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防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溫防護手套。
背景技術:
在實驗技術領域,液氮貯存罐的應用十分廣泛,液氮的溫度可達到-196℃,主要用于動物精液、生物樣本的活性貯存。工人或實驗人員在取放、搬運這些低溫液態物料時一般需要戴上安全防護手套,以防止人手凍傷,現有的低溫防護手套一般用針織、膠制的、浸膠的材料制成以起到保暖防凍的作用,并通過在手套內部填充保暖棉層或增加層數來提高防護手套的保溫性能,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使得手套的生產工藝復雜化,增加了生產成本;二是填充保溫層或增加層數后使得手套的整體厚度過大,工人戴上這種手套時手部活動非常不靈敏,影響工作效率,并且不利于安全生產;三是該類普通手套在黑暗的液氮貯存罐內部不便于實驗人員的觀察,需借助其他照明設備及實驗人員的輔助,不能滿足實驗技術不斷發展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低溫防護手套厚重且保暖不佳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輕便、保暖性能好的低溫防護手套,而且在黑暗的液氮貯存罐中發出的熒光便于實驗人員觀察液氮貯存罐的內部,便于實驗操作,實用性很強。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該目的:
一種低溫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所述手套本體包括設置于外側的外套層和設置于內側的熱能反射布層,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外套層和熱能反射布層之間的保溫層,所述外套層上還設置有熒光硅樹脂層。
其中,所述保溫層包括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以及用于包裹所述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的無紡布層,所述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兩側的無紡布層分別與外套層、熱能反射布層連接。
作為優選的,所述無紡布層為高密度聚乙烯纖維無紡布層。
進一步的,所述手套本體的腕部設置有用于收緊閉合的魔術貼。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溫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所述手套本體包括設置于外側的外套層和設置于內側的熱能反射布層,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外套層和熱能反射布層之間的保溫層,不僅隔冷效果好,低于-190℃的溫度下能起到良好的防護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液體阻擋保護功能,而氣體和水氣則可以透過,具有優異的防水透氣性能,熱能反射布層能反射人體輻射出的大量紅外線,避免了在寒冷環境下的人體熱量流失,本實用新型的低溫防護手套隔冷維護溫度效果優異,手部可保持干爽舒適,具有厚度薄、重量輕、不易變形、柔軟平滑、堅韌、抗撕裂、不透明、防潮濕、表面摩擦力小、彈性大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溫防護手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低溫防護手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套本體,2-魔術貼,3-外套層,4-熱能反射布層,5-熒光硅樹脂層,6-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7-無紡布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低溫防護手套,包括手套本體1,所述手套本體1包括設置于外側的外套層3和設置于內側的熱能反射布層4,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外套層3和熱能反射布層4之間的保溫層,所述外套層3上還設置有熒光硅樹脂層5,所述熒光硅樹脂層5在黑暗的環境中能夠發出熒光,便于實驗人員觀察到液氮貯存罐內部的情況,無需借助其他輔助人員及照明工具,即可方便的進行實驗材料的取放操作,實用性很強。
設置于低溫防護手套內部的熱能反射布層4由熱能反射布料制成,它能夠反射人體輻射出的大量紅外線,避免了在寒冷環境下的人體熱量流失。
其中,所述保溫層包括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6以及用于包裹所述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6的無紡布層7,所述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6兩側的無紡布層7分別與外套層3、熱能反射布層4連接。保溫層中的聚異氰脲酸酯發泡粉末6的導熱系數低,是一種深冷絕熱材料,隔冷效果好,低于-190℃的溫度下能起到良好的防護效果。
作為優選的,所述無紡布層7為高密度聚乙烯纖維無紡布層7,具有良好的液體阻擋保護功能,而氣體和水氣則可以透過,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低溫防護手套具有優異的防水透氣性能,以及厚度薄、重量輕、不易變形、柔軟平滑、堅韌、抗撕裂、不透明、防潮濕、表面摩擦力小、彈性大等特點。
進一步的,所述手套本體1的腕部設置有用于收緊閉合的魔術貼2,在使用的過程中杜絕冷氣侵入手套內,保證低溫防護手套優異的隔冷維護溫度效果,可保持手部干爽舒適。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