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剪刀形去毛器。
背景技術: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200310101591.3公開了一種脫毛器及其所用的螺旋彈簧,它通過伸縮的彈簧來夾緊體表的毛發來達到去毛的目的,但是這種脫毛器在脫毛時會同時拔掉多根毛發,且彈簧的剛度相對于毛發極大,在拔毛發時不容易發生變形,與毛發連接極為緊密,脫毛效果好,但是因此疼痛感也較強,使用不夠舒適,不容易被用戶所喜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通過兩根螺旋纏繞在一起的兩根棉線來夾緊毛發,同一時刻只會拔取少量的毛發,因此疼痛感較小,使用較為舒適,更容易被用戶喜愛的剪刀形去毛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一種剪刀形去毛器,包括一第一連接桿和一第二連接桿,所述的第一連接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中部鉸接組成“X”形結構,所述的第一連接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桿互為鏡像結構,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支撐桿,所述的第一支撐桿與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第二支撐桿,所述的第二支撐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一支撐桿與所述的第二支撐桿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的剪刀形去毛器還包括兩根等長的棉線,所述的兩根棉線的中部螺旋纏繞在一起,所述的兩根棉線的四個端部分別系在所述的兩個第一支撐桿的端部及兩個第二支撐桿的端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撐桿的端部及所述的第二支撐桿的端部設置有一“U”形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第一連接桿的外側設置有一第一“U”形桿,所述的第一“U”形桿與所述的第一連接桿圍成一圓角矩形孔;所述的第二連接桿的外側設置有一第二“U”形桿,所述的第二“U”形桿與所述的第二連接桿圍成一圓角矩形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棉線為縫紉線。
本實用新型的剪刀形去毛器的優點是:通過兩根螺旋纏繞在一起的兩根棉線來夾緊毛發,同一時刻只會拔取少量的毛發,因此疼痛感較小,使用較為舒適,更容易被用戶喜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剪刀形去毛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第一連接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第二連接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
1、第一連接桿;11、第一支撐桿;12、第一“U”形桿;
2、第二連接桿;21、第二支撐桿;22、第二“U”形桿;
3、棉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實用新型的剪刀形去毛器的優點是:通過兩根螺旋纏繞在一起的兩根棉線來夾緊毛發,同一時刻只會拔取少量的毛發,因此疼痛感較小,使用較為舒適,更容易被用戶喜愛。
如圖1所示,一種剪刀形去毛器,包括一第一連接桿1和一第二連接桿2,該第一連接桿1與該第二連接桿2的中部鉸接組成“X”形結構,該第一連接桿1與該第二連接桿2互為鏡像結構,如圖2所示,該第一連接桿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支撐桿11,該第一支撐桿11與該第一連接桿1相互垂直連接,如圖2所示,該第二連接桿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第二支撐桿21,該第二支撐桿21與該第二連接桿2相互垂直連接,該第一支撐桿11與該第二支撐桿21相互平行布置,該剪刀形去毛器還包括兩根等長的棉線3,該兩根棉線3的中部螺旋纏繞在一起,該兩根棉線3的四個端部分別系在該兩個第一支撐桿11的端部及兩個第二支撐桿21的端部。使用時,將這兩根棉線3貼在待脫毛的皮膚表面,通過該第一連接桿1與該第二連接桿2組成的“X”形結構,用戶可以可以方便的控制該第一連接桿1與該第二連接桿2之間的夾角大小,進一步使用戶可以方便的控制該兩根棉線3螺旋纏繞的位置,該兩根棉線3的螺旋纏繞結構即可逐漸將皮膚表面的毛發纏繞在棉線3上并拔落,達到去毛的目的;由于這一螺旋纏繞結構同時只能接觸并纏繞少量毛發,其同時拔取的毛發的數量也較少,因此疼痛感較小;此外,較為粗壯的毛發容易與該棉線3脫落而不被拔下,也有利于減少疼痛感;因此使用這種剪刀形去毛器拔毛的過程較為舒適,更容易被用戶喜愛。
如圖1-圖3所示,該第一支撐桿11的端部及該第二支撐桿21的端部設置有一“U”形結構。這一結構便于用戶將棉線3的端部與該第一支撐桿11的端部及該第二支撐桿21的端部相連接。
該第一連接桿1的外側設置有一第一“U”形桿12,該第一“U”形桿12與該第一連接桿1圍成一圓角矩形孔;該第二連接桿2的外側設置有一第二“U”形桿22,該第二“U”形桿22與該第二連接桿2圍成一圓角矩形孔。這兩個圓角矩形孔便于用戶控制該第一連接桿1與該第二連接桿2組成的“X”形結構的開合。
該棉線3為縫紉線。當該棉線3被扯斷后,采用常見的縫紉線可方便用戶快速更換,而且縫紉線具有粗糙表面,更容易纏繞和固定毛發。
以上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