘體8夾緊于至少兩塊凸筋5之間。生產機器一次性將墊片3和扣釘2組合生產,節省了加裝墊片3的時間與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避免了漏裝墊片。
在本實施例中,若干凸筋5為四塊凸筋5。具體的,四塊凸筋5在墊片3上呈旋轉對稱設置,當墊片3旋轉90°時,四個凸筋5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與四個凸筋5未呈旋轉前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完全一致;或者是,當墊片3旋轉180°時,四個凸筋5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與四個凸筋5未呈旋轉前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完全一致;當墊片3旋轉270°時,四個凸筋5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與四個凸筋5未呈旋轉前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完全一致。
凸筋5設置有翻邊6,具體的,翻邊6指向扣帽1。釘體8插入墊片3時,凸筋5受到釘體8擠壓形成翻邊6,翻邊6的形成一方面增大了凸筋5對釘體8的夾持力,進一步提高了紐扣的牢固度,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釘體8的直徑大小改變翻邊6的寬度以適應不同規格的釘體8。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若干凸筋5為三塊凸筋5。具體的,三塊凸筋5在墊片上呈旋轉對稱設置,當墊片旋轉120°時,四個凸筋5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與四個凸筋5未呈旋轉前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完全一致;當墊片旋轉240°時,四個凸筋5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與四個凸筋5未呈旋轉前在水平面所呈現的圖片完全一致。
應當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盡管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通過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形式和細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